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明 蔡益民

[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兒科護理管理工作中運用細節管理的價值及對不良事件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未實施細節管理前的兒科住院患兒265例納入對照組,2018年2月—2019年2月實施細節管理后的兒科住院患兒265例納入觀察組,比較兩組護理不良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以及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分別為1.13%和0.75%低于對照組6.79%和7.17%,護理滿意度95.09%高于對照組87.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將細節管理模式應用至兒科護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幾率,提高患兒家長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具廣泛推廣價值。
[關鍵詞] 兒科;護理管理;細節管理;護理不良事件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c)-0073-02
護理不良事件即因護理人員工作疏忽或失誤所發生的危害患者事件,為護患糾紛發生的重要因素[1]。在兒科的日常護理工作中,因患兒自我表達及保護能力較差,行為控制與認知無法達到成人水平,對護理工作亦不能良好配合,加之家長愛子心切,各種不良事件及護理糾紛發生風險較高[2-3]。故應加強兒科護理管理,提高風險意識,以保證患兒安全,降低護患糾紛。細節管理為近年各大中型企業所運用的一套科學管理方法,強調對細節內容的不斷補充與完善,以滿足服務對象的人性化需求[4]。該院將此模式應用至瑣碎、繁重的兒科護理工作中,以期通過對細節之處的嚴格要求與規范,最大程度地降低護理風險,提高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未實施細節管理前的兒科住院患兒265例納入對照組,男131例,女134例;年齡0.7~10歲,年均(4.2±0.3)歲;其中呼吸系統疾病128例,消化系統疾病108例,其他29例。另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實施細節管理后的兒科住院患兒265例納入觀察組,男134例,女131例;年齡0.9~11歲,年均(4.6±0.4)歲;其中呼吸系統疾病127例,消化系統疾病106例,其他32例。兩組基線資料錄入統計軟件予以處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客觀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沿用傳統兒科護理管理,即框架式護理服務、常規交接班制度以及傳統以經濟效益為考量依據的績效考評機制等。觀察組予細節管理護理管理模式:①加強細節管理認知:定期安排護理人員進行《兒科護理質量標準》《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文件學習,強化其護理風險意識的同時提高其識別能力;新上崗的護士應先接受規范且系統的崗前培訓與考核,確保其具備高度的護理風險意識與工作責任心,亦可于護士更衣室張貼相關警示語,使其保持長期警惕。②細化護理服務流程與管理制度:總結兒科護理工作中風險事件高危因素,并進行針對性地完善和細化,比如規范化護理物品及藥品的放置位置,指定專人管理藥品,特殊藥物設立醒目標志,實行“五定”,嚴格交接,并制定藥品異常及護理不良事件應急處理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因護理缺陷給患兒造成的傷害與不良影響;同時規范相關護理制度,落實交接班制度、復核查對制度、搶救制度、基礎護理操作以及護理文書等制度的制定,并關注護士在各操作環節的執行力度,對于流于形式或不執行的護理人員實行“零容忍”。③調整護理理念:推行以人為本護理理念,設身處地理解患兒及其家長的感受,耐心與之溝通,并確定家長已了解所傳達的治療或護理注意事項,避免因溝通不暢而造成的誤解與糾紛;在為患兒進行護理操作時,應根據其個性特點,可先撫慰其情緒,爭取最大限度的配合后再行操作。④提高護士細節護理業務水平:每周組織1次護士專業技能的培訓,以提高其操作水平與觀察、分析病情的能力,以及時了解難以有效表達患兒的病情變化,贏得家長的信任與配合。⑤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定與無菌操作技術:督導每一位護理人員認真遵守各項感控措施,并通過日提醒、周強調、月檢查不斷強化其無菌操作意識與有菌概念,嚴格控制交叉感染。⑥細化考評機制:采用工作量、護理質量控制、效益、成本、獎勵等予以綜合核算,其中護理質量控制測評中增加患兒家長的反饋信息一項;管理人員周期或突擊性進行護理工作檢查,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與不足,予以及時調整和完善,以從整體上提高兒科護理質量。
1.3 ?觀察指標
統計兩組護理不良事件與護理糾紛發生率,并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量表召集患兒家屬就護理人員服務態度與責任心、護理溝通技巧以及護理操作技能等進行不記名測評,滿分100分問卷中評分在80分以上者視為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60~79分為較滿意,不足60分為不滿意[5]。滿意度=非常滿意+較滿意。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予以該次研究相關數據解析,計數資料滿意度與不良事件發生率等予以(n)與(%)表達,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患兒年齡等予以(x±s)表達,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不良事件及糾紛率相較
應用細節護理管理的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及護理糾紛發生率分別為1.13%和0.75%低于對照組6.79%和7.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為95.09%,較對照組87.17%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細節管理為現代企業的管理理念之一,其要求各工作崗位人員充分發揮職位作用,強化細節提升,從而以內部各環節工作質量的提升來達到整體工作質量的提升。而醫院相對繁雜、瑣碎的工作內容恰使細節管理在兒科護理管理中具備較高的可操作性[6]。
通過該次研究可知,應用細節管理的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與糾紛發生率均低于應用傳統護理管理的對照組,患兒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觀察組則高于對照組。說明,于兒科護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中融入細節管理理念,有助于護理人員服務意識的培養和護理模式的轉變,進而提高護理安全性與患者滿意度。在該文中通過對病房安全、交接班制度、護理文書書寫、基礎護理操作、消毒與隔離制度及無菌操作等方面的細節管理使護理人員對各項流程有更為準確的認知,以規范其日常護理行為;通過對細節管理認知的強化、細節管理專業技術的定期培訓提高護理人員識別風險的能力及綜合素養,一方面可最大程度地確保患兒安全,同時亦增加了其在患兒家長心中的權威性,有利于后續工作開展;通過對考評機制的優化,使之在更為公平、公正地評價系統內提高工作積極性,消除職業倦怠,主動完善護理服務各個環節,并在遇到問題時主動尋求解決方案,有利于兒科護理工作質量的持續改進,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增加患兒家長滿意度[7]。
綜上所述,醫患矛盾日益緊張的當下,將細節管理模式應用至兒科護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護理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的發生幾率,提高患兒家長對醫療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具廣泛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李斌霞.兒科護理不良事件174例原因分析和防范措施[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7,17(5):766-767.
[2] ?黃紅梅,劉娟,陳清華.細節管理聯合常規護理在小兒肺炎中的護理效果及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2):115-118.
[3] ?牟燕.激勵上報制度對兒科心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效果研究[J].國際心血管病雜志,2017(a1):34.
[4] ?王守艷,楊香靜,呂敏,等.細節管理在手術室腔鏡器械管理中的應用探討[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A1):427-428.
[5] ?繆紅,董承顏.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在兒科門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3):612-614.
[6] ?秦彩麗,張春梅,馬燕.細節管理和風險管理在兒科病房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哈爾濱醫藥,2017,37(2):171-172.
[7] ?徐帥麗,徐宇紅,茆儉.精細化管理下綜合醫院兒科護理崗位績效的效果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8,18(6):418-421.
(收稿日期:2019-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