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媛媛 許世輝 閆婧 趙揚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126-02
摘 要 女性員工占比高是呼叫中心的一個普遍現象,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孕期、哺乳期員工的數量也逐步增加。本文重點研究如何建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既保證對特殊群體的人性化關懷,又調動此類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升員工對工作的認可度,為企業保留優質人才資源。
關鍵詞 呼叫中心 客戶服務 女性員工 工作認可度
基于客戶服務工作對于員工語音語調、耐心程度的特殊要求,呼叫中心女性年輕員工占比較高。以國網客服中心某客服部門為例,共有員工277人,女性員工192人,其中22-35歲期間189人,已育僅36人。育齡女性員工在生育后的離職率較普通員工高出很多,而這部分員工較年輕的新入職員工,有更為豐富的業務經驗和溝通經驗。作為企業管理者而言,既希望員工認可工作,又希望提質增效,更愿意保留優質人才資源。對于員工而言,既希望工作節奏適宜,又希望職業生涯有所發展。
出于人性化考慮,呼叫中心對孕期、哺乳期員工的管理通常相對寬松。但長期運營發現,孕期、哺乳期員工容易出現工作積極性降低,甚至消極怠工的情況。對于企業而言,造成人力成本浪費、人才流失;對于員工而言,造成職業歸屬感缺失,最終導致職業發展受阻甚至離職。因此,研究如何做好差異化管理,讓孕期、哺乳期員工也在崗位上適度工作,發揮自己的能力,對工作認可,順利過渡特殊時期是管理者值得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現狀分析
員工對工作的認可程度可以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工作的貢獻度,二是員工離職情況。因員工離職情況涉及因素相對較多,且通常對工作貢獻度高的員工不離職為大概率事件,因此,本文主要采用工作的貢獻度來衡量員工對工作的認可度。
針對呼叫中心的工作性質,以個人話務貢獻系數作為衡量員工貢獻度的指標,計算方法為:
注:公式中話務人員是指長期從事話務接聽工作,并剔除長期病假、出組、離職等特殊情況的人員。
因此,如果將孕期、哺乳期員工定義為M群體,她們的人均話務貢獻系數可以表示為:
目前,該部門孕期、哺乳期員工分散在各話務班組中,按照每月排班表時間上下班。根據《勞動法》,對懷孕七個月以上或哺乳未滿一周歲的嬰兒期間的女職工,不安排其延長工作時間和夜班勞動。因孕期、哺乳期員工在組內屬于特殊照顧員工,班長不會做過多管控。久而久之,員工對自身的要求也逐漸降低。
今年第一季度M群體月度話務貢獻系數處于31%-38%之間,季度平均話務貢獻系數為34.06%。也就是說一個孕期或哺乳期媽媽的話務貢獻量是普通員工的34.06%。按照第一季度數據,每月法定工作日數按照21.75天計算,孕期、哺乳期員工每月平均請假天數5.95天,每名孕期、哺乳期員工日接聽量為37.62通。從出勤率及日接聽量兩方面進行提升,如可將平均請假天數控制在4天,日接聽量提升至70通,則M群體月人均接聽量為(21.75-5)*70通,即1242.50通。普通話務人員月人均接聽數量為1919通。則孕期、哺乳期員工的月人均話務貢獻系數可達到1242.50/1918.79=64.75%。故將孕期、哺乳期員工的人均話務貢獻系數目標定為65%。
二、原因分析
造成此類員工貢獻系數較低的兩個主要癥結是出勤率低和在崗時間“磨洋工”,利用關聯圖進行末端原因分析,并針對末端原因逐一確認,梳理出以下要因:
(1)無針對性班次。通過核查部門排班方案,排班過程雖然征集部門員工的意見,但因孕期、哺乳期員工比例較少且較為分散,無法全部滿足要求。通過核對考勤記錄發現孕婦、哺乳期員工在晚班、夜班的請假率最高,因未考慮組內是否有特殊人員,孕婦、哺乳期員工排班跟隨班組。同時,個別班次存在日工作時長超過8小時的情況,尤其在話務繁忙時,懷孕7個月前的孕婦可能存在夜班班次。
(2)工作量目標設置不合理。經過訪談及問卷調查發現,員工普遍反映受身體因素影響,話務量水平達不到普通話務人員水平。孕期、哺乳期員工話務標準同普通話務員要求一致,未適時調整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標,造成員工工作信心下降,積極性受挫。因此,出現“磨洋工”的情況。
(3)缺少激勵措施。通過對現行獎勵制度的梳理,發現針對孕期、哺乳期員工未設立專項獎勵。同時,孕期、哺乳期90%員工了解公司獎勵方案和規則,但通經過問卷調查發現,孕期、哺乳期員工大部分對工資的在意程度較低,同時,因與普通話務人員工作衡量標準一致,很難爭先,根據以往經歷,孕期、哺乳期員工無獲獎人員,造成此類員工無有效激勵措施。
