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寧 劉春雨 駱達


[摘要] 目的 探討天津市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結構的變動趨勢,為公立醫院進一步改革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方法 利用2012—2018年天津市89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療收入數據,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結構變動度分析法進行研究。結果 2012—2018年的門診收入結構變動度為32.77%,藥品收入、化驗收入和診察收入等是引起門診收入結構變動的主要項目;2012—2018年的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度為29.48%,藥品收入、材料收入和手術收入是引起住院收入結構變動的主要項目。結論 ?門診與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幅度均較大,取消藥品加成效果顯著,但藥品收入依然是影響醫療收入最主要的項目,應避免藥品收入轉移到檢查收入、化驗收入和衛生材料收入的趨勢,應持續提高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收入,進一步優化醫療收入結構。
[關鍵詞] 結構變動度;醫療收入;天津
[中圖分類號] R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08(c)-018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trend of medical income structure in public hospitals in Tianjin, and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reform of public hospitals. Methods Descriptive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change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medical income data of 89 public hospitals of Grade II and above in Tianjin from 2012 to 2018. Results The change of outpatient income structure in 2012-2018 was 32.77%. Drug income, laboratory income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income were the main items causing changes in outpatient income structure. The change in hospital income structure in 2012-2018 was 29.48%, drug income, materials income and surgical income are the main items that cause changes in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hospitalization. Conclusion The changes in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outpatients and inpatient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effect of eliminating drug addition is significant. However, drug income is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item affecting medical income, and the trend of drug income transfer to inspection income, laboratory income and health material income should be avoided. The income reflecting the value of medical staff should be continuously improved, and the medical income structure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Key words] Structural change; Medical income; Tianjin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38號)提出“在建立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中,要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的辦法,改變公立醫院收入結構,提高業務收入中技術勞務性收入的比重,降低藥品和衛生材料收入的比重,確保公立醫院良性運行和發展”。天津市自2015年起,分批次(2015年12月、2016年7月、2016年12月、2017年9月)逐步取消藥品加成、取消一次性醫用耗材加成以及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高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服務項目價格,降低偏高的大型醫用設備檢查治療和檢驗價格,并于2017年年底完成綜合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對接工作。該研究通過對2012—2018年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前后公立醫院醫療收入情況進行分析,旨在了解天津市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結構的變動趨勢,為今后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方向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資料數據來源于2012—2018年《天津市衛生統計年鑒》,主要收集2012—2018年天津市89家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療收入數據,從醫院收入與支出表中提取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數據。
1.2 ?方法
該研究采用結構變動度分析法,分析門診收入和住院收人內部結構的變化情況,研究指標涉及到結構變動值、結構變動度和結構變動貢獻率[1]。
結構變動值(value of structure variation,VSV)指總收入中各項目收入的構成比在某一時期的期末值和期初值之差。VSV=Xi1-Xi0,其中,i為各項目收入序列號,Xi0為期初值,Xi1為期末值。VSV>0時,為正向變動,表明該項目收入的構成比期末較期初增加;反之則為負向變動,表明該項目收入的構成比較期初減少。
