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農村青年的基層政治信任來源:制度還是文化?

2019-11-25 17:13:17黃嘉文趙靜

黃嘉文 趙靜

摘 要:政治信任是新時代評價政府制定方針政策、履行社會職能的重要指標。運用“中國鄉鎮民主與治理調查”數據,分析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發現,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青年人處于價值觀形塑的重要階段,農村青年逐漸形成相對獨立的政治價值觀念,他們的政治信任程度略低于農村普通居民。在影響因素方面,制度績效是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重要來源,政治績效的影響效應大于經濟績效。相比較而言,文化因素對他們基層政治信任的影響十分有限,僅有社會信任與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有助于強化農村青年的政治覺悟,并提升政治績效對政治信任的影響力,但并未對他們的民主價值觀產生根本性作用。

關鍵詞:基層政治信任;農村青年;制度視角;文化視角

中圖分類號:?? D422.6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9-055X(2019)05-0101-11

doi:10.19366/j.cnki.1009-055X.2019.05.012

一、引 言

作為一種重要的社會心態,政治信任是新時代評價政府制定方針政策、履行社會職能的指南針和晴雨表,更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一方面,政治信任是政治系統合法性的基礎,與政治系統和社會系統的有序良性運轉休戚相關;另一方面,政治信任也是政府政策目標能否順利實現的強大支撐。在政治信任較高的國家,民眾更傾向于支持與配合相關政策的執行,有利于減少制度變革和制度變遷帶來的社會成本。

在中國的特殊情景下,眾多學者發現,民眾對各級政府的信任呈現“差序性”的特征格局,也就是說,民眾的政治信任隨著政府層級的升高而增強,對上級政府的信任程度高于對下級政府的信任程度[1-3]。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政治信任的異質性除了體現在不同層級的政府外,還存在于差異化的社會群體內部。其中,年齡就是諸多分類條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變量[4]。因為它具有超越生物學的意義,體現著宏觀環境與微觀個體聯結對生命歷程建構的過程[5]。青年恰好處于角色轉換的關鍵適應階段,其價值觀念、行為選擇又嵌入更為龐大的社會結構中。在快速變遷的社會環境以及特定年齡特征的影響之下,青年的政治信任及其來源可能與其他群體存在顯著的差異。

在實踐層面,青年是最有朝氣、最富理想的新生力量,是新時代國家發展的建設者與開拓者。精確識別該群體的價值取向與心理認知,特別是對政府的信任程度,不僅有助于我們了解當前社會運行的發展狀況,而且對未來研判政策優劣、穩定社會秩序以及維持政權合法性都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然而,目前對青年政治信任的探討并不多見,尤其是農村青年。該群體生活在傳統與現代交織而成的場域內,既受到農村社會傳統“鄉土性”的影響,又較為容易適應與接受現代社會的制度環境與價值觀念。因此,本研究以當前工作、生活在農村的青年為研究對象,運用“中國鄉鎮民主與治理調查”數據,考察他們的基層政治信任特征及影響因素。

二、文獻回顧與述評

根據經典的定義,政治信任是指公眾對政府或政治系統運作所產生與他們的期待相一致結果的信念或信心[6]。基于概念內涵的多樣性,政治信任的對象既可指國家層面的政治共同體,亦可指諸如民主、法治等政治制度,還可指包括議會、行政部門等不同類別與層級的政府機構,更可指諸如公務員等政治行動者[7]。

