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林 楊 筱
女性主義,也就是女權主義,是指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女性主義的蓬勃發展是20世紀文化史和文學史的重要事件,它對有史以來以男性為中心的文學傳統產生了重大的沖擊。對其影響最深的是西方作家創作,其中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可以說是女性主義的代表作之一。
傳統的文學作品中,女性永遠沒有自己的話語意識,女人對于自我的了解來自男性作家的作品。而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不僅沒有很好的表現女性真正的話語意識,而且女性被類型化。主要被塑造成“天使”和“妖婦”。“天使”那是男性作家理想中的完美女性形象,她們都擁有著高尚的品德,美麗大方。而與之相對的是“妖婦”形象,她們是男性作家眼中討厭的對象,她們不肯順從,不愿放棄,自私,不守婦道。但無論是“天使”還是“妖婦”她們都是男性作家眼中的形象,這和真正的女性形象有著一定的差距的。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女性都有她自己的獨特性,不應該是將其類型化,而《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可以說是打破了傳統男性作家眼中的女性形象,她更多的是給予男性作家的一種意外。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采用與眾不同的敘述方法——書信。正是這一方法的運用使話語權讓渡給女子自己。整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以女人的來信來構建,這封信中女人將自己從13歲開始愛上R作家開始到最后生命快要結束的整個愛情過程完整表現出來。
這封信我們認為是陌生女人追愛過程的內心自白。它真實的表現出女人在追愛過程的期待,等待,痛苦等一系列的心理過程。但是從我們看來陌生女人完全沒有必要把她這次失敗的追愛過程寫下來,因為陌生女人愛的R作家都不曾記得她。女人完全可以就當自己做了一場夢,選擇遺忘她,這也是當時那個時代一般女性會選擇的做法。但女人沒有,她還是將整個過程表露無疑,而且就連自己的內心想法也一字不差的寫下。這是因為陌生女人想告訴R作家,她曾在他的世界出現過,她曾真心愛過你。同時她也想告訴世界,我的人生沒有白活,她曾在認真的追求心中所愛。
女性主義代表人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提出:“一個女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沒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經濟上的定命,能決斷女人在社會中的地位”。[1]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女人同樣有著和男人一樣的權力,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就很好的體現了這點。
其實女人的命運一直掌握在自己手中,她的生活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在整個愛情過程中,女人有很多次機會來改變她窮苦潦倒的生活狀態。第一次是在她母親再嫁后,她們全家搬到因斯布魯克,在因斯布魯克女孩的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改變,如果她一直呆在那里,我想她應該會有一個很好的人生,畢竟她年輕漂亮,還有很多男生追求她,但是她沒有,她還是跟隨自己的心回到家鄉。第二次機會是在她生下R作家的小孩后,她遇到很多求愛者,這些求愛者不僅有著豐厚的經濟基礎,而且還很愛女人,多次向女人求婚,只要女人點頭,女人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女人還是沒有答應。因為她知道自己愛的是作家,她無法違抗自己的內心。正是這一次次的選擇,女人親手將自己送上了不幸的深淵。女人完全跟隨自己的意識將自己的命運牢牢的掌控在自己手中,雖然結果并不美好,但在女人看來她是幸福的。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女人反復提及“我愛你,但與你無關“,[2]我覺得這是女人對自己愛情的總結。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女人對于作家的愛戀雖然癡但是有著很大的自我意識和自由權利。[3]在女人看來,這場愛情中我一直保持著自由之身,我可以隨時撤退,對于你的愛我可以隨時收回。為什么可以這樣說呢?首先在這場愛戀中,作家一直都不知道,他處在一種封閉的狀態,在女人看來是屬于敵明我暗的狀態,她掌握著主動權。如果女人不曾告訴作家,作家也無從知曉,所以她可以自由的掌控這個秘密是否被大家知道。其次整個愛情進程都是由女人來推進的,她有隨時喊停的權利與自由。在這場愛情中女人一直處在全知全覺的地位,女人如果喊停這場愛戀作家對此也無能為力。最后女人一直在追求女性主義所欲表達的男女關系中的平等關系。她不會因為懷孕而去找作家。“可是我又怎么能告訴你關于孩子的事呢?…再說,我了解你,非常了解你,比你對自己了解得還清楚。…我要保持我的自尊心”從女人自白中我們可以看出她沒有告訴作家有關孩子的事情這一舉動,是出于自尊,也是出于對愛情自由的維護,更是出于對自由選擇權的保護。因為她知道一旦作家知道她懷孕,那么他們之間的愛情甜蜜的假象也會隨之破滅,她的自由主動權就會消失。而且還會生出一些極端的事件。所以她選擇隱瞞,這樣一來她又再次把握住愛情的自由和在愛情中的自尊。在女人眼中,愛情是自由的,不能因為其他原因就改變這一基礎。從一系列的行為舉止我們可以看出女人在愛情中一直保持著清醒的自由獨立的女性意識。
同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也體現出對男權的諷刺。這首先體現在女人和作家對待愛情不同的態度上。女人這一生都在追求自己心中所愛,直到最后她都是在以一種靜默等待的方式來堅持自己對愛情的忠貞。其實在愛情過程中女人面對的誘惑相對于作家而言更多,無論是金錢地位還是其他男人對女人的熱烈的追求,女人都拒絕了,她還是忠于自己的愛情。相反作家自己經常出去尋花問柳,風流成性,對于愛情他一直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從這一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茨威格對男性的諷刺。其次還表現在女人在有一個小孩后,憑著自己的美貌仍能在那些有權有勢的男人世界里獲得很好的待遇,很多男人夢想著娶她為妻。就算是那個與她同居兩年的工廠主也一樣,她也采取了和對其他男人一樣態度——拒絕。那些男人永遠得不到女人,就算能在肉體上能擁有,精神上卻不能,那些功成名就,家產萬貫的男人卻連一個像妓女一樣的女人都無法完全占有,這似乎是對男權的一種莫大的諷刺。最重要的是如果說只有幾個這樣的男人只能算是例外,但是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的男人不計其數,這無疑再次加深了諷刺效果。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雖是由茨威格這位男性作家寫出來,但是他卻有著比擬女性作家細膩的心里描寫,柔軟的筆觸。高爾基曾這樣稱贊他:“我不知道有哪個藝術家會懷著這么多的敬意,這么多的柔情來描寫婦女…我想不起來有哪篇小說像它那樣充滿了純潔貞潔的抒情性。”由此可見茨威格在寫女人的遭遇時那種真情實意,那種沁人心脾的力是一般男性作家無法匹敵的。從整篇文章來看茨威格是真正從女性主義立場出發的,給予女人很大的自由,讓她盡情揮灑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