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茂才
2016年10月25日,在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并實施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第五篇十六章的三、四節中明確指出,要預防和減少傷害,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加強全民安全意識教育,這對建設健康中國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作為社會的年輕有生力量,可以更好地并且也有責任去學習和落實這一指示,因此,在高校內對安全防護與急救知識的普及與推廣是勢在必行的。
在中國知網中搜索“防護與急救”這一關鍵詞,共顯示75條結果,其中有很多是關于醫療急救的內容,經過進一步以“防護與急救知識”為關鍵詞進行篩選,共顯示7條結果,其中只有兩條是關于高校的防護與急救知識,這說明目前在我國關于高校普及安全防護與急救的文獻較少且都是內容單一。
在World Scentific網站上搜索關鍵詞“first aid and protection”,共顯示9276條結果,其中書籍有7562條,期刊有1714條;再加入關鍵詞“University,Popularize”進行搜索,共顯示334條結果,其中書籍有308條,期刊有26條。這說明國外在有關防護與急救的相關研究相對成熟,在高校普及防護與急救這一課題上研究也更加深入和廣泛,內容和結構也更加完善,而國內在高校普及防護與急救的可行性研究這一方向上研究水平遠遠不及國外,因此我們應該要針對國內高校發展情況更加深一步的對高校普及防護與急救的可行性等相關研究進行探索。
現在大學生作為社會階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的有生力量,他們是有必要去了解和學習這種基礎的自救技能,因此,對于在高校內應該如何去普及這種安全防護和急救知識,以及對其重要性的研究是值得進一步在國內深入研究的。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有多條內容涉及到安全防護與自救,也明確指示到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是我國和諧社會發展需要的重點,為應對各種潛在的事故,有效減輕事故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向公眾普及和推廣安全防護與急救知識,使其掌握基本的、有效的安全防護和急救知識與技能顯得尤為重要,這些內容都表明國家積極推動公民的整體素質和健康狀況,未來也會更加關注公民安全防護與自救能力的提升。
這種應急和自救能力也是公民綜合素質的的一個重要體現,學習這種基礎的求生能力,有助于提升我國國民綜合素質,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盡早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從而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
高校大學生時間充足,精力充沛,活動豐富,可以針對“防護與急救”這一主題舉辦相關演習或者活動,也可以通過課堂的方式給他們集中培訓防護與急救等相關知識,讓他們積極參與到防護與自救知識的推廣中,親身經歷體會學習和掌握防護與自救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
當今是一個網絡信息時代,在互聯網上信息傳播速度的非常快,大學生知識水平較高,對于一些視頻軟件和社交軟件運用非常熟練,我們要充分利用這種特點將防護與急救相關知識與技能在互聯網普及推廣,宣傳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快的將防護與急救知識與技能普及給大眾。
隨著現代化的生活和大學生隊伍的壯大,高校林立,他們身邊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危險,如交通問題、集體生活問題、情感問題、學業問題等這些都可能或造成意外的發生,并且發生意外的頻率也越來越高,因此,大學生作為一個高危人群必須學會“防患于未然”,對于未知的危險做好充足的準備,才不會在危險來臨時手足無措造成更大的悲劇。
大學生是學習防護與急救知識與技能的中堅力量,在進入社會之前學習這種基本的自救技能有助于更好地服務社會,為建設健康中國做貢獻。
我們對于自己身邊的自然災害和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危險是需要掌握遇險自救的技能的,而大學生是有時間、有精力、有能力和有必要去學習安全防護與急救這一基本知識和技能的群體,現在很多大學生都對安全防護與急救知識不了解或者不在意,大都因為他們生活平靜而認為危險離他們很遠,忽略身邊可能存在的各種危險,產生麻痹松懈的思想,這將是非常可怕的事。事實上,大學生也是一個高危群體,他們充滿生機與朝氣,但也容易沖動,在大學這種微型社會中會經歷各種新鮮事物,這也是很多風險的源頭,一旦這種危險發生,能否迅速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就成為他們安全逃生的關鍵。也正因為平時的不重視和疏忽,沒有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識,導致了種種不幸的發生。
因此,高校需要讓他們了解安全防護與急救的重要性,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和了解相關方面的知識。
根據以往很多調查發現,人們在經歷危險時往往容易驚慌失措,大腦一片空白,失去思考能力,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應對措施,最后反而造成更大的傷害。這都是由于他們之前沒有經歷過相關危險事件,在心理上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并作出及時的反應,因此在心理上的預熱和準備是必不可少的。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發展期,心理還不成熟,面對危險心理變化和波動更大,因此給他們開展演習活動和進行心理培訓是非常重要的,讓他們提前感受各種危險,對危險發生應該如何應對進行講解并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疏導,經過多次的培訓和練習,使他們在心理上不再懼怕危險,做好心理準備,從而能夠沉著冷靜的應對和處理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避免造成更多的傷害。
高校給他們培訓相關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可以通過開設課程設立獎勵和考核制度,通過獲得學分和優異成績推動他們更有目的性的去了解防護與急救,清楚防護與急救具體操作流程,能夠掌握一些基礎的急救知識與技能。
通過開展相關活動,設置多種意外情景,進行情景模擬和逃生演習,讓大學生親身感受和經歷我們身邊可能存在的危險以及學習如何快速有效的去處理突發狀況,這也可能會更加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更加主動地去了解防護與急救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高校也可以通過報紙、書本、網絡視頻等宣傳方式向大學生普及他們身邊可能會存在著的風險,加強安全意識教育,理解關鍵時刻遇險自救的重要性,從而推動他們去主動了解防護與自救知識,掌握防護與自救技能。
舉辦有關“防護與急救”等相關會議和講座,請專業學者給大學生講授學習防護與急救知識與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可以促進防護與急救相關研究學者的互相交流與溝通,促進學術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在國家政策和社會復雜形勢的推動下,高校向大學生普及防護與急救處理知識是勢在必行的;大學生也有責任和義務學習有關防護與急救的知識和技能,我們必須正視其重要性,大力宣傳與推廣,不斷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貢獻;我國在高校普及防護與急救處理知識的可行性上研究較少,內容比較單一,與國外相關研究存在較大差距,因此我國未來有關防護與急救知識的相關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探索,從而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差距,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