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書刊審查改革及其評價

2019-11-25 09:22:10張廣翔王目坤
江漢論壇 2019年10期
關鍵詞:改革

張廣翔 王目坤

摘要:19世紀60年代,俄國的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影響力日益增加,為滿足新聞出版業的發展,緩和日益緊張的社會局勢,亞歷山大二世廢除了尼古拉一世時期以來所施行的嚴苛型書刊審查舉措,給予報紙、雜志等出版物一定的言論自由,允許其為國家改革獻言獻策。在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思想指導下,政府積極創辦官方刊物,培養半官方刊物,開始有意引導社會輿論。書刊審查改革給俄國社會帶來了活力,書籍、報紙、雜志等出版物數量增加,知識分子和自由主義者開始活躍在社會舞臺中。但在俄國保守派和反改革勢力一直都非常強大,各出版物經常會受到俄國書刊審查機構的行政和經濟制裁,自由主義者也經常受到排擠。受其影響,政府也只是放松,但從未放棄過書刊審查制度。俄國的進步人士和各種刊物借助于自由主義相對濃厚的政治環境,利用一切機會傳播自由民主思想,關注社會發展,點評政府改革舉措,為民眾發聲。

關鍵詞:書刊審查;改革;暫行章程

基金項目:吉林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資助項目“19世紀—20世紀初俄國書刊審查制度研究”(101832018C099)

中圖分類號:K51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19)10-0100-09

書刊審查制度是帝俄時期政治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管理著國家的特殊領域——監管社會輿論,或者更廣泛的說,是國家信息傳播的掌控者,控制著新聞的制作和傳播,同時對非定期、定期刊物、印刷廠、圖書交易、圖書館等進行監管。審查權的高度集中是俄國社會的主要特點。歷任沙皇都會親自裁決一些書刊審查問題,如尼古拉一世時期的“普希金特權”,亞歷山大三世會親口贊揚為書刊審查做出貢獻的審查員等。

19世紀50年代的俄國,報紙、雜志等新聞媒體并未對社會形成大規模影響。社會民眾因不堪忍受尼古拉一世專制政府的殘酷政策而不斷起來反抗,俄國國內局勢動蕩,危機重重,革命活動、農民暴動不斷,革命民主思想不斷在社會傳播,極端保守主義和“恐怖”書刊審查制度并未真正達到政府的理想目標。到19世紀60年代,以報紙、雜志、宣傳小冊子等代表的新聞學開始以其全新的形式占據了俄國社會的主導,成為普通民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政府允許出版物刊登政治性新聞以及開放零售業務,這種情況更加明顯?!皣范陆亍笔降臅瘜彶榉绞斤@然不再符合社會的政治環境,俄國需要另一種新式書刊審查來改變社會的輿論導向,于是“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方法呼之欲出。

在帝俄時期,歷任沙皇掌握著最高審查權,而書刊審查機構官員和所招募的書刊審查員的受教育水平和個人素養則決定著書刊審查的質量。隨著部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書刊審查法令逐漸健全,中央和地方兩級制的書刊審查機構也逐步完善。書刊審查政策會隨著社會形勢的發展,沙皇個人的喜好、性格特點等發生改變。但無論其如何變化,在帝俄時期,維系沙皇統治體制的根本目的和任務卻從未改變。

一、改革前的社會與書刊審查政策

尼古拉一世是一位非常懼怕社會公共輿論的沙皇,為維護專制制度和貴族權益,他與當時的國民教育大臣烏瓦羅夫達成一致,決定用鎮壓的方式控制社會輿論。他們告誡一線書刊審查員,作品的文學和美學價值可以忽略,但必須時刻注意是否有對信仰、道德和沙皇本人不利的內容。一經審查過的手稿和作品,審查員對違反規定而需要修改的地方必須用紅色墨水標記,之后指令作者或者出版商進行修改,直至符合要求后方可出版。對于需要刪掉的地方,則用黑油墨涂掉,書刊審查部門將這樣的內容稱之為“Икра”(Икра,現在俄語指的是魚子醬,舊俄時期,則指的是報刊、雜志等出版物上被檢查機關刪掉的詞句,用黑油墨涂掉的地方)。

農民暴動、國內社會秩序混亂、國外民族解放和革命運動蓬勃發展是尼古拉一世繼位后所面對的社會形勢。因此尚武、嚴苛的書刊審查制度成為這一時期最大的特點。尼古拉一世繼承了歷任沙皇對法國仇恨恐懼的傳統,嚴禁西歐尤其是法國文學作品傳入俄國,嚴禁法國人進入俄國。1848年歐洲革命的爆發,將俄國的書刊審查制度推向了高潮,出現了書刊審查史上的“白色恐怖”時期。他們將報紙和文學作品等看成危險思想的主要傳播媒體,甚至文學社團的主張都認為是在宣傳法國理論家的學說,尼古拉一世對國內文化掀起了大圍剿。

1. 審查權高度集中

從重新修訂書刊審查法,到成立書刊審查管理總局,再到之后出現的“4月2日”委員會,尼古拉一世都將書刊審查員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沙皇本人凡事必親力親為,最典型的是對普希金作品的審查上,他不允許別的書刊審查員染指和隨意修改普希金的作品,只能交由沙皇本人審閱?!?月2日”委員會只聽命于尼古拉一世本人,直接對沙皇負責,其所提出的建議只要沙皇本人點頭認可,便獲得了法律效力。曾任職國民教育大臣的П.А.希林斯基—希赫馬多夫有句口頭禪:“我沒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志,我只是貫徹皇上意志的盲目工具”。① 擔任過對外書刊審查委員會主席10年之久的А·Ф·丘特切夫則認為,尼古拉一世是君主專制制度下唐吉訶德式的人物,對社會而言即可怕又有害,他擁有無限權力,他個人的意志可以凌駕于法律之上,也可以剝奪這個時期的人權。由此可見,此時的國民教育部名義上負責書刊審查制度,實際上則完全聽命于沙皇,無任何自主權。