(4)直接管理者不了解員工需求。班長作為一線員工直接管理者,是調動組員工作積極性的重要紐帶之一。但大部分男性或未有相關生育經歷的女性班長,不了解孕期、哺乳期員工的身體狀況及特殊需求,班組出現孕期、哺乳期員工時,未對員工班組進行調整,造成組內溝通不暢通,不理解。
(5)缺乏職業引導。通過對部門孕期、哺乳期員工進行訪談,圍繞短期與長期職業規劃、平衡工作與家庭的方法、部門優秀媽媽員工案例等問題展開交流,員工反饋懷孕后心態不能及時調整,未得到相關輔導,對于個人職業發展未有明確規劃。
三、解決措施
(1)集中管理,新增針對性班次。一是成立媽咪班,將所有孕期、哺乳期員工集中,統一管理。員工懷孕后至哺乳期結束前均在該班組中。二是將媽咪班上班時間定為常白班次(上班時間:周一到周五8:30-17:30),期間孕期員工可申請休息,哺乳期員工可申請吸奶。三是建立“三不”規則,明確媽咪班不強制參與話務應急、不參與加班、不強控離席。
(2)設定合理工作量目標。一是按照65%的話務貢獻系數目標,根據次日預測話務量、接聽率要求、預測出勤人數進行任務量測算。設工作量目標為x,預測普通話務員出勤人數為A,媽咪班人數為B,次日預測話務量為C,接聽率要求為D,則x由(公式3)解出。
二是工作任務日結清。不同于普通話務員工,孕期、哺乳期員工實行“優先完成優先下班” 的管控方式,因此,真正的下班時間視工作任務完成情況而定。為激勵員工順利完成當日工作量目標,日工作量目標最好控制在比下班時間提前1個小時左右能夠完成(目標過高無法調動員工積極性,目標過低達不到提高話務貢獻系數的目的),結合孕期、哺乳期員工每日工作期間需休息、吸奶的頻次和時間(上下午各45分鐘)以及平均小時接聽能力(18通/小時),應將x控制在60至100之間。因此,需根據(公式4)予以調整。
(3)設立針對性獎項(榮譽稱號、績效獎勵)。增設評選“最勤媽媽”獎項。以話務量、服務滿意率、出勤情況為主要評分點,以月為周期評選“最勤媽媽”,評選結果在公告板予以公示,并在績效成績上給予積分獎勵。
(4)建立孕期、哺乳期員工班長選拔機制。優化媽咪班班長選拔條件,在原有的部門班長人員選拔條件基礎上,增加必須為女性員工,已育員工優先,以及崗前必須通過孕期、哺乳期知識考試的必要條件。
(5)激發女性員工職業歸屬感。一是做好有效宣傳。通過“榜樣”主題演講,標榜優秀女員工。以優秀孕媽媽員工事跡為原型,拍攝部門微電影,并在立屏、公眾號進行宣傳展示。二是講解職業通道。班長對孕期、哺乳期“新成員”講解職業晉升通道,并分享周邊職場媽媽優秀案例。三是開展經驗分享會。以周為單位,圍繞工作技巧、育兒知識、對部門的建議等內容探討,力圖平衡女性員工工作、生活的天平。
四、有效成果
(1)通過成立媽咪班組后,實現統一安排適合孕期、哺乳期員工的常白班次,舒適度得到改善;通過“三不”規則打消員工顧慮,員工出勤率得到提高。
(2)通過修訂工作任務目標,同時抓住了孕期、哺乳期員工最在乎的因素——盡早下班休息或哺乳,員工頻繁休息、經常以吸奶為由的偷懶情況得到很大改善,甚至有不少員工提前上崗,盡早完成當日工作量,工時利用率由原來的35%提升至81%。
(3)通過建立專項獎勵,讓孕期、哺乳期員工也有了展示的機會,并形成良性競爭環境,有效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認可度。
(4)成立媽咪班組后,將班長人選不合適的問題降低了難度,只需確定一名合適人員擔任媽咪班班長,進行統一管理。增加特殊要求后,選拔的班長能夠根據組員的休息及吸奶申請進行合理審批,并給予關心、照顧,營造班組友愛氛圍。
(5)通過有效宣傳和日常輔導,進一步激發了女性員工的事業心和職業認同感,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時期女性員工平衡工作、生活的困擾。
(6)孕期、哺乳期員工工作貢獻度從34.06%提升到76.74%,從原來可完成普通話務員1/3左右的工作量,目前已經提升到了2/3。
五、結語
針對特殊人群,建立合理科學的管理模式,對于呼叫中心和員工本身都有極大的意義。本文為提升女性員工對工作的認可度提供了思路。
參考文獻:
[1]曾月征,方勤敏.淺析知識性員工的團隊管理開發研究[J].2009(4):189-207.
[2]孫宗虎.弗布克管理系列員工關系管理實務[M].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3]王華.中國商業銀行激勵機制與績效管理研究[M].中國市場出版社,2008.
[4]許學軍,代瑜,李永.商業銀行績效考核實務[M].上海財經大學,2006.
[5]衛旭華,劉詠梅,車小玲.關系沖突管理:團隊效能感和團隊情緒智力的調節作用[J].系統管理學報,2015(1).
[6]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M].人類激勵理論[M].1943.
[7]李太林.績效核能[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