結構變動度(degree of structure variation,DSV),指總收入中各項目收入結構變動值在某一時期絕對差的總和,DSV=∑|Xi1-Xi0 |,(i=1,2,…)。用來反映各項目收入在該時期的綜合變化程度。結構變動度值越大,表示一定時期內結構波動程度越大,其取值范圍為0%~100%。
結構變動貢獻率是總收入中各項目收入結構變動值的絕對值占結構變動度的百分比,即結構變動貢獻率= ? ? ? ? ? ? 。反映各項目收入的構成比對總收入結構變動程度影響的大小[2]。
2 ?結果
2.1 ?門診收入構成情況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門診收入結構中,藥品收入占門診收入的比例最高,且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累計下降15.49%,其次占比較高的分別是其他收入和治療收入,自2015年起呈上升趨勢。2018年,體現醫務人員價值的項目收入(掛號收入、診察收入、治療收入和手術收入)占比為18.36%,物耗為主的項目收入(檢查收入、化驗收入、衛生材料收入、藥品收入)占比為70.89%,見表1。
2.2 ?門診收入結構變動基本情況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門診收入結構變動度為32.77%,年均結構變動度為4.68%。其中,2012—2015年門診收入機構變動幅度較為穩定,2015年后結構變動幅度逐步上升,在2016—2017年度達到峰值16.63%。2016—2017年使門診收入結構變化較大的收入項目包括藥品收入、診察收入和其他收入。從結構變動方向看,2012—2018年間藥品收入變化幅度最大,且均呈現負向變動,表明在門診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2015—2018年間檢查收入、化驗收入、治療收入和手術收入均呈正向變動,說明此這4個項目在住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處于上升態勢。見表2、圖1。
2.3 ?各項目對門診收入結構變動的貢獻率
2012—2018年藥品收入對門診收入機構變動度貢獻率最大,高達47.28%,化驗收入和診察收入次之,結構貢獻率分別為12.08%、11.22%;3項累計達70.58%,見表3。所以2012—2018年間,導致門診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是藥品收入、化驗收入和診察收入的變動。
2.4 ?住院收入構成情況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住院收入結構中,藥品收入占比最高,自2013年起呈逐年下降趨勢,其次占比較高的是衛生材料收入和治療收入,見表4。其中2018年以技術勞務為主的項目收入(床位收入、診察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護理收入)累計占比為29.16%,以物耗為主的項目收入(檢查收入、化驗收入、衛生材料收入、藥品收入)累計占比為65.64%。
2.5 ?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基本情況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度為29.48%,年均結構變動度為4.21%。其中,2012—2015年住院收入機構變動幅度較為穩定,2015年后結構變化幅度逐步上升,在2016—2017年度達到峰值14.83%。2016—2017 年使住院收入結構變化較大的收入項目包括:藥品收入、手術收入和治療收入。從結構變動方向看,2012—2018年間藥品收入變化幅度最大,且均呈現負向變動,說明在住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直處于下降趨勢,而2015—2018年間檢查收入、化驗收入、治療收入、手術收入和護理收入均呈正向變動,說明此這5個項目在住院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處于上升態勢。2012—2018年間門診收入中除了藥品收入和其他收入下降,其他項目收入均上升,衛生材料收入在2017—2018年出現下降。見表5、圖2。
2.6 ?各項目對住院收入結構變動的貢獻率
2012—2018年,藥品收入對住院收入結構變動的貢獻率較高,貢獻率為44.51%,其次為衛生材料收入和手術收入,分別為15.61%和12.04%,三者累計貢獻率達到72.17%,所以2012—2018年間,導致住院收入變動的主要原因是藥品收入、衛生材料收入和手術收入的變動。見表6。
3 ?討論與建議
3.1 ?門診與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幅度均較大
2016年開始,天津市持續推進公立醫院醫藥價格改革,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對于取消藥品加成的減少的收入,按照整體補償率85%的水平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予以補償,從而達到優化醫院收入結構的目的。研究發現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門診收入、住院收入年均結構變動度分別為4.68%和4.21%,遠高于2012—2016年我國公立醫院的1.46%和2.85%[3],尤其是2016—2017年間,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結構變動度高達16.63%和11.75%,收入結構變動劇烈,這與2016—2017年間推行的取消藥品加成、取消一次性醫用耗材加成以及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等一系列政策有關,同時也表明醫院收入結構受醫藥改革政策的影響非常明顯。
3.2 ?取消藥品加成效果顯著
從該研究的門診收入及住院收入分析來看,自2013年起,藥品收入結構均呈現負向變動,且變動值在各項目收入中最高,說明其占門診及住院收入的比重呈大幅度下降趨勢,反映出醫院正按照改革方案調整收入結構。其中,2018年住院收入中藥品收入僅占25.04%,這遠低于《關于印發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衛體改發〔2015〕89號)明確規定的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應降到在30%以下的目標,反映了醫院控制藥品收入效果顯著;但門診收入中藥品收入占比仍然很高,達到47.40%,同時藥品收入對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結構變動貢獻率最大,說明其依然是影響門診及住院收入的主要因素,仍是醫院經濟運行的重要支撐。因此,調整醫院醫療收入結構,應在已取得成效的基礎上,持續深化藥品改革,僅僅依靠取消藥品加成的醫藥改革措施并不能完全切斷以藥養醫的利益鏈條,應當將重點放在完善取消藥品加成后的配套措施上。①通過創新藥品采購供應,積極試點先行藥品集團采購的模式打開藥品供應的靈活思路,如近來推行的“4+7”多城市集中帶量采購模式,采用跨區域聯合采購的形式以量換價。②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有研究表明[4],合理用藥不僅能使患者醫藥費用降低,而且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天津市自2018年3月起實行中藥處方點評制度,平均每張處方中藥飲片味數由原來的19.3味降至18.4味,平均每劑處方金額由49.8元降至45.3元,可借鑒中藥處方點評的經驗,建立藥品處方點評機制,上傳公立醫院處方編號,并接受有關專家的審查,以達到減少大處方、重復處方、輔助用藥濫用的目的[5]。
