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婕

[摘要] 目的 探討護理安全管理在臨床麻醉工作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間收治經手術治療患者130例患者,采用數字隨機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5例,實驗組采用麻醉科安全護理管理,對照組采用常規麻醉科護理管理,將兩組患者的術后并發癥情況,醫師和患者對麻醉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過安全護理管理后,患者術后并發癥率4.62%的明顯低于對照組的常規護理管理并發癥率16.92%(P<0.05);實驗組患者對麻醉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相比有明顯的提升(P<0.05)。結論 安全護理管理在麻醉護理管理中有效提高了麻醉護理的護理質量,構建了良好的醫患關系,降低并發癥的風險,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關鍵詞] 麻醉科;護理管理;護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c)-0060-02
麻醉恢復室作為術后麻醉患者從手術室到病房的中轉站,也是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的場所。有研究表明,在術后麻醉藥品仍對患者產生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且在術后的1 h內稱為患者并發癥的高發期[1]。因此患者在麻醉恢復室中停留的時間需要得到護理人員的密切監測,這樣才能有效且及時地治療與預防并發癥的發生,故此,該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8月—2018年11月期間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30例,就安全管理對臨床麻醉工作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在該院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130例,按數字隨機法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5例,其中實驗組男性36例,女性29例;年齡22~75歲,平均年齡(42.68±7.74)歲;婦科27例、普外科21例、胸外科 7例、其他10例。對照組男性38例,女性27例;年齡24~78歲,平均年齡(43.16±8.35)歲;婦科16例、普外科32例、胸外科8例、其他9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已知情同意,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②麻醉蘇醒后可進行正常交流,并完成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③無精神異常、精神疾病史。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對患者在麻醉恢復室中的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安全護理,具體步驟如下:①組建成立麻醉護理管理小組,對組員進行專業培訓和培訓考核,由麻醉科護士長擔任護理小組組長,并由護理組長進行分組分配工作崗位,且制定相關護理方案,做好交接任務時間表;②在患者進入麻醉恢復室后,由麻醉醫師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介紹,實現對患者信息的有效交接,護士加強對患者體征及管理過程的監測力度;③在患者恢復期間加強導管護理,嚴防躁動撥管,加強安全管理,避免壓瘡。墜床等并發癥及意外;④預防感染及治療并發癥,根據患者原病治療患者術后因麻醉產生的感染及并發癥進行針對性治療,密切監測患者血壓變動情況。
1.3 ?評價指標
密切監測并記錄術后患者在麻醉恢復室恢復情況,包括:并發癥發生率,同時記錄對比護理人員平均交接時間、護理差錯事件的發生次數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是該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問卷表,總分為100分,最低0分,最高100分,分數越高表明滿意度越高。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對兩組患者在麻醉恢復室經過不同的護理方式護理效果比較,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護理平均交接時間、護理差錯事件發生次數、護理滿意度比較
對兩組患者在麻醉恢復室護理情況及護理滿意度進行對比,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幾年,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與提高,臨床工作及患者對護理質量要求也不斷增加。現在醫療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醫療單位需不斷提升護理質量,做好護理質量的把控,來解決患者擔心的醫療安全問題[2]。所以護理人員應當落實好在護理期間的各項護理工作職責,確保患者在住院期間身體安全及精神安全。全麻患者受到手術的治療的同時也受到了手術的創傷性傷害,麻醉藥物在患者術后也同樣的發揮著作用。影響著患者氣管、心血管等器官,使患者產生不同程度的麻醉方面的并發癥,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需要對術后麻醉患者恢復期間加強監護[3]。
有研究顯示,安全護理管理是在降低可預防治療并發癥基礎上降低對患者生命健康產生的風險[4]。在患者在麻醉恢復期間,醫護人員應當加強監護力度,在患者情緒不穩定期間,及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與溝通,立即約束患者,防止墜床意外發生,輸液部位要加強固定,傷口處敷料及引流管要使用較寬膠布固定,以防止脫落。嚴重時,可以采用藥物鎮靜處理。在何政國等[5-6]研究中指出安全護理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同時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好感度。而安全護理管理作為一種創新型的護理模式,對麻醉恢復室護理質量有很大的幫助,降低了患者的在麻醉恢復期的躁動,有利于身體的恢復和健康。
該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4.62%低于對照組患者并發癥發生16.92%(P<0.05),說明安全護理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減輕患者痛苦。實驗組護理小組的護理差錯事件次數少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優于對照組,說明安全護理管理提高了護理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提升了護理質量,從而滿足了患者對護理的更高要求,促使醫患矛盾減少,達成“醫患共贏”的目的。
綜上所述,安全護理管理在麻醉護理的應用中,提升護理質量,減輕了醫患矛盾,降低了術后患者的并發癥及死亡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淑萍,管斐,徐綠萍,等.綜合保溫護理對全麻術后低體溫患者蘇醒時間和不良反應的影響[J].護理與康復,2017(5):468-470.
[2] ?成艷玲,劉玲.臨床護理質量控制與安全管理[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3(66):437.
[3] ?張婧,曾甜,錢丹玲.麻醉復蘇期呼吸道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措施研究[J].當代護士,2018(1上旬刊):124-126.
[4] ?陸丹霞,王薇.安全護理在全麻術后患者麻醉恢復室應用分析[J].健康前沿,2016,23(4).
[5] ?何政國,江暢生.高齡患者全身麻醉術后在麻醉恢復室的安全護理探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8):102-103.
[6] ?孫小玲,孫琳.前饋控制在麻醉恢復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7,14(23):128-129.
(收稿日期: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