童海軍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華山小學 許媛苑 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梅林小學
眾所周知,籃球運動項目是我國眾多青少年喜愛的運動項目之一,而這其中籃球“三對三”項目由于場地方面的便捷性,深受民間大眾所追捧的。盡管在我國也擁有大量的籃球愛好者作為基礎,但是在專業化起步比較晚,籃球“三對三”成為奧運會項目,逐步實現大眾化,在推廣與開展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穩中求進。筆者圍繞籃球“三對三”項目的推廣與開展談談自己的想法。
籃球作為學生必修課程,大部分學生較為規范的學習籃球技術動作往往來自于常規課堂教學。然而受運動技能形成規律的影響,對于許多籃球技術動作的學習,只能停留在初步掌握技術階段(即泛化階段),這是不爭的事實,因為教學課不等同于訓練課,旨在面向全體學生,在這過程中除了促進學生相應籃球技術動作的初步掌握,同時要兼顧學生興趣的培養,通過設置與籃球有關的游戲及體能練習,提高學生參與籃球課堂的積極性。為學生參與籃球拓展性課程提供引導與助力。
為了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于籃球技能的學習,以及在校園內培養一批愛好籃球運動的學生,開設籃球拓展性課程,在給擅長并愛好籃球運動的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練平臺的同時,彌補在技能練習與強化中存在時間不足的局限,教體結合擁有更多系統的學練時間,進一步實現籃球技能的改進與提高。與此同時,圍繞籃球技術的實用性制定簡單易行的教學比賽,例如二對二、三對三、四對四等,提高學生對于技術的實際運用能力,為籃球“三對三”的校園推廣提供助力。
在校營造籃球“三對三”的運動氛圍,大大有利于提高廣大學生的關注度與參與度,這其中積極舉辦相應的賽事則是重要方式之一。一方面給予愛好這個運動項目的學生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良好平臺,將學生平時球場上的球技切磋,以更為正規的形式呈現,而且趁此機會促進學生對于“三對三”籃球比賽規則的進一步認識;另一方面通過賽事的安排,有助于在一定時間內將在校師生的眼球吸引到賽場上來,對于該項運動有直觀的視覺感知,尤其是對于其他學科的教師而言,實現對該項運動的認識,更有利于促進校園籃球“三對三”賽事的推廣與開展。
一個運動項目的合理開展與推廣,需要借助賽事舉辦來實現逐步規范,這其中包括學生基礎的形成、運動員的選拔、運動隊的組建、常規訓練的開展、社會支持力量的匯聚等等都會在力求參賽的基礎上而變得條理清晰,形成常態化。所以區域賽事的舉辦尤為重要,借助賽事實現有效推廣。
而在實施過程中建議考慮以下幾點:
1.項目活動增設
通過將籃球“三對三”納入教育部門學生常規競賽項目中去,引起校方的關注與重視,確保每年賽事活動開展的真實有效性,豐富青少年體育活動,有助于通過正規渠道的平臺搭建,讓籃球“三對三”運動面向青少年的開展變得更加規范化、合理化,確保各地區校園籃球“三對三”運動的推廣。
2.民間助力引入
除了將籃球“三對三”納入教育常規競賽項目之外,還需要借助地方籃球協會的有效力量,通過引入企業贊助商的資助,利用青少年雙休日及暑假的休息時間積極開展民間“三對三”籃球賽事,形成民間與官方遙相呼應、雙管齊下,形成良性互補,不僅于充實了青少年課外體藝生活,更有利于保障和促進該項賽事的多元化開展。
3.組別設置細化
在實際的賽事舉辦中,按照年齡差異分組最為常見。由于青少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黃金期,生理年齡的差距在身高、速度、力量等方面上彰顯無疑,除了常規的學段、年齡分組之外,可以適當在原先基礎上細化組別,例如結合年齡與學段小學組可以分為三個少年組別(即一、二年級為一組,三、四年級為一組,五、六年級為一組),初中與高中也可以設置三個組別(即初一、初二為一組,初三、高一為一組,高二、高三為一組),18到22周歲之間的可適當調整為青年組,如此一來增設獎次,以層次感保障籃球水平階進式提升,增強青少年參與的自信心。
青少年籃球“三對三”運動是以廣大青少年學生為基礎的,除了以往的科學訓練以外,有效調動學生群體,落實相應課堂教學,加強相應拓展性課程建設,營造相應校園氛圍,提供多方交流平臺,才是對當下倡導“教體結合”理念的夯實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