2. 施行全面預審制

作家、翻譯家、出版商或藝術家無論是通過石印,抑或是雕刻等方式發行的書籍、譯著或者雕刻藝術品等,在問世之前必須將原稿、地圖、相關插圖和其它內容等清晰、完整的提交書刊審查委員會以等待審核,只有獲得準許后方可出版發行。而對于報紙或者有固定發行日期的定刊來說,程序從簡,出版者只需將稿件郵寄或者轉交給所屬的審查機構,只要在規定時間內未收到書刊審查機構的任何意見,則默認獲準發行。

3. 具有審查職能的部門眾多

讓更多機構參與到書刊審查中也是“恐怖時代”的標志之一。除了國民教育部及其審查管理總局外,還有第三廳、最高秘密委員會、宗教事務部、軍事部門、外交部、郵政部門等都有審查權。該規定最早可見于1826年的書刊審查章程:除國民教育部外,凡涉及到國家行政管理的手稿和作品等,皆由相關利益部門進行審查,出臺的法律匯編或者文集必須得到第三廳的授權,醫學實用指南將由內務部醫學委員會審查;皇家宮廷部負責審查涉及沙皇及其皇室成員的作品,軍事審查委員會則負責審查涉及軍事話題的作品等。② 他還嚴禁從國外進口雜志和書籍,監管大學課堂,控制大學教師的授課內容。因不堪忍受書刊審查之苦,很多新聞出版組織和個人被迫移遷國外。

4. 書刊審查員個人素養低

書刊審查章程同其它法律一樣,在實踐中都會出現極端情況,最自由的書刊審查章程可以扼殺最善良的思想,最嚴格的章程同樣會有漏洞,因此書刊審查員的地位非常重要。優秀的書刊審查員可以規避一定的風險,愚昧的書刊審查員可以添油加醋的將無傷大雅的文字和作者描述成十惡不赦的壞人,而尼古拉一世時期的大部分書刊審查員大都屬于后者。為達到自己的目的,沙皇任人不惟學不惟德。如彼得堡的書刊審查官克拉索夫斯基,簡直是作家的災難。他為了迎合沙皇本人,認為將送審的作品修改的越多,越能顯示自己的忠于職守,也愈能滿足自己的權力欲。比如他將原稿中的“你的嘴角露出天仙似的微笑”批注為“言之過甚,女人的微笑不配稱之為天仙似的”;將“這個姑娘好像一朵花”修改為“這個女郎有如一朵艷麗的玫瑰”等等。③ 就是如此無知之人,卻能深得沙皇的信任,竟擔任外國書刊審查委員會主席長達25年之久。當然,鑒于書刊審查業務的實際需要,審查員也并非都是愚昧奸佞之徒,也有很多高素養的審查員,如尼基堅科,岡察洛夫,庫托爾加等,但就是這樣素養高的人更容易受到沙皇的處罰,在官場之中他們也更容易迷失自己,失去自由主義的信念,轉而向政府靠攏。

5. 設立特殊委員會

由于對書刊審查機構工作非常不滿,尼古拉一世成立了“1848年4月2日委員會”。委員會由帝俄公共圖書館館長Д·П·布圖爾林領導,也可稱之為“布圖爾林委員會”。該委員會不僅要監管帝俄境內所有的出版物,還要監管沙皇不滿意的其它審查機構,監管書刊審查員。這實際上已經違反了1826年書刊審查章程的相關規定。委員會擁有廣泛實權,不受法律制約,其主張和意見一經沙皇認可,便具有了法律效力。很多作家和書刊審查員都受到了4月2日委員會的迫害:薩爾蒂科夫—謝德林(筆名為謝德林)因小說《一件錯綜復雜的事》而被流放到維亞特卡;出版小說《女算命先生》的達理被迫辭官;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戲劇《算計自己的臣民》被禁止上演等。也有書刊審查員同樣受到了委員會的責難和訓誡:有著13年工齡的審查員庫托爾加,只因為在1849年批準了萊丁的兩卷德文詩出版,便受到了尼古拉一世的處罰,不僅被關了十天禁閉,還被撤銷了審查官職務。

對“4月2日委員會”,生活在這一時代的人認為其帶來了太多的消極影響:尼基堅科寫到:“這個時代你所寫的任何東西是不可能被出版的”。④ 就連委員會的成員科爾夫本人也發牢騷說:這是一件非常令人討厭的事,委員會的一切行為都是“管理者的產物”。羅日杰斯特文斯基則強調說,從1848年開始,國民教育部不再是書刊審查的主要領導者,因為他本身正受到其它機構的支配。⑤ 列姆克則認為“委員會充滿神秘感且有無限精力”。⑥ 布呂姆則將委員會稱之為“超級審查制度”。⑦ “4月2日”委員會存在期間(1848年4月2日至1856年1月1日),共審查了10214本書,5573期雜志,56112份報紙,9116份印刷筆記等,刪除了大量討論新聞的信息。⑧

尼古拉一世時期,正是俄國書刊審查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這既與其本人的經歷有關:18世紀的法國大革命對青年時期的尼古拉影響較深,也改變了他的世界觀,他仇恨、敵視革命,對煽動革命者非常反感,更加仇視法國,以至于后來禁止法國人入境,禁止從法國進口任何書籍;也受到了國際革命活動高漲等外部環境的影響。在多種因素影響下,尼古拉一世時期的新聞出版業時刻處在“白色恐怖”的籠罩之下:政府用管理軍隊的方式管理俄國的文化生活,報紙和雜志上不得出現任何疑似揭露社會生活,撼動宗教信仰,談論歐洲國家代議制體制,主張立憲、選舉,表達人民意愿與士兵呼聲,講述工人階級訴求,描繪學生暴動等內容的文章。在高壓政策之下,相當多的報紙、雜志編輯部被取締,大量書籍被銷毀。

