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治濤


[摘要] 目的 研究并分析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機體血脂水平對其預后的影響。方法 2015年1—12月,方便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280例,通過心功能標準將其分為對照組(170例,心功能輕度衰竭)和觀察組(110例,心功能重度衰竭),將兩組血脂水平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觀察組的甘油三酯(1.50±0.54)mmol/L低于對照組(1.77±0.62)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740,P<0.05)。觀察組的總膽固醇(4.12±1.12)mmol/L低于對照組(4.65±1.33)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60,P<0.05)。觀察組的高密度脂蛋白(0.80±0.23)mmol/L低于對照組(0.99±0.29)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792,P<0.05)。觀察組的低密度脂蛋白(2.78±0.87)mmol/L高于對照組(2.73±0.79)mmol/L,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497,P<0.05)。經2年隨訪,42例患者死亡,其中對照組15例,觀察組27例(χ2=12.948,P=0.001)。結論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對其預后具有顯著影響,應在干預過程中強化調脂。
[關鍵詞] 冠心病;心力衰竭;血脂水平;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9(b)-0028-03
Effect of Blood Lipid Level on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YAN Zhi-tao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Xinjiang 832008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serum lipid levels on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heart failure.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convenient select a total of 28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enrolled. The heart function criteria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170 cases, mild heart failu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110 cases, heart functional severe failure), the blood lipid level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riglyceride (1.50±0.54)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77±0.62) mmol/L, and 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740, P<0.05). The total cholesterol (4.12±1.12)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4.65±1.33)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ignificant(t=3.460, P<0.05). The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0.80±0.23)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0.99±0.29)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ignificant(t=5.792, P<0.05). The low-density lipoprotein (2.78±0.87) mmol/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73±0.79) mmol/L, and there was a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0.497, P<0.05).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42 patients died, including 1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2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χ2=12.948, P=0.001). Conclusion The blood lip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ts prognosis, and it should be strengthened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Key word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eart failure; Blood lipid levels; Prognosis
研究證實,冠心病心力衰竭屬于較為嚴重的心臟病,多由纖維增生導致,由于心肌供血長期處于不足狀態,因此患者的心肌組織會出現營養障礙,患者的預后較差[1]。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血脂水平也存在異常,而此異常是否會對患者預后造成影響還存在爭議[2]。在該次研究中,方便選擇2015年1月—12月2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進行了細致對比和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該院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共280例,通過心功能標準將其分為對照組(170例,心功能輕度衰竭)和觀察組(110例,心功能重度衰竭),其中,對照組男女比例為97:73;年齡在52~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0±5.8)歲。觀察組男女比例為68∶42;年齡在53~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1±5.7)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次研究中入選的所有患者均系自愿參與,完整研究方案已經獲取該院倫理學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基于抗血小板、他汀類、利尿劑、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抗凝等對癥治療,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并發癥,協助其進行各項檢查。監測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在其出院后進行為期2年隨訪。
