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魏顯坤
2018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大學辦學能力和水平。”《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逐步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企業崗位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職教改革對高職師資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設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高職師資團隊是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推進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基礎和保證。
以高職院校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為例,一名合格的教師至少需要滿足3個條件:理論基礎知識扎實,這是入職的門檻;具有排除汽車常見故障的汽車維修技能,這是實踐教學的剛需;懂得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具有一定的課程開發能力和教學管理能力,這是教學的基本功。
(1)高職院校教師招聘一般要求碩士學歷或者博士學歷,但招聘時對應聘人員的職業能力考核要求不高。碩士博士畢業的研究生研發設計能力較強,對汽車維修行業接觸很少,汽車維修技能水平基本為零。汽車維修行業內,具有豐富維修經驗的人很多,但是能夠邏輯清晰、有條理地講明白的人不多,由于學歷限制,這部分人基本沒有機會進入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
(2)“雙師型”教師和“雙師素質”教師的比例逐年提升,但教師真實的職業技能水平與學生的期望之間還有很大差距。是否符合“雙師型”教師或“雙師素質”教師,評價標準是雙證齊全,雙證即教師資格證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現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含金量不高,具有職業資格證書不等同于具有職業技能,部分具有汽車維修高級技師證書的高職教師不會修車,甚至不會開車。
(3)兼職教師隊伍整體能力較差。很多院校都有相當比例的兼職教師,是生源擴招師資不足的應付舉措。兼職教師隊伍,大多來自高校在讀研究生、博士生、退休工人、退休教師、企業人員,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又具有一定教學能力的比例極少。兼職教師隊伍課時酬金低,責任心不強,職業能力不足,對外聘教師監管力度有限。
(1)加大師資培訓的力度。重視、鼓勵教師參加各類骨干教師業務能力提升等培訓,加深對職業教育及其先進改革理念的認識和理解,開拓視野,對于新進教師來說,可幫助他們快速實現從學生身份向教師身份的轉化。
(2)充分發揮教研室的戰斗堡壘作用。教研室在教學活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科學有效地組織教研活動,組織教研室教師相互學習,不同教研室、不同學校間教師的相互交流學習活動,是有效提升教師職業能力的長效舉措。
(3)落實教學督導督察制度。組織教師相互聽課,相互學習,取長補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對年輕的教師進行聽課、總結、反饋,是幫助其快速成長的有力舉措。
(4)采用“師徒制”培養新進教師。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招聘新人要求都是碩士或者博士,高學歷教師的專業基礎扎實,視野開闊,當然很好,但高學歷并不能替代高職院校對教師高技能的需求。以汽車專業為例,本科研究生教育以車輛設計制造為主,高職教育以制造、裝配、維修、銷售為主,雖然都是和汽車相關,一個是汽車前市場,一個是汽車后市場,但是隔行如隔山,設計汽車和維修汽車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新進教師教學經驗和職業技能都比較薄弱。對新進教師,第一年跟著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教學技巧,向實踐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專家學習職業技能,對年輕教師的快速成長是非常必要的。
(5)探索教師企業輪崗制度。從制度設計上積極鼓勵教師定期深入企業輪崗,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深入了解企業生產實際,使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同步。基于工程過程系統化的教學設計,需要教師對崗位工作過程有一個系統的深入了解。對于教師來說,到企業輪崗,會增加很多不便。對學校來說,教師輪崗,師資短缺,教學任務由其他教師均攤,會造成部分教師教學負擔過重。但輪崗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對高職教師甚至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師提升教學能力都是必要的。很多學校都有教師假期頂崗實習制度,頂崗實習和輪崗還是有區別的,輪崗就是在某個崗位上工作,頂崗實習只是學習了解熟悉一個崗位的工作過程,并不一定能完成勝任某個崗位的工作。
我院與東風標致-雪鐵龍共建實訓中心,東風標致-雪鐵龍為我院提供大量的先進設備和車輛,組織參與合作項目的院校教師進行培訓,定期對教師進行考核。教師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保證教學內容和實操項目與4S店機電維修工培訓內容同步更新。經過培訓合格的定向班學生進入4S店之后,可以快速適應新崗位,實現學校和企業的無縫對接。
借助這個校企合作平臺,全國各地合作院校的教師可以在一起相互交流學習,輪流授課,相互點評,相互學習,每個教師都很有壓力,比學趕超,對教師的技能培養和授課能力都是一次很好的鍛煉。考評優秀的教師,獲得東風標致-雪鐵龍的授課資格認證,具有給4S店維修工培訓的授課資格。教師教學授課的過程也是交流學習的過程,可以接觸各種汽車維修中的故障案例,對教師的能力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1)科學設計高職教師職稱晉升考評體系,發揮職稱晉升考評指標的導向作用。現在高職院校的職稱晉升主要以科研項目和科研論文為主要考核指標,與以科研性為主的高等院校的考核評價體系類似。國家鼓勵普通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化,教學設備的替換和購置是可以在短期跟進的,但教師的職業能力提升卻是漫長的過程。高職院校須明確發展定位,以科研考核指標為主,改為科研考核指標為輔,教學能力考核指標為主的多元綜合考評體系。
(2)積極鼓勵高職院校教師參加各級職業技能競賽和指導學生參加職業技能競賽,提高職業技能競賽的獎勵力度,提高競賽獲獎在職稱評審中的積分權重,讓教師在技能大賽中歷練成長。
(1)打破教師終身制。打破教師終身制,引入企業競爭淘汰機制,有助于增強教師的危機意識,激活教師的競爭意識和創造創新能力。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
(2)打通學校教師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打通學校教師和企業人才交流通道,提高教師待遇,吸納企業的優秀人才進入學校任教。目前教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優勢并不明顯,對優秀畢業生并不具有吸引力,有些熱門專業甚至很難招到合適的教師,甚至對部分工作幾年的優秀高職畢業生都不具有吸引力,更談不上吸納企業精英骨干人才進入學校。名師出高徒,一流的大師才能打造一流的產品。提高教師待遇,才能形成行業企業優秀人才爭相涌入學校的競爭局面,學校也才能有選擇人才的余地。一流的教師是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的核心,也是培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保證。
人是能動的主體,教學活動是一個學習再加工的過程。教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情和認同,直接決定著其將成為一個什么樣的教師。每個教師都有一個逐漸成長的過程,只要他內心希望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假以時日,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