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發展部 張超 鄧友成 于騰 胡崟萌 劉洋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政府提出了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要求在更大范圍和更大程度上將國防與軍隊建設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與資本也逐漸認識到商業航天的發展前景并投身其中,中國商業航天時代已悄然來臨,商業航天和軍工單位之間的合作交流越來越頻繁,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再加上數字化、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給軍工單位的保密工作帶來了挑戰。
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如何將保密管理制度和要求入腦、入心,如何提升全體人員的保密意識,將遵守保密規定作為一種自覺行為,是我們一直在認真思考和不斷深入研究的課題,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來,無密可保、保密無用等思想觀念開始抬頭并有所蔓延。對此,要保持清醒認識,加強正確引導,要始終牢固樹立保密工作極端重要的思想,讓每個人都認識到保密和國家、單位、家庭、個人的利益密切相關。切實筑牢保密思想防線,自覺抓好抓實保密工作,將自覺遵守保密規定培養成為一種習慣。
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涉密信息可以快速復制、瞬間傳遞,給當前保密工作帶來了許多新問題,只有定密加標密后的文件資料,才有明顯的警示作用,便于技防控制。加強每一份資料定密的源頭把關,確保每一份資料定密都依據充分、程序規范、及時準確,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于開展工作。
保密管理有成效還得靠長效機制。健全有效的制度體系是確保國家秘密安全的重要保障。保密管理制度要全面、精準、實效,確保涵蓋各方面、各環節,做到全覆蓋、無死角。制度精細保密管理才有實效,制度剛硬保密管理才有執行力,必須要增強保密制度剛性,方能激起守密有責、守密盡責的擔當。
要把建立和落實保密工作責任制擺在重要位置,確保監督無死角。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涉密載體從產生、流轉到銷毀全流程監管,確保全過程有效控制。加強對離職人員載體交接和信息交換監管,確保單位涉密和敏感信息安全。加強對外提供資料的審批管控,對資料是否涉密、是否涉及技術專利、是否能對外提供等方面進行全面把控,確保國家和單位信息安全。強化監督檢查,做到以查促管,以查促教,以查促改。
著力解決保密專業人才、設施設備和技術手段比較匱乏的問題,不斷完善保密防護體系,不斷探索保密技防手段運用,提升保密風險防范能力。建立保密風險庫,涵蓋涉密載體、涉密人員、涉密設備等各個環節,做到全覆蓋,定密運用風險庫分析風險點,并采取有效手段及時消除失泄密隱患。在涉密信息轉換流程中增加敏感字篩選環節,遇到涉密或敏感字眼自動報警,禁止密級不一致的信息流出,禁止涉密或敏感信息轉換到互聯網。
敵對勢力和境外情報機構對信息監控和情報戰略明顯升級,滲透、策反、竊密活動變本加厲,保密形勢更加嚴峻。此外,民營企業和軍工單位的合作也會越來越多,存在技術秘密泄露風險,要不斷加強培訓,提升保密管理能力。要將保密貫穿始終,常抓不懈,一刻也不放松,堅持警鐘長鳴。要經常開展針對領導干部和涉密人員的形勢教育、責任教育、警示教育和知識培訓,每周發送1個失泄密案例,做到日常提醒,重大節日前做到常提醒,探索保密文化建設,不斷營造“時時有保密、處處講保密”的濃厚氛圍。逐步形成主動學習保密、主動思考保密的良好氛圍,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保密意識,使保密意識入腦、入心。
總之,保密工作是一項必須要長期抓的工作,是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長期的保密管理工作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保密工作任重而道遠,如何強調保密工作都不為過。作為重要的軍工單位,作為國防建設的重要力量,要始終將保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始終重視培養涉密人員的紅線意識,始終繃緊保密這根弦不放松,始終抓好涉密人員的培訓教育。要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保密管理方法,不斷提升單位保密管理水平,更好地維護黨和國家秘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