在政治信任來源方面,目前學術界的研究視角可劃分成兩種:一種是以理性選擇為基礎的制度視角,另一種是以社會資本、價值觀念為核心的文化視角。

制度視角將人們對政府績效和政治制度的理性估計解釋為政治信任產生的來源,認為民眾的政治信任主要取決于他們對政府行為的評價,良好的政府表現往往能促進民眾政治信任的提高[8-10]。通過文獻梳理,我們不難發現,這里的政府表現又可劃分成經濟與政治兩個領域。在經濟領域層面,政府促進經濟發展的表現、民眾對經濟發展正面的評價都對政治信任的提升有積極的作用,貧富差距擴大和社會分化對立則會帶來政府的信任危機[11]41-49。民眾對經濟發展的宏觀評價也與自身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較高的經濟地位能增強他們對國家經濟與政治能力的判斷,因而形成正面的信任感知[12]。與經濟領域類似,如果政府在政治制度設計、政治事件處理等方面有較好的表現,那么民眾的政治信任也會提升。然而,民眾對政治機構及其人員的消極評價、政府危機事件的發生則與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負向關系[13-14]。政治丑聞和政治腐敗也將導致政治信任的瓦解與崩潰,降低民眾對政府的信任程度。自改革開放以來,穩定高速的經濟增長以及社會民生的不斷改善都是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的重要來源[15]。但對于處于轉型時期的中國而言,制度變遷與政策革新重構著社會利益的分配格局,必然導致民眾的心理感知產生分化。征地拆遷、農民上訪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成為導致民眾政治信任下降的原因[16]。

在眾多社會焦點議題中,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話題最受青年群體的關注[17]。想要實現向上流動和財富積累已經成為導致當代青年焦慮的共性因素[18],農村青年更是如此。他們剛進入勞動力市場,對未來的職業發展有諸多向往,同時,迫切改善生活困境的愿望,以及在該生命周期成家生子的需求,也構成他們壓力的重要來源。與其他群體相比,農村青年有著更為強烈的經濟訴求。因此,政府在經濟層面的制度績效更有可能成為影響他們政治信任的關鍵因素。在政治層面,相較于老一代農村居民而言,較高的教育程度與較強的分析能力,促使農村青年的個性的發展與權利意識的覺醒。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也為他們的政治參與提供可能的渠道與機會,對公共事務與社會焦點議題的觀察、思考與表達進一步提升了他們的政治訴求。基于此,本研究認為,政府在政治層面的制度績效同樣是影響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并提出:

假設1:經濟層面的制度績效與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

假設2:政治層面的制度績效與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

文化視角將政治信任的來源歸結為政治系統之外,認為政治信任受到社會化過程及文化規范的制約[19]。大多數關于社會化過程的討論聚焦于社會信任的主題上,認為信任所產生的溢出效應有利于減少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產生有利于形成政治信任的公民文化[20]。因此,政治信任蘊含在社會系統中,是社會信任的拓展,而不是政府治理績效的結果[21-22]。本研究認為,“政治信任是社會信任延伸”的觀點同樣適用于農村青年群體,并提出:

假設3:社會信任與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

從跨國文化比較的角度來看,有學者指出,東亞文化的特殊性導致東亞民眾的政治信任來源與西方社會有著截然不同的形成邏輯。例如,馬得勇認為,由于東亞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威權主義價值觀成為影響民眾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23]。楊國樞同樣指出,儒家傳統文化導致民眾對權威形成依戀與崇拜,從而產生較高的政治信任[24]21-25。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不少學者發現,除了制度績效以外,中國民眾的政治信任還取決于公正、自由等政治訴求能否達成,呈現出由“物質主義”向“后物質主義”轉變的趨勢[25-26]。這種變化趨勢被英格爾哈特稱為“后物質主義價值觀”的形成,即當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會促使其價值觀由原來偏重經濟、繁榮等物質訴求轉向關注公民權利、公民自由等非物質層次的訴求[27]66。本研究認為,威權主義價值觀和民主價值觀可能都是影響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一方面,他們從小生活在農村,其價值觀念與行為選擇或多或少都受“鄉土性”的影響,特別是存在對“能人治國”的價值偏好和對政府權威的依賴。另一方面,從工業社會到后工業的發展軌跡,暗含著民眾的價值觀從“絕對價值”到“更理性、包容和信任”的轉變[27]。伴隨著社會化進程以及中國的轉型發展,除了經濟訴求之外,平等、自由、公正等非物質層次的訴求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重要議題,也成為影響農村青年對政府信任程度的構成要素。基于此,本研究提出:

假設4:威權主義價值觀對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

假設5:民主價值觀對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來自南開大學馬得勇教授、王正緒研究員共同主持的“中國鄉鎮民主與治理調查”(簡稱CRDGS)樣本與調查詳情參見中國國家調查數據庫http://cnsda.org/index.php。。該調查以農村居民為對象,范圍覆蓋了全國10個省份(直轄市)24個鄉鎮。調查內容包括鄉鎮政府體制改革、政治信任、政治參與等議題,較為全面地反映了轉型中國基層民主的發展與治理現狀。由于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青年群體,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普查的定義,將樣本年齡范圍限制在15~34周歲。經過簡單的數據篩選,最終獲得容量為552的分析樣本。

(二)變量選取與操作化說明

本研究的因變量為基層政府的政治信任。一般情況下,基層政府是指鄉鎮層級。但鄉鎮一級沒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缺乏完整的權力構成體系;薄弱的財政能力也決定著它需要依附縣級相關部門[28]。考慮到中國的現實情況,本研究將基層政府限定為縣級政府。具體運用“您對縣級黨委和政府的信任程度”這一問題來測量,回答選項為1=完全不信任,2=不太信任,3=比較信任,4=非常信任。

本研究將制度視角的變量操作化成個人對自身經濟狀況評價、對國家經濟狀況評價、對國家政治狀況評價、對官員腐敗的感知度四個方面。個人對自身經濟狀況評價運用“您對目前的家庭經濟狀況滿意嗎?”這一問題來測量;個人對國家經濟狀況評價運用“您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現狀滿意嗎?”這一問題來測量;個人對國家政治狀況評價運用“您對我國的政治現狀滿意嗎?”這一問題來測量;個人對官員腐敗的感知度運用被訪者對中央政府、省級政府、縣級政府、鄉鎮政府與村委會的腐敗狀況評價進行測量,并通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以便統計分析。

本研究將文化視角的變量操作化成社會信任、威權主義價值觀、民主價值觀三個方面。社會信任運用“您對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信任程度”這一問題來測量。威權主義價值觀運用被訪者對下列說法的同意程度來測量:“國家就像一臺大機器,個人就像機器里的螺絲釘,沒有獨立性”“政府的領導就像大家庭的家長,任何人都應該服從他們的決定”“我相信政府領導所作的決定總是正確的”“只要領導人的品德高尚,任何事情都可以交給他去做”。民主價值觀運用被訪者對下列說法的同意程度來測量:“我覺得我有能力參與政治和公共的事情”“不論教育水平和見識的高低,人人都應該在政治上享有平等的發言權”“在工作與生活中,與他人合作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本研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威權主義價值觀與民主價值觀的公因子,納入統計模型進行分析。

此外,個人的政治信任同樣受到若干人口社會特征變量的影響。本研究將性別、教育程度、政治身份和工作狀況作為控制變量納入統計模型的分析中,以增強模型的穩定性。變量的描述統計如表1所示。

(三)統計模型

本研究的因變量政治信任為四分定序變量,若使用多元線性回歸模型,將違反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east square)和誤差項ε的前提假設[29]178-180,導致結果存在較大偏誤。所以,本研究將因變量(政治信任)的回答選項合并為二分類別變量,賦值為1=信任,0=不信任,選擇binary logit模型進行統計估計。方程表達式如下:

log(p/1-p)=α+βX (1)

