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旭東
“超級英雄”來源于美國漫畫中所塑造的正義角色,他們擁有超越普通人的特別能力,做出一些不同尋常的壯舉和英勇的行為;他們或者擁有非凡的力量,或者擁有相關的技術能力,精通相關的設備;他們在有危險時挺身而出,富有責任感。
地處汾河之濱龍城太原的太鋼集團,就有這樣一個人,他胸懷科技報國的夢想,奮戰在科技創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譽為中國不銹鋼領域的“超級英雄”。2017年他獲得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和中國金屬學會頒發的“十二五中國鋼鐵工業優秀科技工作者”;2018年獲得中國金屬學會冶金青年科技獎;2019年獲得“‘三晉人才拔尖骨干人才”稱號。
他是我國高端不銹鋼領域的知名專家,其帶領團隊開發的超級奧氏體不銹鋼,成功打破國際壟斷,實現該類材料的自主生產,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他,就是太鋼集團技術中心不銹鋼二室主任張威。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太鋼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呢?“打造百年老店”,這不是一句空話,需要優質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信譽做支撐。不銹鋼是太鋼的拳頭產品,為了生產出客戶滿意的產品,技術創新和質量控制是關鍵。張威作為不銹鋼研發團隊的負責人,深知肩上的重擔,他懷揣著“務必要研發出高質量不銹鋼產品”的初心,帶領團隊砥礪前行。
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可廣泛應用于環保、海洋等極端苛刻的環境,由于合金含量高,自身硬度大,該材料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均存在難點,國外雖然對該類鋼種研究起步較早,但也僅有奧托昆普、日本冶金等極少數企業能夠穩定生產。隨著我國不銹鋼應用領域的不斷拓展,普通奧氏體不銹鋼在面對一些苛刻環境時,逐漸顯得力不從心。開發超級奧氏體不銹鋼卷板,實現該類材料替代進口,對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為了盡快攻克難關,張威像著了魔似的,每天在實驗室里一呆就是十幾個小時,累了困了就在實驗室湊合休息一下。尤其在新產品的攻關階段,他幾乎每周都要從煉鋼現場取回十幾塊有分層缺陷的試驗料,每塊試驗料近百公斤,由于坯料相對太小且不規則,無法用天車吊運,他只有徒手把每塊坯料搬到試料車上再運回實驗室。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誓不還”。在新產品試車的一個星期,張威吃住在單位,堅守在研發第一線。在他的帶領下,團隊在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經過3輪生產試驗和2輪工藝改進,解決了該品種的三大技術難題,形成6項專有技術。該品種的鋼質純凈度、連鑄工藝、均質化度、熱連軋工藝等關鍵工序的生產工藝路線連貫暢通,各項性能優異,產品實物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超級奧氏體不銹鋼的開發成功,有效促進了我國在石油、化工、核電、環保、能源等領域的應用。
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水平,張威對此并沒有沾沾自喜。他說:“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用戶對不銹鋼產品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供給側改革轉型發展是必由之路,我們不僅要研發出滿意的產品,還需要進行工藝優化,提高生產效率,為公司創造更大的效益。”
銳意進取 實干擔當
“超級英雄”就是敢于承擔責任,關鍵時刻敢挑擔子,在責任面前不回避、不推諉、不退縮。張威作為超臨界塔式鍋爐用耐熱不銹鋼板材的開發團隊重要成員,積極主動參與到“攻堅克難”工作中。他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注重發揮團隊作用,帶領開發組成員發揚“李雙良”主人翁精神,把太鋼的事當作自己的事。當團隊遇到科研難題,研發工作遇到瓶頸的時候,張威依靠豐富的理論知識,挺身而出,大膽創新,果斷決策,屢次成功破解研發難題。
他在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為及時了解現場試制情況和實驗室的分析結果,常常是在現場和實驗室來回奔波,錯過飯點是常有的事。對此,張威笑著說:“實驗室是我第二個家,泡面就是家的味道。”不銹鋼板材研發進行到沖刺階段,張威為縮短研發周期,讓新產品盡快投放市場,自行設計科學逆向階段性研發計劃。有同事勸他:“很難成功,沒必要。”張威義無反顧地一頭扎進實驗室開展實驗研究。有一次剛進家門,忽然來了靈感,想到實驗環節中的某一個突破點,他立即返回單位,要求確認比對鋼種的物理檢測性能,值班人員邊查閱檢驗報告,邊贊嘆道:“你剛回家,又來了,真是拼命三郎。”
力學組的同事給張威取了一個響亮的綽號“張三瘋”,他加班加點鏖戰在各個檢測崗位,和師傅們探討試驗產生的異常數據,并將自己的想法通俗易懂地講給師傅們聽。張威深知重大難題的破解往往需要基層崗位人員的支持,因為崗位人員的操作細節直接影響實驗結果走向。他依靠敏銳的洞察力和準確的決策,順利完成了超臨界塔式鍋爐用耐熱不銹鋼板材的開發,產品質量完全滿足交付要求。
知行合一 言傳身教
張威作為一名黨員干部,經常主動放棄節假日時間,不計較個人得失,一心撲在工作上。當團隊成員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總是第一時間幫助他們度過難關,得到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里,張威充分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積極推動不銹鋼二室新品種的開發。團隊負責的第四代核電技術快堆用不銹鋼,是需要全新設計研發的老牌號鋼種,高難度的技術指標要求有十幾項,每一項都屬于世界難題。張威積極幫助團隊成員破解技術難題,為產品研發鋪路搭橋,經常組織生產單位技術人員和中心理化系統專業人員開會溝通,集思廣益,尋求破解難題。
張威為了系統、科學、準確地掌握實驗數據波動規律,積極參與產品試制全過程管控,從生產工藝流程的制定、試制大綱的撰寫、生產方案下發、一直到各項性能檢驗結果的分析,每一項工作、每一個節點都做到細致入微。他經常同團隊成員奔波在生產現場和技術中心的各個實驗室,密切關注實驗數據的變化。在張威的指導和鼓勵下,團隊通過不懈地拼搏奮斗,終于掌握了該品種的生產工藝,實現了產品供貨,鋼板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現在的張威,已成長為高端不銹鋼領域的知名專家,他肩上的擔子更重了。當問起在同事眼里張主任是怎樣的人?團隊中的青年科研人員王鑫潮說:“張主任對我們的工作要求十分嚴格,告知年輕人如何開展研發工作,督導我們盡快成長起來,可以獨當一面,并且時常告誡我們先做人再做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
踐行使命 盡職履責
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張威200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他始終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并通過不斷地認真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自覺提升政治覺悟和黨性修養。走進他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書柜里《中國共產黨黨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平易近人——習近平的語言力量》等書籍。張威說:“當我工作遇到挫折和怠歇的時候,我就沉下心來看一看,頓時精神百倍,這些書籍是我的精神食糧,是我前進路上的啟明星,我已經離不開它們了。”
張威2003年從東北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不銹鋼新產品、新工藝研發及質量改進工作。他潛心從事科研工作16載,對雙相、超級奧氏體、鐵素體等高端不銹鋼均有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驕人的業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開展以來,張威作為不銹鋼研發團隊的負責人,認真帶領團隊成員結合研發實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始終秉持著一名優秀科技人員忠于事業、敢當重任、科學嚴謹、追求卓越的精神,在科技創新一線推動太鋼不銹鋼產品的升級換代及技術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