1.3? 評價指標
①患者的血脂水平;②隨訪2年中患者的死亡結果。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的血脂水平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2年隨訪死亡率比較
經由實施連續2年隨訪,觀察組的2年隨訪死亡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冠心病的發病基礎為脂質代謝紊亂,該異常會使患者的動脈血管中出現粥樣的脂質物質堆積,隨著病程推移,患者的血管會出現供血不足,進而導致心臟缺血等癥狀[3]。通過該次研究發現,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均顯著低于冠心病輕度心力衰竭患者,因此提示心力衰竭的程度與患者的血脂水平有著較大的相關性。有研究認為,由于重度心力衰竭會導致患者的心肌受到嚴重損傷,進而降低心肌功能,導致中心靜脈壓的異常升高,并出現胃腸道淤血,進而降低脂質的合成、攝入和吸收。
該次研究中獲取的相關數據測算結果,充分揭示了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與輕度冠心病心力衰竭在血脂生理指標方面存在的差異,該項數據與我國學者晏國鋒[4]測算的數據結果相近似,具備充分臨床參考借鑒價值。在晏國鋒測算的數據中,輕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標為(1.74±0.59)mmol/L,總膽固醇指標為(4.63±1.3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指標為(0.97±0.27)mmol/L,低密度脂蛋白指標為(2.70±0.76)mmol/L。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甘油三酯指標為(1.47±0.51)mmol/L,總膽固醇指標為(4.11±1.13)mmol/L,高密度脂蛋白指標為(0.79±0.21)mmol/L,低密度脂蛋白指標為(2.75±0.84)mmol/L。
通過2年隨訪,觀察組的死亡例數(27例)顯著高于對照組(15例),因此提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會隨著其血脂水平的異常程度而升高。這是因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以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時,會同時降低合成性激素、細胞膜以及皮質激素的功能,進而引發患者免疫功能的異常,同時加快器官的衰竭,并提升死亡率,給患者自身的綜合性生存體驗狀態造成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和威脅,與陳瑩[5]測算的數據相近似(其報告的重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兩年死亡率為22.15%,輕度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兩年死亡率為8381%),適宜推廣運用。
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我國人口結構老齡化發展趨勢的日趨深入,以冠心病心力衰竭為代表的嚴重心血管系統疾病在我國民眾中的發病率展示出了逐漸提升的變化趨勢,且在年齡因素和患者自身具備的基本生理機能條件因素的共同影響制約之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臨床中較難獲取到良好治療干預效果,其5年生存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發病和臨床病程發生發展演化過程,與高血壓因素、血脂異常因素、肥胖因素等均具備密切相關性[6]。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患者在冠狀動脈血管組織發生粥樣硬化病變條件下,極易發生冠狀動脈血管組織管腔結構狹窄性病變,或者是冠狀動脈血管組織管腔結構阻塞性病變,繼而導致患者發生心肌組織結構缺血癥狀、心肌組織缺氧癥狀,以及心肌組織結構壞死癥狀,繼而誘導患者發生心臟器官的多樣化疾病。基于現有的臨床醫學實踐經驗,誘導冠心病發病的主客觀因素,主要包含:高血壓因素,血脂生理指標異常因素(總膽固醇物質含量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物質含量過高、甘油三酯物質含量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物質含量過低)、超重或者是肥胖因素、高血糖或者是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形如吸煙行為、不合理膳食行為(高脂肪飲食、高膽固醇飲食、高熱量飲食等)、缺少體力活動因素、過量飲酒因素,以及社會心理因素[7]。
從現代病理學基本理論的角度展開闡釋分析,冠心病是誘導心力衰竭發生的重要誘因,且調查數據顯示,約占總數65.00%以上的冠心病患者在臨床病程的發展演化過程中,會逐漸形成和展示出心力衰竭癥狀。在這一真實存在的臨床實踐背景之下,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作為心肌損傷性病變的常見臨床結果表現類型,是我國民眾在參與開展日常化生產生活實踐活動過程中,需要共同面對和處理的基本性公共衛生問題。在現階段心臟內科臨床中針對冠心病患者開展的防治干預工作過程中,他汀類藥物獲取了廣泛且充分的臨床應用空間,客觀上誘導臨床醫生逐步提升了對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心力衰竭發生和預后結果關聯性的關注,以及研究分析力度,相關臨床研究報告結果顯示,在世界各國心臟內科臨床醫學研究工作實踐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8]。