其中,方程中的p是指個體政治信任的概率;α是常數項;X代表影響政治信任的自變量和控制變量;β是模型估計中自變量和控制變量的系數。

四、實證分析結果

(一)政治信任的描述分析

如圖1和圖2所示,在縣級層面,76.10%的農村普通居民對政府表示信任,相比較而言,農村青年對縣級政府表示信任的比例為67.93%,二者相差近10%。也就是說,在農村,青年群體對基層政府的信任程度低于普通居民。這種趨勢同樣體現在對不同層級政府的信任程度上。雖然從縱向比較的角度來看,青年群體與普通民眾的政治信任都隨著政府層級的升高而增強,呈現眾多學者所說的“差序政府信任”格局[1]。不少學者從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政治表現的差異、民眾對二者主觀評價的差異[30-31]來解釋,或立足于社會變遷角度從階層利益分化、民眾信任結構轉變等方面加以解釋[32]。對于農村青年這一群體而言,本研究認為,一方面,隨著市場經濟在農村發展,農村居民逐漸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價值觀念體系。由于擁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以及較強的接受能力,青年群體的個性意識和權利意識率先覺醒,并對政府的行為表現形成一套獨立自主的判斷標準,不像老一代農村居民盲目依賴與崇拜權威。另一方面,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發展,青年群體日常接收信息的來源主要是互聯網及新媒體,而不是傳統的主流媒體。諸多基層政府貪污、腐敗、徇私等不作為事件往往借助網絡平臺、微信微博等新興媒介得到迅速曝光與傳播。因此,新興信息技術媒介的發展可能強化青年群體對基層政府的負面印象,并導致他們的社會批判意識日漸顯現[33]。在價值觀念重構以及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影響下,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呈現低于農村普通居民政治信任的態勢。

(二)基層政治信任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描述與分析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特征后,本研究將制度視角與文化視角納入模型分析,以農村普通居民為參考,考察影響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特殊因素。表2為農村居民政治信任的影響因素模型,其結果顯示,“青年群體”模型和“普通居民”模型的pseudo R2均高于0.2,卡方值也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見,統計模型與調查數據的擬合結果較為理想,統計結果真實可靠。

在制度因素方面,影響農村青年與農村普通居民的基層政治信任因素基本相同。具體而言,從經濟領域來看,被訪者對自身經濟評價與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以不滿意為參照,對自身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的民眾對縣級政府的信任程度也較高。然而,民眾對國家經濟狀況的評價卻與政治信任沒有顯著的關系。研究結果部分驗證與支持假設1。研究結果與之前學者的研究結論有一定的差異。例如,楊鳴宇[34]的研究發現,市民對國家經濟現狀的主觀滿意度是三個對政治信任最有影響力的變量之一。本研究認為,這可能與個體的心理感知距離有關。Liberman等[35]研究發現,人們對遠距離事件的感知通常依賴簡單的非情景因素,結果導致它更具模糊性與抽象性,并弱化了個體對事件重要性與敏感性的認知。因此,相較于國家宏觀的經濟發展,個體經濟狀況評價是反映自身能否分享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特別對于農村青年而言,他們更為關注的是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權利問題;這些問題也更容易影響人們的心理體驗與感受。

從政治領域來看,被訪者對國家政治狀況評價與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官員的腐敗感知則對政治信任有顯著的負向影響。具體而言,以不滿意為參照,越對國家政治狀況表示滿意的居民,他們對縣級政府的信任程度也較高。居民對官員腐敗的感知度越高,他們對縣級政府的信任程度就會越低。研究結果驗證與支持假設2。這說明對政治發展現狀的關注是影響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在經濟持續增長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水平獲得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他們逐漸擺脫單純的“生存經濟”訴求,轉而關注平等、公正等非物質領域的訴求,結果導致政治績效對基層政治信任的影響效應反而大于經濟績效的影響效應(見表2)。

社會信任對農村青年和普通居民的基層政治信任均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以不信任為參照,對社會上大多數人的信任程度表示中立和信任的普通居民,其基層政治信任也比較高。在青年群體方面,這種正向影響主要體現在對社會上大多數人表示信任的被訪者。研究結果支持了“政治信任是社會信任的拓展與延伸”這一結論,居民的社會信任會影響他們對政府的態度與判斷。研究結果驗證與支持假設3。