二、書刊審查改革新舉措

克里木戰爭的失敗,引起了俄國社會政治生活的全面危機,同時也是推動俄國眾多領域改革的導火索。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意識到俄國“到了必須要全面改革的時候了”。他本人對新聞和文學一直持懷疑態度,認為作家都是有“危險思想傾向的人”。亞歷山大二世本人也并不非??隙?,當時俄國流行的批判、揭露性文學是否真正有利于俄國政府的發展,但是他非常不喜歡社會輿論公開品評國家機構建設,哪怕是使用“溫和”型語言。沙皇本人也非常清醒的認知到,是時候放權給出版業了。俄國新聞出版業的力量遠沒有同時期西歐國家強大,在社會輿論的重壓與戈洛夫寧等自由主義官僚的推動下,俄國開始改革書刊審查制度,準備實施新的書刊審查政策。正如俄國御前大臣、國家委員會司法部主席布盧多夫所說:受限制的思想總能找到傳播和出現的方式,要么通過手寫稿件,要么通過秘密印刷……而文章已經突破了政府的監督……不開明和知識淵博者極其渴望接觸到這些思想……但大部分的受眾群體都缺乏經驗且無知,更容易相信這些謊言和誹謗。⑨ 布盧多夫還認為抵制敵對思想的唯一手段就是給予喜歡揭露社會現實的俄國出版業一些公開特權。俄國的書刊審查改革逐漸拉開了大幕。

1. 書刊審查改革原因

重新調整政府權益和新聞監管之間的關系是書刊審查改革的最根本原因。尼古拉一世統治末期施行的“白色恐怖”式的書刊審查制度并未達到其所想要的目的,暴力、各種命令并未給政府帶來好的新聞輿論環境,也并未阻止“有害思想”的傳播,含有革命思想的各種出版物仍在各地流傳。而進入19世紀60年代后,隨著國際和俄國國內形勢的發展,報紙、雜志等出版物影響力增加,俄國專制政府當局敏銳地意識到,通過暴力方式壓制新聞媒體和出版物發展的時代已經過去,沙皇需要重新調整政府利益與社會輿論監管之間的關系,施行更加寬松且靈活多變的新聞出版政策。政府有必要從根本上加強國家的思想基礎建設,要更加注重輿論引導,從“圍追堵截”改變為“疏通引導”,需要借助輿論的力量將社會重新拉至政府一方,而非阻塞和打壓輿論。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保守派力量,施行保守主義教育,將教育與東正教相結合,與社會團體合作,擴大官方刊物的影響力,發展半官方刊物等。作為控制社會輿論和抑制進步思想傳播的書刊審查制度必須加以重用。以瓦盧耶夫為代表的俄國高層官僚認識到,書刊審查到了必須要改革的時期。

社會全面改革之風是書刊審查改革的催化劑??死锬緫馉幨酥局峁爬皇浪┬械木旃芾碇贫鹊氖?,俄國社會上下開始思考全面改革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奴制問題。農奴制的形成過程極其漫長,也關系著俄國農民生活的各個方面,農奴在人身、土地、財產和法律等方面都依附于地主,農奴制改革受到了俄國貴族、封建地主的強烈反對。據托爾斯泰調查,在19世紀50年代中期,仍有十分之九的地主都反對取消農奴制。⑩ 正是面對這重重阻力,亞歷山大二世毅然決然的推行改革。亞歷山大二世繼位之初,表現出了明顯的自由主義傾向,他赦免部分政治犯,允許俄國人出國,取消對大學招生數量的限制,逐步放寬書刊審查制度,甚至還允許俄國出版物討論國內的部分政治問題。在整個社會大“解凍”期,俄國的書刊審查改革也逐步拉開了大幕。

眾多進步人士和高層官僚的推動,是書刊審查改革的動力源泉所在。早在1854年12月,國民教育部大臣諾羅夫就建議沙皇,將1848年4月2日委員會與書刊審查管理總局合并,同時招募“真正有價值、有用的人”來擔任書刊審查員,書刊審查員要具備基本的科學和文學知識,要有責任感等。{11} 在1855年12月6日,亞歷山大二世批準了科爾夫要求取消“4月2日”委員會的報告。

除此之外,沙皇政府還多次舉行了關于改革書刊審查立法的會議。雖然大多數國務活動家仍舊擁護舊有的書刊審查制度,但他們也都非常明白,政府是時候做出讓步了。歷史學家波戈金在1855年向亞歷山大二世提交的報告指出“監管社會輿論必須有一個合理謹慎的范圍”{12}。莫斯科審查委員會主席納濟莫夫在1855年寫給諾羅夫的信中提出,我們應該回歸到1828年書刊審查章程的時代,必須廢除在前幾年內制定的所有決議,放寬書刊審查制度。{13} 該建議還得到了敖德薩書刊審查委員會主席皮羅戈夫的支持。文學家、評論家、曾擔任書刊審查員的尼基堅科也向沙皇提出了“廢除1848年以來發布的所有命令并且要給予書刊審查員制定詳細的規則”的建議。{14} 1857年11月,曾擔任對外書刊審查委員會主席的丘特切夫上書內務大臣戈爾恰科夫,分析了尼古拉一世時期的書刊審查政策,指出了放寬審查的好處,呼吁政府給予新聞出版業更多的自由,并將社會輿論引向政府所需要的軌道上來,這將非常有利于政府擬定和實施改革計劃。到19世紀60年代,瓦盧耶夫力主推動書刊審查改革,他認為帝俄要想擺脫當前的社會危機,可行之路就是要放棄專門的壓制政策,施行更加寬松且靈活多變的新聞出版政策,不能用暴力方式壓制新聞媒體,而必須加以引導,要將責任具體到每一個報刊編輯部和印刷廠,創辦政府性質的定期刊物,修改和完善審查法規。

