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屏
中圖分類號:F24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9-132-01
摘 要 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養老產業對地區經濟的影響日趨加大,隨著養老服務和養老融資需求的不斷增長,急需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保險業尤其是壽險業與養老產業具有一定的業務協同性,保險企業介入養老產業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遼寧保險業可以從全面提供保險產品,積極參與養老服務,直接或間接投資養老產業等多角度全方位的介入養老產業模式。
關鍵詞 保險業 養老產業模式 壽險業
黨的十九大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推動保險業和養老服務業協同發展,保險業介入養老產業是保險商業模式上的創新,既有助于緩解社會養老資源的短缺,同時也有利于促進保險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一、保險業介入養老產業的必要性
(一)推動保險企業產品創新
保險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有助于挖掘潛在客戶,獲取有購買能力的老年人的健康數據和特定需求,適時開發符合老年人需要的各種保險產品,不斷豐富保險公司的產品線。
(二)有助于延伸整合保險產業鏈
保險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能夠有助于打造更加完整的產業鏈,現在已經有大型保險企業開始涉足養老地產,以保險為核心業務的金融集團能夠利用自身優勢,開發針對老年人的理財等金融產品,投資于涵蓋老年護理、保健的養老機構等,實現養老產業鏈的全覆蓋,極大的拓展保險服務產業鏈。
(三)有利于拓寬保險企業投資渠道
保險業可運用資金具有長期性的特點,保險投資必須遵循“安全性、 收益性、流動性”原則,保險業投資參與養老服務業,與保險資金的特點和投資原則完全匹配,獲得長期穩定的收益,能夠極大的改善保險企業的資產負債狀況, 提高保險公司的整體償付能力。
二、保險業介入養老產業的優勢
(一)政策優勢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提出,投資養老產業的商業保險機構應該發揮資金長期穩定的優勢,在法律和規定允許的范圍內,積極興辦養老健康服務機構及相關設施。為加快遼寧省養老服務業展,2014年遼寧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若干政策》政策規 定,鼓勵社會力量發展養老產業。多種政策的出臺為保險企業延建養老產業鏈提供了無限機遇,對保險業與養老服務業的協同發展給予大力支持。
(二)資金優勢
由于我國的養老產業依然處在起步階段,養老金增值問題的實現渠道和收益具有局限性。保險公司作為一類專業的金融機構,具備非常安全并且高效率的資金運營優勢。保險業擁有大量穩定性、長期性的可運用保險資金,且保險業可運用資金規模很大,這與養老服務產業現有的資金需求匹配度十分高。
(三)產品優勢
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并不完善,因此產品的種類以及服務的品質都不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保險業與養老業的協同發展,能夠拓展保險產業的創新空間和保險服務業的產業鏈,保險業參與其中,能夠更加準確地了解到有購買能力的老年人自身的健康狀況以及他們對產品的需求。保險公司就可以借此途徑,在合適的時間點開發適合包括老年人群在內的多種保險產品。
(四)客戶優勢
保險業擁有著豐富的客戶資源,可以在中高端養老服務的推展市場提供極大的便利。近些年許多保險公司都擴展了自己的產業鏈,涉足到各行各業,積累了大量的資源。因此保險機構根據客戶現有養老資源推出專屬的保險產品。并遵循客戶的要求,可提供一系列售后的增值服務。
(五)專業優勢
養老產業的發展并不是單純的硬件設施建設,涉及面甚廣。既需要服務人員、醫療人員、管理人員還需要科技人員。商業保險公司具備更加成熟的銷售模式、完備的信息系管理系統,服務也具有高效化、規模化以及標準化,具有更高的專業優勢和專業水準。
三、遼寧省保險業介入養老產業模式選擇
(一)提供保險產品
為老年人量身定做“涉老險”。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對保險產品的需求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保險企業承保能力不斷提升,老年人口健康狀況不斷改善,使得保險企業完全有能力開發針對老年人口的保險產品,為老年人量身定制涵蓋養老、醫療及護理等全方位的產品。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針對“以房養老”的又一新型“涉老險”,保險企業充分考慮房價波動的風險,注意提前設計可行方案,盤活房產交易。
為養老服務人員提供保險保障。養老服務人員如護理人員、營養師因工作的特殊性質,難免會發生由于工作原因造成的疾病或傷殘。養老服務人員需求日益激增,必然會伴隨會對于該行業的執業保險需求程度不斷加深。
為養老服務機構風險管理服務。養老機構作為提供服務的經營主體,不可避免產生人員、財產及責任風險損失,商業保險憑借其風險管理的優勢,為養老服務機構提供全方位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推動養老機構的持續穩定經營。
(二)保險企業直接或間接投資養老產業
投資養老地產。目前國內已經有幾家大型保險企業直接投資于養老地產,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養老社區,客戶投保養老保險達到一定金額,即獲得入住養老社區的資格,保險公司不支付保險金,而是以保險金支付入住養老社區的費用。
養老服務機構投資。投資養老地產的資金數額較大,因此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保險企業可以選擇投資社區服務機構,或者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建立具有老年人護理及康復功能的醫療機構,按照管理式醫療模式打造“醫險融合”的醫療機構。
四、結語
商業保險采取恰當的模式介入養老產業,既有利于不斷深化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又極大的拓展了保險業的發展空間,運用保險此種市場化手段化解老齡化危機,實現商業保險與養老服務業共享資源,互利共贏。
★2016年度遼寧省經濟社會發展研究課題 課題編號:2016lslktzijji-39
參考文獻:
[1]張盈華.關于保險業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再思考[J].老齡科學研究,2016(11).
[2]2015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情況[J].中國財政,2015(11):78
[3]王成.中國養老金缺口的成因、風險及對策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5(02):75-82
[4]葉奕.美國養老產業模式探析[J].科技智囊,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