在價值觀方面,影響農村青年與農村普通居民基層政治信任的因素則存在顯著的差異。對于農村普通居民而言,威權主義價值觀是其基層政治信任的重要來源,民主價值觀對其政治信任的影響甚微。中國政府轉型的實質為在堅持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基礎上實現自我完善。因此,在維持基本體制與意識形態的情況下,普通居民的政治價值觀體現出相當大程度的延續性,其特征仍然表現為偏好、信任并服從權威政府[36]。所以,傳統威權主義價值觀對農村普通居民政治信任的影響如此深遠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于農村青年而言,情況則有所不同。無論是威權主義價值觀還是民主價值觀,它們對農村青年的基層政治信任并無顯著的影響。研究結果不能支持假設4和假設5。研究結果不同于前人的研究結論。例如,吳心喆、余泓波[37]認為,執政黨的人格化權威和等級式的權威通過政治宣傳作用于民眾,并對大學生的政治信任有積極作用。彭銘剛[38]認為,后物質主義主觀績效評價和政治文化價值觀(對共產黨的認同)對青年中間階層政治信任有顯著的影響。本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農村青年的價值觀念處于轉型重構的過程中。雖然他們自小生活在農村場域中,受制于“鄉土性”的影響,其中傳統文化的威權主義價值觀便是文化層面上的重要影響因素;然而,青年因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在農村往往成為思想最為活躍的群體,具有較強的獨立自主意識,這也導致他們不像農村普通居民那樣盲目依賴與崇拜權威。在傳統思想與現代思想的交織影響下,他們的價值觀仍處于轉型重構過程,這個過程一般也滯后于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因此,傳統與現代這兩種相互沖突的思想稀釋了文化因素對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影響力。

(三)基層政治信任影響因素的地區差異分析

近年來,基層民主制度創新異常活躍,涌現出成都新都、浙江溫嶺、云南紅河等諸多典型案例與做法。有學者通過研究發現,基層民主制度的試點對于影響農村居民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觀念有重要的影響。例如,在“公推直選”的試驗地區中,民眾對政治民主的支持度要高于其他非試驗地區[39]。所以,本研究將樣本劃分成“有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和“沒有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兩個地區中國鄉鎮民主與治理調查將有參與咸安雅安政改、民主懇談、宿遷改革與公推直選的地區,劃分成“有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地區,其他地區則劃分成“沒有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地區。,進一步考察影響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因素是否存在地區差異。

表3為農村青年政治信任影響因素的地區差異模型。其結果表明,在沒有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的地區,自身經濟狀況評價對農村青年的基層政治信任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但國家政治狀況評價的影響效應則十分微弱。以不滿意為參照,對自身經濟狀況表示滿意的青年群體對縣級政府的信任程度也較高;在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的地區,情況則正好相反。國家政治狀況評價與青年群體的基層政治信任呈現顯著的正向關系,自身經濟狀況評價則對政治信任沒有顯著的影響。這說明,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有助于提高青年群體對政治發展的關注度,因為它不僅使活躍的青年群體耳濡目染,逐漸接觸與認識到民主的內涵,而且使部分青年人通過政治參與,從實踐層面提升政治認識和政治效能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價值觀念的塑造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所以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對提高青年群體的態度認知的影響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并未對其民主政治觀念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統計模型結果也顯示,即便在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的地區,民主價值觀對青年群體政治信任的影響仍然十分有限。

五、研究結論與政策含義

本研究以農村青年為研究對象,運用“中國鄉鎮民主與治理調查”數據,基于制度視角與文化視角,考察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具體研究結果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大多數農村青年對不同層級政府有較高的信任程度,但整體信任水平略低于農村普通居民。雖然從縱向比較的角度來看,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隨著政府層級的升高而增強,呈現“差序政府信任”格局;但由于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而且青年人處于價值觀形塑的重要階段,導致農村青年逐漸形成相對獨立自主的政治態度,并對政府的行為與表現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因此,他們的政治信任略低于農村普通居民。

第二,制度績效是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重要來源,政治績效的影響效應大于經濟績效。在中國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當經濟訴求獲得一定程度的滿足后,民眾不僅關注單純的物質訴求,同時也會轉向關注平等、公正、政治等其他非經濟層面的訴求。而且,青年人因具有較高的教育程度以及較強的接受能力,在農村中往往是思想最為活躍、具有超前意識的群體,對政治事務具有較高的關注度。因此,相較于經濟績效,政治績效對其基層政治信任的影響效應更為強烈。值得注意的是,在經濟績效方面,由于個體經濟狀況評價是反映自身能否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的重要指標,與個體切身利益密切相關,所以它比對國家經濟狀況評價更容易左右青年群體的政治信任水平。

