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琳

[摘要] 目的 研究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該院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護理管理模式的時段不同分為兩組,各41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模式,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比兩組的患者在院期間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和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4.87%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82.9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有良好的護理有效率,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值得推廣。
[關鍵詞] 護理風險管理;普外科;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c)-0081-02
普外科用手術治療為主,可涉及的器官有乳房、胃、腸、肝、膽、胰、肛腸,可涉及的病癥有腫瘤、外傷、心血患疾病、代謝異常疾病,幾乎與醫院內的各個科室均有配合治療的工作。病癥較為復雜,涉及的病癥器官比較多,而治療方式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治療效果更有保障,但同時也增加了風險事件的發生,尤其是普外科這種患者“魚龍混雜”的科室,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更高[1]。護理人員是與患者及家屬接觸最多的醫療人員,護理人員在手術治療過程中不僅要配合手術人員完成手術,還要觀察患者的病癥情況,最主要的是需要及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較為復雜的工作內容使護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遺漏,引起風險事件[2]。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不僅與繁雜的工作相關,也與護理人員長期所處的高壓工作環境密切相關,護理人員的工作較為復雜,且對工作要求較高,因此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心理壓力較大,這種壓力使護理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更容易犯錯[3]。現就選取2017年4月—2019年1月該院收治的82例患者,研究護理風險管理對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和護理效果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82例患者,按照護理管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兩組,觀察組41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腫瘤患者17例,非腫瘤患者24例,年齡在21~72歲,平均年齡(47.6±2.6)歲;對照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腫瘤患者15例,非腫瘤患者26例,年齡在22~74歲,平均年齡(47.9±3.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研究對象均為該院普外科收治的患者;②所有研究對象對該次研究知情,且愿意積極配合研究,提供治療的相關數據和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精神異常的患者;②患有免疫性疾病的患者;③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的患者;⑤護理依從性較差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方法,在進行手術治療之前,引導患者做術前檢查;術前指導患者進行手術準備;術中與手術人員互相配合;術后遵照醫囑進行護理。
觀察組采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主要內容有:①加強個性化護理:普外科各種病癥患者都有,病癥比較復雜,護理人員在護理的過程中注意患者的個人病癥,避免護理遺漏,尤其是需要特別護理的患者,在日常護理和護理工作交接中必須格外注意。②加強護理人員的護理風險意識:首先對護理人員進行風險管理重要性的闡述,讓護理人員能夠充分的重視,然后將常見的護理風險事件進行列舉,讓護理人員一一學習預防風險事件發生的護理方法,對護理風險的管理[4]。③提升護理人員的自身素養:除了日常的提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對工作負責以外,要進行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還要制定相應的護理人員風險評估量表,讓護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可以此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④護理人員的心理管理:護理人員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除了應對患者以外,還要進行及時的溝通,同時要注意與相關科室的互相配合,這使護理人員長期的處于一種高壓狀態,護理人員容易積壓心理問題,院方應該及時組織護理人員在專業心理醫生處進行心理疏導,避免護理人員長期的情緒積壓,影響正常工作,甚至是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5]。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和護理效果,風險事件發生概率以院方相關部門記錄的內容為準,護理效果以該院自制的護理效果評估表進行評估,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風險事件的發生有明顯的降低作用;有效:護理風險管理模式對風險事件的發生有影響;無效:護理風險事件管理對風險事件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
1.4 ?統計方法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概率的對比
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4.87%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效果的對比
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82.93%(P<0.05)。見表2。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醫療水平的要求逐漸上升,在臨床中醫療事件的發生層出不群,這給醫療人員造成了比較大的工作壓力,普外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每天需要應對各種病癥的患者,相對是院內工作量較大的科室,因其所面對的人群復雜,因此對醫療人員的要求比較高,護理人員作為重要的醫療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是最容易面對風險事件的醫療人員[6]。
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4.87%明顯低于對照組21.95%(P<0.05),觀察組護理有效率97.56%高于對照組82.93%(P<0.05)。具體原因是:護理風險管理首先對常見的風險事件進行整合,然后進行統一學習,護理人員對其預防措施和應對措施進行了解,使護理人員在日常護理工作中能夠游刃有余,可避免用戶患者或者家屬發生沖突,良好的醫患關系是降低風險事件的基礎;同時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也能避免護理人員出現工作遺漏或者工作不到位,確保了護理的有效性[7]。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學習,使護理人員對基礎的專業知識不斷鞏固,對最新的護理知識也有較好的掌握,不斷改進,提升工作效率,有效應對臨床的復雜狀況。最后出于人性化,對護理人員的個人身心健康也更加關注,讓護理人員在長期的高壓工作環境中能夠解放出來,疏通心理,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行工作,是確保工作效率的一大要點[8]。綜合以上來看,護理風險管理,不僅增加了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服務,也讓護理人員能夠有人性化的待遇,在工作中保持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兩方面的加強使風險事件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在實際臨床護理管理中值得運用。
綜上所述,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的護理中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有良好的護理有效率,風險事件發生率明顯降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蘭.風險管理在普外科老年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6):135-136.
[2] ?程俊.品管圈活動在神經外科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5(6):59-60.
[3] ?張杭萍,季永梅.護理風險管理在某院普外科病房中實施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9,16(4):109-110,113.
[4] ?卜劍.護理風險管理對普外科護理管理中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96):78-79.
[5] ?饒敏麗,王淑燕,丁曉波.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手術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21):125-127.
[6] ?李海燕.人性化護理管理在普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45):178.
[7] ?徐邦英,郭文霞,韓燕,等.風險管理在胸外科護理管理中的運用與效果評價[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9(21):196-197.
[8] ?高梅梅.風險管理在神經外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心理月刊,2018,46(10):79.
(收稿日期:2019-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