在社會各界人士的努力推動下,在社會改革之風之下,在瓦盧耶夫等高層官僚的推動下,在亞歷山大二世的指導下,俄國逐步拉開了書刊審查改革的大幕。俄國私人出版物數量增加了,報紙、雜志上為改革發聲的文章增多了,貴族階層也開始討論農奴制問題了,國內各階層人民關于農奴制問題的見解和主張也可以遞交到沙皇手中了,俄國民眾真切感受到整個社會都在尋找走出困境的方法。直至1865年4月《書刊審查和出版臨時章程》的出臺。

2. 書刊審查改革的重要舉措

1863年成立了奧博連斯基改革委員會,這是1865年《書刊審查暫行章程》頒布之前所做的最后準備。在“疏通引導”社會輿論新思想指導下,書刊審查改革委員會擬定了“以文字控制文字”的方法:建立官方新聞媒體和出版物,通過經濟補貼和政策優惠等方式組織半官方刊物,鼓勵創辦保守性刊物,宣傳政府的各項主張,讓公眾熟知政府計劃。這些主張得到了亞歷山大二世的高度贊揚并稱“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15} 1865年4月6日,亞歷山大二世簽署頒布了《書刊審查與出版臨時章程》,這是對書刊審查法的重新修訂,也是一部暫時性法規,后根據社會形勢的發展又進行多次修訂,一直施行到1906年。在新書刊審查指導思想的引導下,俄國書刊審查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其一,整合書刊審查機構。改革之前,俄國的書刊審查機構非?;靵y,雖明文規定由國民教育部執行書刊審查,但后期被臨時成立的“4月2日”委員會和其它機構所分權,原有的書刊審查機構甚至還受到了監管,這導致秩序非?;靵y。1858年,維亞澤姆斯基又提出了部門書刊審查制度,主張從宮廷部、陸軍部、海軍部、內務部、財政部、司法部、沙皇軍事學??倕⒅\部、第三廳等部門各選派一名官員與圣彼得堡書刊審查委員會相互協作、配合。書刊審查員向派駐官員提交與自己部門有關的文章和手稿。相關利益部門將允許或禁止發表的決議和評語等返回給書刊審查員,作為書刊審查員對作品做出最終裁決的主要依據。這無形之中使得掌管書刊審查機構的國民教育部的地位非常尷尬。在經歷了各種方案之后,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亞歷山大二世最終在1863年成立了出版事務管理總局,取代了之前的書刊審查管理總局,新機構隸屬內務部,俄國的書刊審查事宜將交由內務部及其出版事務管理總局負責,國民教育部等其它機構不再負責俄國書刊審查諸多事宜。至此,俄國書刊審查開啟了由行政、警察和司法聯合監管的時代。

其二,緩和型審查新規。相較于之前,改革后的書刊審查出臺了多項新規定:首先,依據該法令,首都地區和其它省份的出版物將區別對待,還部分的取消預審制: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地區超過10印張的原創出版物和超過20印張的翻譯出版物皆可免除預審制,但其它各省份的出版物仍然必須接受預審制;各省施行出版物零售許可證政策,售賣各種出版物的小商小販必須持有警察局頒發的零售許可證,這也是確保他們不會出售違禁的刊物、雜志或手稿等的首要之舉。其次,在后續的執行、修改過程中,內務部建立了一套相對較完整的“五位一體”式的書刊審查“追懲”體系:警告處罰、暫時禁刊、禁止零售、禁止刊載通告、永久禁刊;每累積三次警告處罰,將被處以最多不超過6個月的暫時禁刊處罰{16};出版物被禁刊以后,前期累積的警告處罰自動解除,如再觸犯相關審查法規則可重新累計次數;如需徹底終止刊物出版,則必須向參議院第一廳申請。第三,投票裁決,在處罰非常有影響力,較為重要的刊物時,往往會通過舉行會議投票的方式解決。第四,約談,各地最高行政領導會定期約談有影響力報刊、雜志等的編輯部,如1868年1月,莫斯科省省長В·А·多爾戈魯科夫就約談了《莫斯科新聞》、《莫斯科人》、《現代新聞》、《俄國人》、《俄羅斯新聞報》等報刊的編輯部,希望他們能夠放棄對俄國政府在東方問題和斯拉夫土地政策的尖銳批判。第五,控制出版物總量、版面空間和設計,插手編輯部人員安排等。對提交到出版事務管理總局的刊物出版申請進行適當性否決,否決的理由也是各種各樣:有的是以該省不需要增加新出版物為由,有的是以該省缺乏書刊審查員為由。對決定批準出版的新刊物,管理總局都要事先調查申請人的政治可靠性??偩诌€會查看出版物的板塊設計,如1872年,П·И·克林德向出版事務管理總局提出在伊爾庫茨克創辦報刊《西伯利亞》的申請,管理總局雖批準了這一申請,但卻否決了該報刊所設計的“幽默笑話”等專欄,因為官員擔心這種所謂的“幽默笑話”最終都會變成諷刺性笑話。對在內務部備案的刊物,如果想要替換或者增加編輯人員,必須向內務部下屬的相關部門提交申請,如有公開表露出自由思想或者有所謂“前科”的編輯,內務部可拒絕批準上崗要求,也可以要求刊物編輯部開除或者替換掉“問題編輯”。如1866—1867年間,出版事務管理總局以有“更可靠、更信任之人”為由,替換掉了《俄羅斯新聞報》的編輯之一Н·С·斯科沃爾佐夫。

