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靜
摘 要:銷售百分比法是財務管理籌資方面的一個基本公式,公式本身并不復雜,但學生對公式理解不透徹時,常常會發生錯誤性認識。文章從銷售百分比法的定義及公式分析、學習銷售百分比法公式遇到的問題及解答兩方面,對財務管理實務教學中的銷售百分比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財務管理;銷售百分比法;敏感性資產;敏感性負債
中圖分類號:G71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30-0049-02
預測可以出現在企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中,財務管理這門學科就對企業資金管理中的預測部分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講解。企業的資金運用前提是籌資,籌集到適量的資金才能使企業維持正常的生產經營,資金籌集的方式有對內籌資和對外籌資兩個方面。而企業常用銷售百分比法來對企業所需資金進行初步預測,以避免出現資金過量或資金不足的尷尬局面。下面,本文對財務管理實務教學中的銷售百分比法進行探討。
一、銷售百分比法的定義及公式分析
銷售百分比法是企業籌資管理中關于資金需要量預測中的定量預測法的一種,是指以資金與銷售額的比率為基礎,預測未來資金需要量的方法。進行銷售百分比法預測時是假設企業現有的資產、負債與所有者權益的結構不變,即該結構已達到最優,不需要調整,同時假設企業的敏感部分的資產和負債與銷售額成同比例變化,而非敏感項目的數額則保持不變。
銷售百分比法的步驟,是先分析資產負債表中的銷售敏感項目并計算填表,然后編制預計(下期)資產負債表,確認預計資金需要量,計算預計(下期)可增加的留存收益,最后再計算需要追加的籌資額,即對外籌資需要量。在實務中,報表的格式運用不是很方便,一般直接運用公式進行對外籌資需要量的計算,其計算公式較為簡單:對外籌資需要量=增量銷售額×(敏感性資產百分比-敏感性負債百分比)-計劃年增加留存收益。
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先引入資產負債表簡表的知識點,然后按照教材的步驟,一步步地分析公式的構成,最后寫出完整的計算公式,并以書上的例題為例進行詳細分析。課后學生表示對該公式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也有部分學生針對這個公式提出自己的疑問。本著教學相長的原則,筆者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一一解答,然而在解答過程中發現,由于學生的基礎知識欠缺,他們對于該公式的理解是有疑惑的。現將問題與解答歸納如下。
二、學習銷售百分比法公式遇到的問題及解答
問題一:如何理解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項目?
這個問題涉及的是通用財務報表和管理用財務報表的區別。管理用財務報表的資產負債表,它是將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拆分成經營損益、金融損益和股東權益三個部分,假設(經營性)資產、負債與銷售收入存在穩定的百分比關系(與銷售收入同比增長),根據預計銷售收入和相應的銷售百分比預計(經營性)資產、負債,然后確定外部融資需求的一種財務預測方法。所謂的銷售增長,其實就是經營規模的擴大,表現為經營性資產和經營性負債的增加,與金融損益無關。
但在實際教學中,因為學生尚未學習過管理用財務報表,要解釋這個問題相對較為復雜。為此,本著教學過程中將復雜問題簡單化的原則,筆者先將通用財務報表的簡表分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股東權益這幾個部分。然后筆者強調,敏感項目與非敏感項目中,區別最大的是持有的目的,一般將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劃分為經營性項目與金融性項目,去掉金融性項目,剩余的就是敏感項目。最后筆者采用舉例法,向學生簡單說明。例如,流動資產部分去掉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全是敏感項目;非流動資產中除非給出條件聲明固定資產是敏感項目,否則均為非敏感項目;流動負債中去除短期借款,其他均為敏感項目,非流動負債全部不是敏感項目。這樣分析之后,學生明顯能掌握基本的銷售百分比的敏感項目的區分。
問題二:計算籌資總量,為什么用“增量銷售額×(敏感性資產百分比-敏感性負債百分比)”?
