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璇 鄭志明 南寧師范大學
生態環境方面: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市場化的發展,地方政府過度追求經濟,肆意開墾荒地、大規模砍伐樹木、不合理的規劃土地等;企業工廠追求效益最大化,有意將工業垃圾、廢水等污染物排入江、河、湖、泊以及農田里,造成環境嚴重的污染;導致以“稻作文明”為基礎所孕育的民族傳統體育的原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民族傳統體育開展變得異常困難。
隨著現代化的發展,不少知識分子或務工返鄉的青年人或多或少心理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比如對本民族的宗教信仰持懷疑或否定的態度;不遵循活動的儀式流程;對本民族的節日、服飾、禮物等缺乏了解。原本在民族村落維持民族精神文化傳承的長老,因話語權的弱化,不再德高望重。民族傳統體育精神文化開始喪失,民族的認同感也逐漸降低。
2018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我區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城鎮化率)為50.22%,意味著大部分少數民族青壯年涌向城鎮務工和經商。一方面,由于廣西農村人口呈“空心化”的總體背景,加之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的主體和傳承模式單一化,致使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難以繼替;同時,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的生活、地位長期得不到保障和認可,導致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才逐漸流失。
廣西民族體育產業一直在向內發展,缺少向外發展的機制和宣傳措施。體育產業開發深耕不足,還只是停留在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初級階段,存在認不清、摸不透的探索階段,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民族傳統體育產業鏈,不能將本地豐富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轉化為體育產業優勢。在接下來的發展中,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和發展突破口的民族體育產業將會迎來挑戰和機遇并存。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興則文化興,文化興則體育興。廣西區內亟需生態環境的治理,這種治理既是自上而下的管理,也是自下而上的參與。政府需要新的創新思路方法,建立一套完備的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建立生態環境追責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系統的修復和保護。將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融入進發展當中,制定相關法律約束企業破壞環境的行為,大力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力度。
以互聯網為平臺,通過微信、微博、網站、創建廣西的民族體育APP等新媒介,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精神文化更快,更全面展現在公眾的視野中,提高本民族民眾的認識度和民族認同感。舉辦具有民族特色的體育節日慶典活動并拓展其內容,將品牌知名度打響,吸引更多的人來參與或投資。民族傳統體育進校園、進社區,將民族體育精神融入時代特色的內容并開發一系列民族體育活動。
政府對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給予生活的補貼,對其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展演的經費給予補助,提高傳承人在社會上的地位。將民族傳統體育從村落田間引進校園可能是培養傳承人最佳的突破口,學校開展民族體育課程,增進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了解,培養民族體育文化氛圍。
舉辦全民健身和民族傳統體育賽事活動,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體育產業和體育旅游示范項目以及中國-東盟體育產業園。以東盟為體育產業發展前沿陣地,優化產業布局,開發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多產業進行融合與協同,對各行業需要的場地、資金、人才互相支撐配合,提升節日和比賽的質量,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在新時代,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打造體育強國目標是目前我國體育發展的整體方向。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作為我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重要功能,是現代體育項目不能替代的。今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傳承和發展過程中還會存在諸多挑戰,只有不斷的發現存在的問題,找出科學、合理解決的措施,才能推動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良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