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林
奔涌向前的經濟大潮下,有人預言:“未來不是單打獨斗的職場,而是進入合伙人職場的共贏時代。”可是,不少人對合伙創業的法律風險評估不足,以致在糾紛中無法維護自身權益實在令人痛惜。一起發生在河北臨城縣由轉讓款引發的合伙財產分割糾紛,便是作為局外人的劉立清好心出借銀行卡,結果背上了幾十萬元債務……
2019年7月11日上午,臨城縣財務所的退休干部劉立清帶著申訴材料,來到河北省邢臺市人民檢察院向檢察官訴說起這場官司的始末:2001年6月,湖北的梁寶金在贊皇縣小石門投資30多萬元開礦。一年后,由于管理不善加上礦石含鐵量低賠了錢。梁寶金便將九號礦轉讓給胡佳林經營。
接過虧損的九號礦,胡佳林意識到單憑一己之力無法擺脫困局。他再三考慮后,把遠房親戚王東、李巖、楊浩、石海吸納入股。胡佳林主抓生產經營、賬目管理等工作,王東負責礦石營銷等業務,李巖、楊浩、石海三人憑借股資坐等分紅。然而一段時間后,胡佳林等人仍未從九號礦挖掘出含鐵量達標的礦石,甚至到了連工人工資都發不出的地步。
劉立清告訴檢察官:見九號礦瀕臨破產了,泄氣的王東、李巖等四人紛紛離去。也許是胡佳林的執著感動了上天。半年后,幾十名工人不分晝夜地在九號礦中勞作,終于采掘出優質礦石。胡佳林看著如雪片飛來的訂單,激動得流下熱淚。王東見九號礦出現新轉機,他又回來一同經營。胡佳林很是高興,還為家庭困難的王東補發了一年多的工資。
此時,胡佳林想加大投入,可又擔心優質礦石的儲備不足難以收回成本。冷靜考慮后,他請來專家對九號礦存儲量“把脈”。然而勘測結束后,幾位專家給出的建議是“這兒的好礦石即將采盡了,現有的礦石趕緊賣掉吧”,胡佳林慶幸沒有貿然加大投資。
2004年3月底,王東通過朋友介紹以44萬元將九號礦經營權轉讓給姜兵、杜銳。雙方約定留下1萬元辦理過戶手續。姜、杜二人交付王東5萬元現金后,又在一周時間內先后兩次將38萬元打入王東所提供的賬戶(劉立清名下銀行卡號)。王東是劉立清岳父弟弟的長子,而胡佳林是老劉的外甥女婿。老劉平日和二人來往頻繁,關系也很好。沒過幾天,王東跑到劉立清家要支走這筆錢。可是老劉態度堅決:“這是胡佳林讓我辦的銀行卡,我必須聽小胡的,我不能把這筆錢給你!”
劉立清向檢察官解釋說:當時王東和劉立清為如何分配這筆38萬元鬧掰了。一個要兩人平分,一個要五個合伙人分。因為這張銀行卡是胡佳林托付我在農行開戶的,所以這筆錢應該讓胡佳林取走。
最終,劉立清讓胡佳林取走了38萬元。可他沒想到,此后一場又一場訴訟接踵而至。2004年11月,王東以不當得利將劉立清和胡佳林告上法庭,請求判令二人償還38萬元轉讓款及利息。
王東在起訴狀中寫道:“那天談好九號礦經營權轉讓事宜后,因為當時我沒帶身份證,不能存款,又擔心出現假幣,就與劉立清、姜兵、杜銳約定好,讓姜、杜二人將38萬元打入劉立清的賬戶。可是劉立清收到這筆錢后和胡佳林串通起來,不把錢還給我。”他當庭出示了姜兵、杜銳出具的兩份書面證言。庭審筆錄顯示:胡佳林直言不諱承認支走了老劉農行賬戶上的38萬元。他向法院遞交了合伙人投資證明等14份證據,辯稱:“九號礦是我和王東等人合伙經營,這筆轉讓費屬于合伙共有財產,我有權利支取這筆錢。”
對此,王東卻是另一番說辭:“我以前與胡佳林等人合伙開礦,后來胡佳林等人撤股退伙了,九號礦由我經營和所有。我要求劉立清歸還屬于我的轉讓款。”
當法官要求提供合伙協議、退伙證明等證據時,原告和被告均拿不出相應證據。這38萬元該不該讓劉立清返還王東?休庭后,合議庭討論認為:原告提交的《鐵礦轉讓協議》是梁寶金與贊皇縣小石門村委所簽訂的,因此38萬元轉讓九號礦經營權所得收入屬于王東個人財產證據不足。
2005年10月10日,臨城縣人民法院判決,駁回王東的訴訟請求。王東不服,上訴至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法官多次開庭,并反復對比庭審質證后的證據發現:王東提交姜兵、杜銳的《證明》顯示“買王東鐵礦,有礦長證,44萬整。王東讓我把38萬元匯入農行卡號01X”;胡佳林在舉證期屆滿后提交一份書證也顯示“王東以44萬元的價格將九號礦轉讓給姜兵、杜銳。轉讓方王東,接收方姜兵……”
二審法官結合庭審情況,深入討論認為:出售九號礦經營權的38萬元不能認定是按胡佳林的指令匯入劉立清的農行賬戶的;現有的證據也不能確定王東轉讓九號礦時與胡佳林是否存在合伙關系。原告、被告之間是否合伙關系應另案處理。