關于這個問題,其實本質上就是錯的,這個公式的前半部分,計算的不是籌資總量,而是需追加的籌資總量。資產負債表的左半部分,是資金的動用,而右半部分,則是資金的來源,左右相等,意味著資金的來源用于資金的運動。在銷售百分比法中,大家考慮銷售增長會導致敏感性資產和敏感性負債的同比例增加,其實用增量銷售額×敏感性資產百分比的計算結果,計算的才是需要增加的籌資量,而增量銷售額×敏感性負債百分比的計算結果,其實是計算通過流動負債自動解決的一部分籌資,其余部分的資金量因為對銷售不敏感,所以來源跟動用已經固定,不需要再增加了。例如,隨著銷售的擴大,存貨增加,會導致應付賬款的增加,而應付賬款并不需要立刻由企業資金解決,可以通過以后的經營活動進行償付。所以,公式的前半部分,其實是求的不能由企業自發的流動負債解決的那部分資金來源。這部分資金來源,需要通過非流動負債或是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來解決。
問題三:為什么在公式中要減去“計劃年增加留存收益”?
這個問題涉及籌資原則,首先要明確,計算公式中的“計劃年增加留存收益”,是考慮得較為簡單的內容,其實應該將可動用的金融資產也一并計算。“計劃年增加留存收益”,就是指資產負債表中的盈余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兩項,屬于內部股東權益,與可動用的金融資產一樣,也是屬于企業內部的可動用資金。對于工業企業而言,持有金融資產的目的,是將企業的閑置資金進行投資,以節約閑置資金的機會成本。為此,在企業有資金需求的時候,可以先變現持有金融資產。企業在進行籌資過程中,由于考慮籌資的資金成本以及便利程度,總是遵循“先內后外,先債后股”的原則,先將可動用的金融資產拋售出去,同時利用留存收益,以解決部分資金需求,不夠的部分,再考慮通過外部籌資的方式解決。只是在實務中,目前所學的內容不考慮可動用的金融資產,所以內部資金就只考慮增加的留存收益。
任何一家企業的內部資金都是有限的,主要取決于企業的盈利狀態,企業生產發展所需的全部資金不一定能全部通過內部資金來解決,這時,就需要考慮外部融資了。外部融資額主要產生于融資活動,主要構成有兩塊。一是依靠金融負債,也就是非流動負債中的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這種方式會引起公司債務資本比重上升,導致財務風險上升、公司財務資本成本上升,引發公司價值下跌、債務過多,會降低投資者對企業盈利的信心,最終導致投資者退出對本企業的投資,造成企業資金鏈崩潰。二是依靠股權的增加,就是發行新股,吸收股權投資,但這種情況其實也有弊端,發行新股會分散股東控制權,稀釋股東收益,增加對企業的生產經營不甚了解但有權左右企業經營方向的股東后,會影響企業的經營目標的實現。所以,在財務管理中,一直考慮的是內部籌資與外部籌資兼顧。
留存收益與銷售收入通常是成比例變動的,根據相關法律制度的規定,企業的稅后利潤由股東會決定去向,一般企業總是以稅后收益的百分比來確定分發股利的金額,其余部分作為留存收益留在企業,因此銷售收入的增加必然會導致留存收益的增加。而銷售百分比法,是用來預計外部融資額的,所以在計算的過程中要減去內部增加的留存收益,只是在這個計算過程中,一般不考慮外部融資中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重。也就是說,外部融資中負債增加多少和股東權益增加多少是被忽略的,只是考慮一個融資的總額。
三、結語
總之,銷售百分比法從公式上來講是極其簡單的,如果學生能深入理解這個公式所代表的含義,就能明確其中所涉及的知識點是相當多的。這就要求教師在這個公式的講解中,要進行橫向知識點的聯系,并聯系財務會計報告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以提高學生對銷售百分比法的理解。
參考文獻:
[1]鐘偉萍,張麗麗.項目化課程設計在《財務管理實務》中的應用研究[J].新經濟,2014(20).
[2]黃曉衛.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統計與管理,2015(05).
[3]周星煜.財務管理課程中“銷售額比率法”的教學設計[J].企業研究,2012(12).
[4]劉洋.財務管理中“銷售百分比法”的教學設計[J].納稅,2018(26).
[5]彭文彬.淺議修正銷售百分比法在資金預測中的應用[J].當代會計,2016(03).
[6]朱霞,王玲玲.財務管理實踐教學問題研究[J].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