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北京聯合大學
為保證研究數據的準確性,研究對象選取為北京8所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教師以及開設武術公共課的學生,約教師12名,留學生150名。通過觀察留學生武術課堂的效率、質量、課堂內容等,對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公共課的開設及開展情況進行分析。
采用文獻資料法、統計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1)文獻資料法:主要通過中國知網檢索查詢關于留學生武術課程研究的相關文獻;(2)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0.0對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將結果進行匯總,并結合邏輯分析得出相應結論;(3)訪談法:向從事武術教學的高校教師進行訪談,并仔細記錄及分析結果;(4)問卷調查法:隨機抽樣發放問卷。共計發放問卷162份,其中留學生問卷發放150份,回收135份,回收率90%,武術教師問卷12份,回收11份,回收率92%。
武術課程的教學方法有很多種,但是當前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的開展沒有充分考慮到文化之間的差異,仍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靈活性,留學生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在教學內容上,中國武術講究的是“精”、“氣”、“神”,在留學生的武術課程中,教學內容只是局限于武術動作及武術技巧的掌握,較為枯燥。因此,高校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及內容,增強留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加強中國武術在留學生中的推廣。
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的開展存在著師資力量不足的現狀。當前,北京高校缺乏專業的武術教師,武術課程多由體育教師擔任,沒有經過專業的武術訓練及系統的武術課程學習,課堂教學質量也不高。且在留學生中開展武術課程還需要較強的語言能力,否則會因為語言不通導致課程難以開展。然而當前,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的教師語言能力較低,影響了武術課程開展的質量水平。因此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是促進武術在留學生中推廣與發展的必要條件。
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缺乏創新,傳統落后,沒有與新時代相結合。高校在設置武術課程時,只是一味地為吸引留學生的注意,隨意安排課程,而沒有考慮到武術文化的本質,沒有與新時代相結合,課程缺乏創新,與時代相脫節,實用性不高。因此,高校在武術課程的設置上要加強創新,與時代有機地相結合,增強留學生的學習興趣,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據調查研究,使用留學生專用武術課程教材的北京高校少之又少,大部分北京高校的留學生武術課程仍舊采用的是國內學生的教材。國內學生與留學生存在著文化、語言等的差異,國內學生武術教材不能滿足留學生的實際需求,使得留學生武術課程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及局限性,嚴重阻礙了中國武術的推廣。
在高校留學生中開展武術課程有利于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加強國際交流。當前北京高校留學生武術課程的開展還存在著很大的困境,因此,高校應當努力探究推廣途徑,加強武術在留學生中的推廣,從而能夠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加強交流,增強中外的和諧共榮。
1.豐富教學方法及內容
留學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文化差異,留學生武術課程的開展要充分考慮到跨文化的教育性,針對不同背景的留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及內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留學生都能感受到武術的魅力,體驗到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的精髓,從而能夠更好地增強留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加強文化之間的交流,為中國武術在留學生中的推廣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增強武術課堂的效率
留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語言的不通是導致課堂效率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高校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采用互聯網技術,教師與留學生可以實現有效地溝通,并針對武術課程的專有名詞進行解釋,增強課堂的實效性。此外,教師可以建立課堂網絡、公眾號、微信群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并通過課堂網絡使學生提前了解學習武術課程,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樣在武術課堂上學生能夠更容易接受所學知識,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
3.創新武術課程設置
在留學生武術課程設置上多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主,而忽視了中國文化的推廣與傳播。因此,高校應該創新武術課程設置,加強中國武術文化在留學生中的推廣。高校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機制,留學生與國內學生一起進行武術課程的學習,并進行小組長責任制,分組進行教學。同時還要對各組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體現國家的課程思政進課堂的政策。高校還應當建立武術社團、武術俱樂部等,并進行武術表演,吸引更多的留學生參與到武術學習中來。留學生通過武術課程了解了中國的文化,也有利于中國武術在留學生中推廣。
4.編寫留學生武術課程教材
加強武術在留學生中的推廣,高校還應該編寫適合留學生的武術教材。高校應當根據本校留學生的特點及武術教師的教學水平,編寫適合本校的武術課程教材。教材要以留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學習武術的興趣,促進留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體現武術教育的精神,從而更好地促進武術文化在留學生中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