其三,頒布輔助性實時法令。在帝俄時期,專制政府一直以來都是以法令治國。在戰爭、革命活動頻發等特殊時期,內務部會時時頒布各種禁止出版物討論某種特定類型話題的法令和通告。與尼古拉一世時期不同,這一時期的法令多是輔助性法令,并未嚴重破壞《暫行章程》的法律效力。到19世紀70年代,內務大臣有權無限期禁止新聞界討論政府認為不合時宜的問題,如1877年,禁止新聞刊物討論農民問題,1886年,禁止出版物提及廢除農奴制25周年,禁止討論和評述地方自治和城市公共管理機構的活動,禁止討論工人、霍亂疫情等問題。{17}出版事務管理總局主要通過城市警察將通告及時傳達到各個出版商手中,同時管理總局會從有影響力的刊物中挑選一批訂閱者學習新通告,讓他們盡快將手中違規違法的稿件隱藏、封閉起來,管理總局也希望借此達到宣傳推廣的目的。生活在此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卡夫曼回憶說:我們的刊物經常送交審查,也經常收到禁止我們討論各種無惡意話題的通告;我們將這些通告整編成冊,老編輯們將其戲謔為“大肚皮書”,我清楚的記得,通告中有禁止我們討論關于饑荒、捐款、霍亂和其它流行性疾病等問題,禁止討論衛生保健、政治自殺、軍事沖突等問題,我們必須仔細研究這些通告,盡力將其貫徹到實際工作當中。{18}

提高書刊審查員的素養也是一項重要舉措。早在19世紀50年代末,當時任職國民教育大臣的諾羅夫曾向沙皇建議:要招募那些“真正有價值、有用的人”來擔任書刊審查工作,書刊審查員不僅要具備科學和文學領域的知識,還要在作家和學者之中有權威性,以便使被審查對象相信書刊審查員是“有責任感、有法律依據、有專業知識”的人,并非隨意而為之。{19} 為推行新改革措施,內務部開始提高對書刊審查員自身的要求:受過良好教育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時還需要審查員必須詳細掌握自己所負責省份的每個出版物的特點,其編輯部成員組成及其背景,還需研究出版物的語調色彩,思想輿論主導方向,以備不時之需。當然,政府也相應提高了書刊審查員的薪資待遇。

其五,新增法律審判。將對部分反對沙皇正統統治、專制制度,反對宗教信仰、個人良好品德,鼓動民眾不信任政府,煽動各階層民眾仇恨等的違禁作品提起法律訴訟,對于出版物而言,新增法律審判新舉措代表了社會的極大進步。但法律審判之舉在施行過程中逐漸被廢棄,因為政府發現此舉未能滿足政府的利益訴求。法律審判講究證據,法官也只有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才能宣判作者或出版者有罪,而文字表達往往有隱晦之意,這使法院很難做出判決,很多被提起訴訟的人最終只能無罪釋放,這使得俄國很多官僚不滿。新章程編寫委員會成員之一的烏魯索夫就指出:“自1864年公開施行訴訟審判以來,讀者獲取非法的思想和言論竟變得暢通無阻,而我們卻束手無策”。{20} 瓦盧耶夫也認為,多數出版物已經熟知了法律審判的漏洞,他們會耍詭計或故意以隱晦的方式向讀者傳達違禁思想,因為法律不講究猜測。{21}

鑒于法律審判的方式有諸多不足,因此內務部及其相關書刊審查部門往往刻意回避這一舉措,他們不再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到19世紀70年代后半期,隨著頒布的通告和法令越來越多,制定的規章和限制也越來越混亂,法令審判的弊端愈發明顯,有些通告甚至出現了自相矛盾的地方,令一線的書刊審查員感到非常困惑。1872年之后,一些所謂的“有害出版物”不再送交法律審判,轉而直接接受行政處罰。而“五位一體”式的行政和經濟制裁舉措卻一直施行了下來,這也是對19世紀60—80年代俄國出版業影響最大的改革之舉。

三、書刊審查改革的社會影響

19世紀60年代的書刊審查改革,改善了政府與出版業之間日益緊張的關系,使得俄國出版業迎來的一個短暫的發展春天。相比改革之前,書籍、報刊等不僅出版量增加,各個報刊的存續時間也變長了,直接活躍了社會輿論,這是給俄國社會政治發展帶來的最大影響。而隨著社會思想輿論活躍度增加,有關農民問題,各種改革提議等也都能遞交到沙皇手中。

書刊審查改革下,俄國出版業的生存發展環境有所改觀。政府摒棄了尼古拉一世時期違反一次書刊審查法規而被“一棍子打死”“直接取締”的處置方式,開始施行“五位一體”式的行政和經濟制裁。如影響力較大的報紙《言論》,它創刊于1863年,直到1884年才最終被政府取締。在報紙存在的21年里,《言論》曾先后受到過20次警告處罰,6次被禁刊(時間總計長達570多天),19次被禁止零售(時間總計長達895天),2次被禁止刊發廣告(時間總計長達3個多月,禁廣告的處罰措施直到1879年才首次被提出,因出現較晚所以受到的處罰次數也較少)。{22} 再比如報紙《周報》,在1866—1901年存在期間,共受到16次警告處罰,4次被禁刊,2次被禁刊發廣告。{23} 這在尼古拉一世時期是不可想象的,只要出現一次任何詆毀、暗諷專制制度和有關革命、自由民主思想的內容,就會被完全取締、禁止發行。

圖書出版量增加,而被查處的數量卻在減少。據統計,19世紀60年代,俄國出版的圖書就已經多達2058種,其中既有自然科學類書籍,也有文學和政論性作品,1864年全國印刷廠大約有300家左右{24},相比之下,俄國書刊審查機構在1865—1905年間共沒收和銷毀圖書218種{25},平均每年才5種,相對于尼古拉一世時期和發行總量而言,可以說這一數字非常小了。

