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承誠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049-01
摘 要 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行業政策持續收緊,供需結構深刻調整的情況下,為適應新形勢下企業對共青團工作的創新,緊緊圍繞企業中心任務目標,努力加強和改進共青團工作建設,組織和動員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生產經營建設,竭誠服務團員青年成長成才,提高廣大團員青年自身素質,共青團的生力軍和突擊隊突擊隊作用的到進一步發揮。
關鍵詞 共青團 企業 工作創新
當前企業、市場均發生激烈變化,所面臨的的發展、企業文化建設問題層出不窮,企業在團建方面的壓力與日俱增。因此企業必須跟隨市場環境的變化,在制度、模式和策略等方面進行創新,將團建成為企業文化建設、企業發展的有力助手,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先機。
一、地產企業共青團工作中存在問題
當前,是房地產行業拐點變化的一年。在經濟環境復雜多變,行業政策持續收緊,供需結構深刻調整的情況下,地產企業要自覺遵循市場規律,搶抓有利機遇,及時調速換檔,依靠協同、提質、創新、管理引擎,擔當擔責,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目前也面臨著十分嚴峻的挑戰,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基層團員數量不斷減少,且基層團員多為較年輕青年,思想前衛,喜歡追求自由,不受束縛,思想動態較為活躍,很多企業目前開展的活動在方式、內容等方面缺乏新意,不能有效吸引年輕團員。
(2)共青團開展的相關活動不能與公司發展方向主題向契合,不能結合青年團員自身發展需要,因地制宜的組織開展工作,無法形成長效機制。
(3)青年團員數量不多,無法持續發展,開展相關的團建活動就無法形成規模。影響力有限,就形成了一系列的惡性循環,導致共青活動越來越缺乏活力和創新性。
(4)當前新媒體快速發展,網絡信息高度發達,傳遞價值觀多元化,部分共青團員不能有效過濾無效信息、消極信息,嚴重影響價值取向和判斷,就容易導致多企業共青工作缺乏認同感,缺乏紀律性和自覺性,加大了企業開展共青活動難度。
二、地產企業共青團工作建設
(一)堅定思想,提高政治站位
政治性是群團組織的靈魂,是第一位的。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召開后,地產企業應把學習貫徹會議精神作為首要任務,切實把會議精神融入到各項工作上去。固本筑基,強健體魄,不斷加強組織建設。建章立制,規范發展,著力構建長效機制。
(二)團結青年,凝聚合力,服務大局
搭建平臺,暢通渠道,青年團員素質綜合提升。依托黨組織,以團委為主導,大力實施“青年素質提升工程”。一是著力提升青年思想政治素養,積極宣貫新時期下黨的思想政治理論,建塑“三嚴三實”的思想工作作風,確保企業青年思想、行動與黨的要求保持一致。二是著力提升青年學歷學識,鼓勵青年自學自考。
(三)服務基層,凝聚人心,激發動力
企業共青活動應結合當前社會和企業發展的特點,開展特色共青活動,增加吸引力,水到渠成式的引導、落實,建立責任意識,傳遞相關壓力動力,明確各自任務,將企業面臨的嚴峻形勢、企業發展的市場定位和思路,通過活動潛移默化式的感染每位共青團員,使其迅速找到自身定位,明確學習目標,增加學習動力,以憂患意識不斷促使每位青共不斷進度、不斷發展,進而推動企業的發展潛力和長久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三、地產企業共青團工作創新
(一)利用好新媒體
企業應借助信息化高度發達的新媒體開展相關活動,能夠迅速高效的傳遞給每位共青團員,快速增加共青活動影響力,比如借助學習強國等手機APP,方便快捷傳遞正能量,塑造正確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同時了解時事政治,增強企業榮譽感,促進企業員工相互團建,形成合力,促使企業不斷發展,激發新動力。
(二)賦教于樂,互助互動
企業應制定一些列的文體活動,將共青工作融入其中,有效傳達企業文化價值,同時有有效吸引共青團員不斷參加文體活動,增加共青團員間的交流溝通,形成一個集體,增強每個員工的集體榮譽感;通過文體活動,大家相互幫助,同時又愉悅身心,減輕壓力,對其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思想道德教育,賦教于樂,何樂不為。
(三)加強道德教育和輿論引導
企業應不斷打造企業文化,增強每位員工的企業認同感,同時通過輿論引導,不斷提升共青團員思想道德境界,自身修養不斷提升,結合當前“精準扶貧”、“一對一扶貧”等要求,其共青團員參與其中,感受助人為樂的快樂,使得共青團員懂得努力奮斗的重要性,并珍惜當前的工作機會,不斷發展自身水平,為企業創造價值,為企業發展不斷做出貢獻,從而促進自身不斷發展,兩全其美。
四、結語
當前企業共青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只要企業注重結合當前社會發展和企業自身發展特點,開展企業特色工作,并結合新媒體,利用信息化的優勢,不斷促使共青團員參與其中,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共同促進、共同發展,增加共青團員企業認同感、集團榮譽感,不斷煥發新活動、新動力,不斷增強企業創新力,形成長效發展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俞進.社會轉型與共青團的改革創新[J].中國青年研究,2008(01).
[2]劉紅艷.企業共青團組織如何更好地發揮生力軍作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6(12).
[3]羅奧.共青團組織改革轉型路徑研究[J].山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