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俊鵬 孫建冰 復旦大學
針對智力障礙人群身體健康,許多學者采用了多種訓練方案進行干預,不同的干預方案收獲了不同的效果。本文將體育運動對智力障礙成年人身體健康的影響研究進行綜述,為今后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對智力障礙人士身體健康干預的訓練方法,常用的有耐力訓練、力量訓練以及兩者結合的訓練方法。已經被證實智力障礙人群的心肺功能要弱于正常人群,久坐的生活方式,相關的病理生理問題,如肌張力低下,線粒體功能障礙和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增加都是造成這些健康受到威脅的原因。肌肉力量、心血管功能、非脂肪組織的減少和脂肪含量的增加與不適宜的脂肪形態和靜息血壓的增加息息相關。研究顯示這類人群患肥胖、糖尿病和性血管疾病的風險在不斷增加[1]。在正常人當中已經被證實耐力訓練、力量訓練以及耐力和力量相結合的訓練對身體成分、體能和代謝功能有著積極的影響,組合訓練模式是最好的選擇。目前的一些針對智力障礙成年人的運動項目,大量的報告數據反映的是耐力訓練對身體成分有著較小的積極的影響,對心血管耐力和肌肉耐力有著顯著的積極影響。也有少量研究報告是關于力量訓練和抗阻訓練對身體成分和肌肉力量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包括提高肌肉含量,最大力量和握力等。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著自身的耗能特點,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也有所不同。單一的運動項目和團體的運動項目其預期結果也有所不同。智力障礙人群在陽光之家多以基本運動節能為主,吳雪萍[2]對智力障礙參與特奧運動效能進行評價,選取上海市171名智力障礙成年人通過1年的訓練,主要包括走、跑、跳、基本體操等基本運動技能,并通過《智障成年人運動效能評價量表》進行評價,對171名進行3次測試,其基本運動能力呈總體上升趨勢,但是多項指標差異性不顯著。Guidetti等人就智力障礙人群參加專業化訓練作了進一步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多種運動都給出了對身體活動和健康積極的影響,但是缺乏運動專業化對身體健康的影響的相關信息,所以作者從“將運動員的身體健康狀況和進行休閑與娛樂活動的非運動員智力障礙者對比”、“運動專業化對運動身體健康的貢獻”、“健康因素與被試智力障礙的水平相關性三方面就行闡述。通過數據統計分析田徑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和動作協調變化最明顯,而且田徑運動員和籃球運動員的力量方面增加比較明顯,非運動員的智力障礙者在仰臥起坐測試和動作協調方面下降趨勢比較明顯;而不參加專業化的智力障礙者手臂力量沒有明顯變化,不參加專業化訓練的智力障礙人群在平常的體力活動中手臂使用較多,軀干的肌肉涉及較少,所以手臂力量可以得到維持,但是軀干力量有所下降。通過Spearman的相關分析的應用得出智力障礙的運動水平與動作協調的變化有著很大相關性。
田徑、籃球以及娛樂活動(積極的身體活動)等對身體的體重和BMI都有著積極的影響,許多研究表明智力障礙自身的健康水平與身體成分有關,需要參加長期規律性體育活動來改善自身的身體狀況。此外,田徑和籃球運動的爆發力都是基于全身的,練習田徑和籃球的智力障礙運動員表現出更好的腿部力量,但是田徑運動的智力障礙運動員比打籃球智力障礙運動員有著更好的爆發力,田徑運動員的靜態平衡也得到有效提升。研究已經表明智力障礙人群心血管耐力水平較低,數據顯示參加田徑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有著明顯改善。
在針對智力障礙成年人身體鍛煉的運動中,方案是會影響多項數據的改變,而Carmeli在研究中設計了三個特定方案,第一個是針對平衡能力,在整個課程中,參與者要求注意保持身體穩定性;第二個方案是針對肌肉力量,力量訓練周期大約進行45分鐘,并且中間要間隔休息一天。為了防止運動負荷過大和避免背部損傷,期間不進行腹肌和豎脊肌的最大力量練習。在每次的練習之前,參與者都要進行熱身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在肌肉力量干預方案中的舉重練習配合了呼吸。第三種方案就是針對智力障礙人士的一般運動技能,在一般的運動方案中要求參與者在連續的六個月中,每周參與三次練習。每次由物理治療師或者體育教師交替指導,每次40-45分鐘?;顒又邪ù罅酷槍ζ胀ǖ囊苿幽芰?、穩定性、靈活性等坐下和站立的動作,包括軀干彎曲、腰部扭轉、胳膊旋轉、走路等運動。
也有研究針對某項身體健康的影響因素做相關性針對訓練,核心力量對平衡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核心力量訓練有利于提高人體在非穩定狀態下的平衡與控制能力,李偉艷通過核心力量鍛煉對智力障礙兒童的平衡能力進行干預,結果也是值得肯定的。無論是單一的運動形式還是組合的運動形式,對智力障礙人群的身體健康都有著影響,得出的結果不一致可能是測量的指標不敏感,或者是鍛煉時間不夠充足,智障人群在生長發育期缺乏鍛煉導致自身運動能力普遍偏低,甚至產生功能障礙,所以短期時間內并未有過于明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