報紙、雜志等刊物的出版發行量增加。俄國歷史上第一份報刊是《新聞報》,于1702年12月創辦,并于1702年12月16日和17日進行了試發行,正式發行并且有明確日期記載的是1703年1月2日。其內容主要包括:宣傳彼得一世的改革,指出國內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潛力,對北方戰爭的戰局進行評論,介紹俄國的外交政策,弘揚民族文化,倡導開設學校,慶祝重大節日,宣傳彼得一世的助手等等。報紙最初的發行量很不穩定:從幾十份到4000份不等,有時甚至還免費發放。到18世紀下半葉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起,報紙和刊物開始影響社會輿論。19世紀50年代,也就是大改革之前,在有識之士的倡導下,沙皇政府授予俄國新聞媒體討論國內外政治和社會事件的特權,報刊也因此成為了反映社會輿論的首要手段,報刊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好時代,各種報紙、雜志等的發行數目也顯著增加,據統計,在19世紀60年代,各種登記在冊的報紙、雜志等刊物達到了230種。{26} 如我們上面提到的創刊于1863的報紙《言論》,1861年創刊于圣彼得堡的政治、經濟和文學報——《證券交易新聞報》(1861—1879),1863年創刊于圣彼得堡的政治和文學報紙——《消息報》(1863—1870),1859年創刊于圣彼得堡的《火星》雜志(1859—1873),1864年創刊于基輔的報紙《基輔人》(1864—1918),1866年創刊于圣彼得堡的《周報》(1866—1901),1867年發行的《圣彼得堡報》(1867—1917)等等。在亞歷山大二世統治的最初7年時間里,俄國的刊物數量增加了8倍之多。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社會進步人士的努力,也得益于政府施行的寬松書刊審查政策。

針對“有害”圖書及其作者、出版商等引入法律審判是書刊審查改革的一大亮點,這是司法改革與書刊審查改革相結合的成果。法律審判講究證據,而在書刊審查過程中,有多數罪名都來自審查員的猜測,因為文字大都有很多隱晦之意,所以一些刊物和個人往往因為證據不足而被判無罪。法律審判方式的引入,不僅更加利于文字思想的表達,還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俄國法治國家的歷史進程。

亞歷山大二世時期的書刊審查政策以“引導”社會輿論為主,通過創辦官方刊物、支持保守派刊物等手段穩定社會思想,逐步部分的取消預審制,不僅方便了作者和出版商,更減輕了書刊審查員的工作量。針對“有害”圖書開始增加法律審判的方式,這是極大的社會進步,當然因有刊物和個人因證據不足而被撤銷的情況發生,因此該措施也經常受到保守派官僚的詬病。

四、書刊審查改革評價

1863年,書刊審查權由國民教育部過渡到了內務部,由審查管理總局過渡到了出版事務管理總局,這是一場由專制政府發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19世紀60年代,由專制政府自上而下發動改革是俄國一系列改革的共同點,書刊審查領域同樣也是如此,這種改革注定擺脫不了專制制度的束縛。在整個帝俄時期,隨著政治和社會環境的變化,政府時時調整著書刊審查政策,但無論其怎么變化,維護專制制度,維護沙皇、貴族利益的本質未變。

俄國審查機構針對國內出版物制定的“五位一體”式的混合型處罰機制嚴重制約了俄國新聞和出版業的發展。如報紙《言論》是幸運的,幸運的是在克拉耶夫斯基的智慧與周旋之下,《言論》雖受盡懲罰,但畢竟也存在了20多年的時間。《言論》又是悲哀的,每前進一步都步履維艱,只能在時代的夾縫中尋求生存之路,《言論》在存續期間為社會的發展進步和民主思想的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而諸如雜志《世界勞動》(1867—1872)、《消息報》(1863—1870)、《事業報》(1868—1872)等刊物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消失了,有的是被書刊審查機構直接取締,有的則是不堪審查機構的經濟和行政制裁,經營不下去而被迫解散編輯部。但俄國仍有部分堅持自由主義立場的報紙和雜志不懼帝俄專制政府的書刊審查,在這種社會政治環境之下盡可能的利用一切機會傳播自由民主思想,關注社會發展,點評政府改革舉措,為民眾發聲。而暫時禁刊與經濟制裁方式是在變相性的取締刊物發行。因為這兩種方式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出版物的經濟收入,審查機構有意讓受處罰刊物主動退出。針對經濟制裁,出版事務管理總局解釋說:宣傳革命、反專制制度思想,刊發社會負面新聞等容易引起公眾共鳴的政治和文學類刊物最有市場,而零售會讓這些異端思想和負面新聞傳播的更快。{27} 禁零售與禁廣告方式的經濟制裁,會導致刊物經濟收入銳減,嚴重者會使編輯部破產。而暫時禁刊的行政處罰,更會直接導致出版物??H?882年10月27日,《薩馬拉參考消息》被禁刊8個月,該報女出版商Е·Е·弗羅洛娃(是位孀婦)隨后向內務部提交了縮減禁刊期限的申請,她如是說:經營報紙,是我維持家庭生活的根本,如果被禁刊,我將失去生活唯一的來源,我和我已故的丈夫都十分遵守書刊審查的規定,我自己也堅信,所提供給書刊審查員的材料都不至于招致這樣的行政處罰,等等,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但出版事務管理總局最終并未批準她的申請。

改革時期書刊審查員的素養明顯優于改革之前。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內務部招募了一大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員到出版事務管理總局以及各地的書刊審查分支機構任職,他們熟知人文學科知識,精通外語和俄國相關知識。為保證書刊審查工作的有序進行,俄國政府原則上不允許書刊審查員兼職,但無論是改革前,還是改革后,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往往達不到此要求。首先,書刊審查工作量非常大,也尤為復雜,如果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審查任務,內務部不得不從國民教育部借調部分成員;其次,有些城市缺乏書刊審查機構,但審查工作卻不能缺失,因此地方官員不得不充當書刊審查員的角色,這些人往往受教育水平低下,貪污腐敗、不作為現象嚴重,從而使地方出版刊物的生存環境更加糟糕;第三、國家對書刊審查的經費預算支持不足,經費短缺,導致不能夠招募到足夠的書刊審查員,少數負有多個職務的官員不能及時應對所面臨的審查工作,從而也使書刊審查質量下降。