2006年2月23日,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改判劉立清在判決生效10日內給付王東38萬元及利息,胡佳林承擔連帶責任。
劉立清申請再審,河北省高級法院審查后發回重審。2011年9月27日,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再審認為:王東以自己名義轉讓九號礦經營權所得44萬元,姜兵、杜銳按王東的指令將38萬元轉入劉立清的賬戶。劉立清未經王東授權,私自讓胡佳林支走該款,侵犯了王東的財產權,劉立清應返還王東38萬元并支付利息。
再審判決生效后,劉立清沒有償還王東這筆轉讓款。案件進入強制執行程序后,銀行每月從劉立清的工資中扣除兩千元償還債務。
按說劉立清可起訴胡佳林追償損失,可他為何不起訴胡佳林呢?在檢察官的追問下,老劉解釋稱:“事后,胡佳林補償了我一部分經濟損失,我們是親戚,我不想起訴他。”
又是七年時間一晃而過。2018年11月,胡佳林、李巖、楊浩、石海向臨城縣法院起訴,請求確認與王東的合伙關系成立,并依法分割合伙財產。
當年有爭議的這筆九號礦經營權轉讓款再次列入法官審查的項目。在公開審理后,臨城縣法院認為:雖然原告、被告沒有簽訂書面合伙協議,但被告王東認可與胡佳林等人曾是合伙關系,且王東沒有提交散伙的證據,故原被告合伙關系成立。
該不該支持分割合伙財產的訴求呢?主審法官解釋稱:2011年9月,邢臺中院再審判決已明確載明“胡佳林如有充分證據證明與王東就九號礦是合伙關系可另行起訴”。然而,胡佳林直到2018年11月才向臨城縣法院起訴確認合伙關系,已超過訴訟時效。胡佳林也沒有提交訴訟中止、中斷的證據,所以其請求分割合伙財產超過訴訟時效,其訴求不予支持。
2018年12月14日,臨城縣法院作出判決:原被告合伙關系成立;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2019年2月26日,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后,作出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劉立清在確認合伙關系的這份終審判決書中看到“合伙關系成立”的結果,感到自己冤枉:“既然胡佳林是合伙人,那么他就有權動用38萬元,法院不能判我承擔還債責任!”劉立清以發現新證據為由申請檢察院抗訴。檢察官認真聽完老劉的述說,又詳細看完5頁申訴書和8份判決書等相關材料,耐心地向他解釋了許久。老劉似有所悟:“這真是血的教訓,我再也不敢把自己的銀行賬戶借給別人使用了……”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未經授權無權動用合伙財產
從《合伙企業法》第31條和第86條規定可以看出,未經全體合伙人同意或共同授權,任何人都無權處分合伙財產。所以這起案件中胡佳林即便是合伙人也無權單方動用38萬元合伙財產。
縱觀全案,劉立清和胡佳林最終敗訴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錯誤地認為合伙人可以隨意處分合伙財產,從而在訴訟中處于被動狀態。其實,合伙企業中的諸多合伙人就像夫妻過日子,合伙期間的所得財產以及所承擔的債務都是合伙共同財產或債務。沒經過全體合伙人認可或委托,任何一方合伙人都不能隨意占有、處分合伙財產。另一方面,法律不保護“躺在床上睡覺”的人。《民法總則》第188條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訴訟時效期間自權利人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計算。本案中,胡佳林如果在法院告知另行起訴確認合伙關系后,立即起訴確認合伙關系,分割合伙財產,其結局可能就是另一番天地。
檢察官也借此案提個醒:合伙人要按照《合伙企業法》的相關規定以書面形式簽訂合伙協議、退伙時也要訂立書面協議,這樣出現糾紛后也有憑證不至于尷尬被動;遇到合伙財產分割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時,應立即訴至法院請求保全合伙財產并依法分割合伙財產。總之,要用法律途徑解決合伙糾紛,就必須遵循并準確理解相關法律規定才能在官司中最大化保護自己的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