3.3 ?檢查和化驗收入呈增長趨勢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收入中,檢查收入和化驗收入幾乎均呈現正向變動,占比逐年上升,這與公立醫院改革方案提出的“降低檢查、檢驗類費用”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此外門診收入中化驗收入結構變動貢獻率僅次于藥品收入,門診是除預防保健外的國民健康的第一道屏障,較高的化驗收入會造成門診門檻費增高,加劇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除了造成醫療收入的不合理增長[6],還會對國民健康造成威脅。盡管天津市已分批多次降低CT、核磁項目檢查費,但檢查費和化驗費依舊上漲,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取消藥品加成后,補償機制不合理導致的醫院逐利行為,通過過多使用高精尖的儀器設備增加檢查檢驗收入來創收,應當建立完善的醫療收入評價機制,評價結果納入醫院績效考核,與財政補助掛鉤,保證政府對公立醫院的各項投入補償政策及時到位[7],避免出現藥品收入逐步向檢查和化驗收入轉移的趨勢,造成“以檢查補醫”“以化驗補醫”的現象。
3.4 ?衛生材料費逐年上升
2012—2017年,天津市公立醫院住院收入中衛生材料收入占比呈正向變動,且結構變動貢獻率僅次于藥品收入,這表明衛生材料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這與司明舒、丁玲玲等人[3,6]的研究結果相似。2018年衛生材料收入占比稍有降低,為22.98%,分析原因可能主要取決于2017年天津市取消了一次性醫用耗材的加成,但其占比僅僅低于藥品收入占比,這也預示衛生材料收入應當是下一步控制醫療收入過度增長的著力點,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醫療市場的特殊性,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對于所需的產品,患者沒有自主選擇權,存在“過度醫療”和“誘導需求”的現象;另一方面,由于材料的多樣化,且目前僅通過企業自主定價,監管和審查制度尚不完善,導致部分醫用材料價格虛高,衛生材料費增長較快,因此,應積極探索制定國產醫用材料的合理定價方式,明確進口材料的經銷商加價規則。建議對于高值耗材醫用產品,由國家相關部門成立專家組,利用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對醫用產品進行評估與談判定價,為醫療機構在產品議價過程中提供參考。同時規范醫院對于材料的使用和流通,并加強對醫師行為的監管。破除“以材料補醫”的逐利行為,公開衛生材料產品的采購和使用環節,同時約束和監管醫師的行為。在采購特殊衛生材料時,醫療機構應對同類型的材料的價格做橫向比較,完善醫用衛生材料采購、付款、領用等內部控制機制,做到透明、公開公正、并接受社會大眾的監督。
3.5 ?體現勞動力技術價值的收入項目增幅不明顯
2012—2018年,天津市公立醫院門診和住院收入中,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診察收入、手術收入、治療收入和護理收入均呈正向變動,占比逐年遞增,這與天津市近年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密切相關,政策導向具有很大的作用,但這些項目收入的結構變動值和貢獻率相對較小,說明項目收入增長不明顯,到2018年,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中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價值的收入占比分別為18.36%和29.16%,這與天津市發改委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公立醫院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通知》(津發改價綜〔2016〕1113號)中要求的“到2020年基本理順醫療服務價格體系,使公立醫院醫療收入中,體現醫務人員技術服務價值的收入達到30%以上”這一目標尚有一定的距離,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還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不可否認小范圍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已經取得了成效,但是改革的范圍較小且較為謹慎,因此,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力度應進一步加大,擴大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的項目范圍[8]。此外,在制定和完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時,應當參考國內有關標化價值方法學體系,明確技術性勞務和耗材的價值構成,分批逐步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調動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楊婷,王玉貴,楊波,等.結構變動度在住院醫療費用結構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統計,2010,27(1):90-91.
[2] ?譚禮萍.住院醫療費用構成的結構變動度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5,32(3):441-442,445.
[3] ?司明舒,孔少楠,井淇,等.2012-2016年我國公立醫院醫療收入結構變動情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中國公共衛生(2018-06-01)[2019-05-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234. R.20180601.1716.018.html.
[4] ?周有旺,梁業飛.積極開展藥學服務促進合理用藥控制藥品收入比例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3):159-160.
[5] ?陳佳林,李奇,孫強.山東省某三甲醫院2012-2016年住院費用結構變動度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8,35(12):906-909.
[6] ?丁玲玲,王力男,李芬,等.基于結構變動度的上海市醫療收入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7,36(8):73-76.
[7] ?何思長,趙大仁,孫渤星,等.2009-2014年四川省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結構變動情況分析[J].中國衛生經濟,2016,35(7):66-69.
[8] ?張曉溪,王海銀,周佳卉,等.2014-2016年上海市公立醫院經濟運行狀況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8,21(6):491-495.
(收稿日期: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