保守派與反改革勢力嚴重干擾書刊審查改革的進行。俄國的保守派和反改革勢力非常強大,第三廳的舒瓦洛夫,內務大臣季馬舍夫,新聞出版界的卡特科夫等。保守派一直處心積慮的打壓自由主義者,自由主義者與其展開了論戰。當保守派占據主導時,書刊審查、警察制度會被無限放大,新聞出版業發展也會舉步維艱,處處受到審查機構人員的刁難與打壓。在戰爭時期,書刊審查制度也會變得非常嚴苛,如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戰爭期間,出版事務管理總局頻頻對國內刊物開出行政和經濟罰單,據統計,1877年,出版事務管理總局曾先后開出了16次行政警告罰單,4次禁刊罰單;1878年,15次行政警告罰單,1次禁刊罰單。{28} 在1866年發生了亞歷山大二世被刺事件之后,沙皇及俄國社會開始重新認識和反思這場改革,亞歷山大二世重新重用保守派官員,在書刊審查中所執行的法律審判方式也于1872年被放棄,對所謂“有害圖書”又恢復了行政鎮壓的方法。由季馬舍夫所提出的經濟制裁方式令受處罰刊物損失慘重,比如1871年,《彼得堡小報》在被禁零售期間共計損失高達70151盧布40戈比{29};1888年,《公民》被禁零售,出版商梅謝爾斯基每天的損失都在100盧布左右。{30} 相對于行政制裁,出版事務管理總局往往不會公布經濟制裁的原因,也沒有期限。據統計,從1865至1905年間,出版事務管理總局共計發出229次禁售令,而只有15次公布了具體的原因;1878年,也就是在俄土戰爭時期,是出版事務管理總局下達禁售令最多的一年,共計18次。{31} 另外,法令并未對禁售與禁止通告的期限做出具體規定,也就意味著期限將由出版事務管理總局隨意而定,少則一周,多則幾年,如1871年《彼得堡小報》直接被禁售5年,1872年的《彼得堡報》被禁售2年零1個月。當然,法令也規定如果出版物編輯部對禁售不滿,可以通過上訴的方式要求書刊管理總局撤銷處罰令,但編輯部往往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如1871年12月,《新時代》報紙曾向出版事務管理總局上訴,而得到的回應是“只有貴刊的整改方案符合審查機構的要求后方可解禁”。{32} 這實際上是拒絕了編輯部的要求,類似這樣的申請還有很多。

19世紀60年代的書刊審查改革給俄國的社會發展帶來了積極信號,但種種跡象表明,在俄國的專制制度下,沙皇政府只是個別時期放松,卻從未放棄過書刊審查制度,以書刊審查改革之名,行維護專制制度之實。

五、結語

19世紀中期,俄國仍然是少許對國內出版物實行預審制書刊審查的歐洲國家之一{33},亞歷山大二世時期也只是部分的取消預審制,而并非全部。1826年頒行的書刊審查章程奠定了俄國出版業的立法基礎,據此也明確了基本的審查目標:不得放過任何主張推翻現有秩序、侮辱宗教和道德的作品;書刊審查要為忠于信念、忠于沙皇教育的成功保駕護航,要保護每個人的善良性格和榮譽。{34} 而制訂者希什科夫在報告中明確寫道:現在的書刊審查章程對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教育和民俗書刊等令人厭惡的敵人懲罰度力不夠……我們要力圖阻斷危害國家安全、肆無忌憚、蠱惑人心、無知的、廢話連篇的作品出版之路,還要防止他們破壞道德底線,增加迷惑性概念和認知,要保證教育的黑暗,實行愚民政策……當書刊審查新條例方案修改完之后,當書刊審查管理機構人員編制確定后,沙皇家族的幸福也就隨之到來了。{35} 可見,制定書刊審查新章程,僅僅是為了沙皇的寶座,為了專制制度的延續。

科舍廖夫曾說:“出版業有多大權,政府就失去多少權”{36},這正說出了俄國社會的現狀,也指明了俄國專制政府的恐懼之處。掌握書刊審查機構的專制政權和主導社會輿論組織的出版業各自提出了言論自由的原則。對帝俄時期的出版業和新聞媒體而言,他們所要求的原則已經具備現代俄羅斯所要追求的偉大原則。俄國最優秀的作家、政論家、著名定期出版物的編輯、僑居國外的自由主義活動家和地下的秘密新聞媒體工作者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書刊審查,為出版業自由而戰。盡管當中有很多人的思想意識形態不可調和(從赫爾岑到卡特科夫),在其他社會政治問題上也有著激烈爭論,但是他們都有共同的認知:在自由主義改革道路上,唯一能夠替代書刊審查制度的便是出版言論自由。

俄國亞歷山大二世的大改革是農奴制向資本主義制度發展的時代轉折點。作為大改革的一部分,圍繞著書刊審查問題,政府和社會展開了最激烈的對抗。在這20年間(19世紀60—80年代初),是政府積極調節政權利益和報刊監管之間合理性的高峰期。在這20年間,多次重新修訂了以前的書刊審查立法,成立專門的新書刊審查章程編寫委員會進行書刊審查改革(制定了1865年4月6日法規),而政府所采取的多項立法措施,都嚴重歪曲了自由主義思想。