第三,文化因素對農村青年基層政治信任的影響十分有限,威權主義價值觀與民主價值觀均對政治信任無顯著影響。本研究認為,這可能源于農村青年的價值觀念處于轉型重構的漫長過程中。他們既受到自小生活的農村場域的傳統文化影響,同時也經歷著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民主政治觀念的革新。傳統與現代這兩種相互沖突的思想稀釋了文化因素對農村青年政治信任的影響力,導致兩種價值觀均對政治信任無顯著影響。

第四,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有助于提高農村青年居民的政治覺悟,并提升政治績效對基層政治信任的積極影響力。然而,由于價值觀的形塑一般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并滯后于社會的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所以當前的基層民主政治改革試點對提高農村青年的政治態度仍停留在初級階段,影響效應主要集中在提升青年人對政治事務的關注度方面,并未對民主價值觀產生根本性影響。因此,在推行基層民主政治改革地區,政治績效對政治信任的影響更為顯著。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構建一個值得民眾信任的政府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從上述實證研究結論可知,農村青年的基層政治信任因快速的社會變遷及特殊的生命歷程階段顯得頗具復雜性,從中折射出青年群體對經濟和政治的多元訴求。為此,政府需要在以下政策層面加以改進。在經濟層面,需著眼于職業發展與自我實現,關注農村青年的經濟訴求,優化就業創業的制度供給,使農村青年真正共享經濟發展的成果,增加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政治層面,通過嚴懲腐敗官員和杜絕腐敗行為,以形塑自身清廉、正直的積極形象,提升農村青年的政治信任水平。在基層民主改革進行創新探索,鼓勵農村青年參與政治公共事務的管理,強化他們的民主政治理念,提高其政治參與能力與政治效能感,從而促進政治信任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LI L.Political trust in rural China[J].Mordern China,2004,30(2):228-258.

[2]胡榮.農民上訪與政治信任的流失[J].社會學研究,2007(3):39-55.

[3]肖唐鏢,王欣.中國農民政治信任的變遷——對五省份60個村的跟蹤研究(1999~2008) [J].管理世界,2010(9):88-94.

[4]彭華.農村青年政治認同研究——基于湖北五縣、市(區)調查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2(4):29-33.

[5]包蕾萍.生命歷程理論的時間觀探析[J].社會學研究,2005(4):120-133.

[6]MILLER A H. Political issues and trust in government: 1964—1970[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68(3): 951-972.

[7]胡榮,胡康,溫瑩瑩. 社會資本、政府績效與城市居民對政府的信任[J]. 社會學研究, 2011(1):96-117.

[8]JOEL D. ABERBACH,WALKER J L.Political trust and racial ideology[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0,64(4):1199-1219.

[9]MISHLER W,RECHARD R. What are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trust? Testing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theories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J].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2001, 34(1):30-62.

[10]KIM J Y. “Bowling together”isnt a cure-all: the relationalship between so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trust in South Korea[J].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05,26(2):193-213.

[11]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會基礎[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12]熊美娟.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論綜述[J].公共行政評論,2010(6):153-180.

[13]LAPORTE T R,METLAY D S.Hazards and institutional trust worthiness: facing a deficit of trust[J].Public administation review,1996(4):341-347.

[14]NYE J.Introduction:the decline of confidence in government[M]//NYE J,JOSEPH S,ZELIKOW P D. Why people dont trust government?Cambridge:Harvard Unversity Press,1997:1-19.

[15]孟天廣,楊明.轉型期中國縣級政府的客觀治理績效與政治信任——從“經濟增長合法性”到“公共產品合法性”[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2(4):122-135.

[16]肖唐鏢,王欣.“民心”何以得或失——影響農民政治信任的因素分析:五省(市)60村調查(1999~2008)[J].中國農村觀察,2011(6):75-82.

[17]廉思.當代中國青年訴求的變遷[N].學習時報,2015-05-04(009).

[18]朱慧劼, 王夢怡. 階層焦慮癥候群:當代青年的精神危機與出路[J]. 中國青年研究, 2018, 273(11):78-83.

[19]YANG K,HOLZER M.The performance-trust link:implication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6(1):114-120.

[20]PUTNAM D R. Tuning in,tuning out: the strange disappearance of social capital in America[J].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1995,28(4):664-683.