從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發病機制和病程發展演化過程的角度展開闡釋,在冠心病患者機體內部的脂類物質代謝生理機制發生異常問題條件下,通常會逐漸誘導患者的動脈血管組織結構之中發生粥樣脂質物質堆積現象,并且伴隨著此類物質的累計堆積數量的逐漸增多,患者動脈血管組織結構之中實際發生的供血缺乏癥狀將會持續加劇,最終誘導患者發生較為嚴重的心臟缺血癥狀和其他的類型多樣的臨床并發癥,給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存質量造成較為嚴重的不良影響和威脅。有研究人員針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體檢志愿者的血脂生理指標項目展開了測定和對比,其研究數據結果顯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TG指標、TC指標、HDL-C指標均低于健康體檢志愿者,揭示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臨床病程發展演化過程中所出現的血脂生理指標異常變化現象,相關研究課題待臨床深入研究[9]。
在心臟內科臨床醫生針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展開治療干預過程中,醫生應當針對患者的血脂生理指標數據測算結果給予充分關注,并且制定和運用適當方案對其開展治療干預。遵照我國部分學者開展的臨床醫學研究分析工作,針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運用降血脂藥物制劑展開治療干預,在終點時刻患者罹患冠心病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會伴隨其血脂生理指標的逐漸下降而降低,因此可知針對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生理指標展開藥物性干預處置,能控制和減緩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病程發展進度[10]。
有研究資料顯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機體內部的TG物質含量水平和HDL-C物質含量水平均發生降低變化條件下,通常會誘導患者機體對細胞膜結構、皮質激素類物質,以及性激素類物質的生理合成能力顯著減弱,繼而誘導患者的機體免疫能力顯著減弱,誘導患者出現多器官基本生理功能紊亂病理表現,甚至是器官功能衰竭臨床結果,給患者的綜合性治療預后效果和生存質量狀態造成極其嚴重的不良影響和威脅。也有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機體內部的HDL-C物質含量水平發生降低變化條件下,通常會顯著減弱患者機體實際具備的抗氧化和抗炎癥能力,繼而顯著提升患者發生心力衰竭癥狀的可能性[11-12]。
綜上所述,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血脂水平對其預后具有顯著影響,應在干預過程中強化調脂。從具體化的臨床實踐經驗角度展開分析,在針對冠心病患者展開治療處置過程中,選擇和運用適當種類的血脂調節類藥物制劑為患者開展治療干預,或者是針對患者的日常飲食行為習慣展開調整干預,對于控制和減緩冠心病患者的臨床病程發展進度具備重要意義。臨床醫生在針對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展開治療干預過程中,選擇運用適當種類的血脂調節藥物制劑,能夠保障患者得到最佳臨床結果。
[參考文獻]
[1]? 吳婷婷,張賽丹,黃桂瓊,等.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并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關系[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37(24):6069-6071.
[2]? 陳潔.血脂水平與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相關性及血脂干預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20):76-77.
[3]? 孟曉虹,丁慶學.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脂水平與預后相關性及干預效果分析[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29(11):1501-1502.
[4]? 晏國鋒.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力衰竭預后同血脂水平相關性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4,14(5):7-8.
[5]? 陳瑩.血脂水平與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預后的相關性研究[J].醫藥前沿,2017,7(2):146-147.
[6]? 李俊,俞章平,張云姣.麝香保心丸對老年冠心病介入術后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細胞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8,38(23):5658-5660.
[7]? 史紅革.用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對其血脂及hs-CRP、Hcy水平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2):2-3.
[8]? 趙曉雁.阿托伐他汀調脂治療對冠心病合并代謝綜合征患者血脂水平及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的影響分析[J].藥品評價,2018,15(21):14-16,20.
[9]? 楊生平,楊立波.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早發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血管內皮和血脂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8,24(30):34-37.
[10]? 陳楠楠,王依倩,王加紅,等.依折麥布聯合脈血康膠囊對老年血脂正常冠心病患者炎癥因子、心功能及心血管事件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31):3444-3446, 3450.
[11]? 欒彤,鮑榮琦.鹽酸貝那普利聯合比索洛爾治療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及對血脂、血管內皮功能和炎癥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20):3115-3118.
[12]? 郭潔,張玉,孫耀東,等.利拉魯肽聯合二甲雙胍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心功能的影響[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8,10(10):1220-1223.
(收稿日期:2019-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