自上而下的書刊審查改革不能從根本上給予社會言論自由,各種改革舉措也不能改變維護專制制度之實。到19世紀70年代,隨著保守派勢力增強,社會出現了反改革傾向,書刊審查改革經歷反復。在1881年3月8日的部長大臣會議上,波別多諾斯采夫認為,俄國還沒有準備好實行民主化制度,也沒有做好立憲準備,更沒有做好給以人們言論和圖書出版的自由,他將新聞工作者稱之為最危險的言論家。除此之外,С·Г·斯特羅加諾夫,早先推動書刊審查改革的П·А·瓦盧耶夫等也都繼續限制新聞媒體的自由,后者甚至還提出了“圖書出版言論中的舞弊行為可以給國家帶來毀滅性的災難”的觀點。這些保守性思想深得亞歷山大三世的支持,他執政后,書刊審查改革的成果被廢除殆盡。

《書刊審查和出版臨時章程》之后幾經修改一直存續到1906年,“五位一體”式的懲戒方式也直到20世紀初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19世紀60—80年代俄國新聞出版業的發展并不順利,《言論》雖于1884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但早在1883年2月就已經逐漸淡出了民眾的視野,而在這之前《現代人》、《祖國紀事》等雜志也已經被查封。政府在取締激進、自由雜志和報刊的同時,也在逐步擴大官方和半官方刊物的數量,同時強化對人民的忠君和信仰教育。

注釋:

①③ 蔣璐:《俄國文史采薇》,東方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197頁。

②{34} Сборник постановлений и распоряжений по цензуре с 1720 по 1862 год: напечатан по распор-яжению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народного просвещения, СПб., в Тип, Морского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1862, С.125, 125.

④{14} Никитенко А. В. Дневник. Том1(1826-1857). М., Художествен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1955. С. 312,С.457.

⑤ 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С. В.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бзор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народного просвещения, 1802—1902, СПб.,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типография, 1902, С.334.

⑥ Лемке М. К. Очерки по истории русской цен-зуры и журналистики XIX столетия. СПб., Трудъ, 1904, С.207.

⑦ Блюм А. В. Система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нной рег-ламентации круга народного чтения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XIX в.// И.И.Фролова, Книжное дело в России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XIX—начале XX века: сборник научных трудов, Вып, 1. Л.,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ая публи-ч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им, М.Е. Салтыкова-Щедрина, 1983, С.126.

⑧ Ерошкин Н. П. Крепостническое самодержавие и его 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институты, М., Мысль, 1981, С.198.

⑨{11}{13}{15}{19}{20} Патрушева Н.Г. Цензурное ведом-ство в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й системе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во второй половине XIX—начале XX века, СПб., С.-Петерб, гос. ун-т, 2014, С.122, C.76, C.76, C.122, C.76, C.18.

⑩ 趙士國:《歷史的選擇與選擇的歷史》,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0頁。

{12} Погодин М. П. Историко-политические письма и записки в продолжении Крымской войны(1853—1856), М., Книга по Требованию, 2011, С.313.

{16}{35} Есин Б. Н., ЗасурскийЯ, Н. Русская журна-листика в документах: история надзора, М., Аспект пресс, 2003, С.178; C.116.

{17}{23}{27}{28}{29}{30}{31}{32} Патрушева Н. Г. Периодическая печать и цензура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в 1865—1905 гг. Система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ых взысканий: Справочное издание, СПб., Нестор-История, 2011, С.46, C.46, C.41, C.296-297, C.44, C.43, C.43, C.43.

{18} Патрушева Н. Г., Бенина М. А. Цензура в России в конце XIX—начале XX века: сборник, Во-споминаний, СПб., Дмитрий Буланин, 2003, С.162.

{21} Чернуха В. Г.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енная политика в отношении печати, 60-70-е годы XIX века, Л., Наука.,1989, С.46.

{22} Розенберг В. А., Якушкин В. Е. Русская печать и цензура в прошлом и настоящем, М., Издание М. и. С. Сабашниковых, 1905, С.138—139.

{24}{26} 張嚴?。骸?9世紀60年代俄國文學政治報刊與知識分子》,華東師范大學2016年碩士學位論文,第11、12頁。

{25} Блюм А. Русские писатели о цензуре и цен-зорах, от Радицева до наших дней: 1790—1990: Опыт комментированной антологии, СПб., ООО《Полиг-раф》, 2011, С.84.

{33} Чернуха В. Г. Цензура в Европе и России // В.Р.Фирсов и тд. Цензура в России: история и совре-менность: сб. науч. тр.СПб., Российская Национальная Библиотека, 2001, Вып. 1., С.8-14.

{36} Антонова Т. В. Цензура и общество в поре-форменной России (1861—1882 гг.), М., Москов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открытый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 М.А. Шолохова, 2003, С.3.

作者簡介:張廣翔,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長春,130012;王目坤,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吉林長春,130012。

(責任編輯 ?張衛東)

猜你喜歡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中國外匯(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2
改革之路
金橋(2019年10期)2019-08-13 07:15:20
個稅改革,你的稅后收入會增加嗎
中國外匯(2019年7期)2019-07-13 05:45:00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改革備忘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老色鬼欧美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aa|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视频一区亚洲| 99re66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色| 国产国产人免费视频成18|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日韩视频免费| 久久黄色免费电影|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伊人中文网|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 亚洲人成高清|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天堂成人av|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JIZZ亚洲国产| 成年午夜精品久久精品| 性视频久久| 夜夜拍夜夜爽| 欧美一级色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四虎成人免费毛片| 欧美成人第一页|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另类视频| 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色无码专线精品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91亚洲国产视频|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美女国产在线| 在线国产毛片手机小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 | 最新国产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九月天|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va在线| 国产三级毛片|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97se亚洲| 最新无码专区超级碰碰碰|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精品第五页| 亚洲天堂免费| 国产第一页屁屁影院|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国产经典在线观看一区|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丝袜高跟美脚国产1区|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动漫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永久视频|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