[21]LANE E R.Political life[M].Glencoe: Free Press,1969:64.

[22]阿爾蒙德,維巴.公民文化——五個國家的政治態度和民主制[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283.

[23]馬德勇.政治信任及其起源:對亞洲8個國家和地區的比較研究[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7(5):79-86.

[24]楊國樞.中國人的社會取向:社會互動的觀點[M]//楊宜音.中國社會心理學評論(第一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5]郭蓮.中國公眾近年價值觀的變化:由“物質主義價值”向“后物質主義價值”轉變[J].學習論壇,2010(10):61-64.

[26]李艷霞.何種治理能夠提升政治信任——以當代中國公眾為樣本的實證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5(7):59-65.

[27]RONALD I. Culture shif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societ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versity Press,1990.

[28]于建嶸.我國農村基層政權建設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J].行政管理改革,2013(9):44-48.

[29]郭志剛.社會統計分析方法與SPSS軟件應用[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0]孟天廣. 轉型期的中國政治信任:實證測量與全貌概覽[J]. 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 53(2):1-10.

[31]呂書鵬, 肖唐鏢. 政府評價層級差異與差序政府信任——基于2011年全國調查數據的實證研究[J]. 北京行政學院學報, 2015(1):29-38.

[32]沈士光. 論政治信任——改革開放前后比較的視角[J]. 學習與探索, 2010(2):60-65.

[33]盧家銀,段莉. 互聯網對中國青年政治態度的影響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5(3):56-62.

[34]楊鳴宇. 誰更重要?——政治參與行為和主觀績效對政治信任影響的比較分析[J]. 公共行政評論, 2013, 6(2):52-71.

[35]LIBERMAN? N, TROPE Y, WAKSLAK C.Construal level theory and consumer behavor[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2007 17(2):113-117.

[36]李路路,鐘智鋒.“分化的后權威主義”——轉型期中國社會的政治價值觀及其變遷分析[J].開放時代,2015(1):172-191.

[37]吳心喆,余泓波. 從政治依賴視角解釋中國的政治信任——一項基于大學生問卷調查的實證研究[J]. 經濟社會體制比較, 2018(7):91-100.

[38]彭銘剛. 青年中間階層政治信任及其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基于廣州的實證調查[J]. 青年探索, 2016(5):15-24.

[39] 馬得勇.選舉試驗與民主觀念的擴散——對鄉鎮直選政治效應的比較分析[J].天津行政學院學報,2014(5):62-71.

The Origin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Trust of Young Rural Residents: Institution or Culture?

HUANG Jia-wen1 ZHAO Jing2

(1.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Guangdong,China;2.School of Law,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China)

Abstract:Political trus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valuating governments policy-making and social functions in the new era. This paper uses the data of “Chinese Rural Democracy and Governance Survey” to analyze grassroots political trust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new media technology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youth is at an important phase in the formation of values, young rural residents gradually form relatively independent political values. Thereby, their political trust was sligh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dinary residents in rural areas. In the aspect of influencing factors, institutional performa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trust for young rural residents, and the effect of political performance is greater than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comparison,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factors on their grassroots political trust is very limited. Only social trust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olitical trust.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assroots democratic political reform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attitude of the rural youth, and enhance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al performance on the political trust while it does not have a fundamental impact on their democratic values.

Key Words:grassroots political trust; young rural residents;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cultural perspective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久操视频|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制服无码网站| 欧美日韩另类在线| 久久国产毛片| 亚卅精品无码久久毛片乌克兰|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看久久久|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无码日韩视频| 97人妻精品专区久久久久| 99性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欧美精品v|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久久www视频|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91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特级欧美视频aaaaaa|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九九视频|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伊人久久婷婷| 国产偷倩视频|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AV| 熟女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激情网址|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成人免费午间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大片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2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88国产经典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青草精品视频|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色国产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三级不卡在线观看视频|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 亚洲天堂免费| 婷婷午夜天|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色婷婷|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欧美日韩成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另类第一页| 成人另类稀缺在线观看| 国产久草视频| 秋霞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综合网| 中文字幕在线看| 欧美成人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