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海清
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決定和體現著他們的語文水平和語文素養的高低。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在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來作為自己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的目標來踐行。閱讀教學應是語文教學的核心,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自己平時的語文教學中,一定要認真的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教會學生閱讀的方法。如何培養和提高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怎樣讓閱讀成為學生的樂趣這一問題,談幾點粗淺做法和體會。
要想讓學生喜歡上閱讀,首先一定要從心理上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那如何讓學生從心理上克服閱讀的障礙,激發出他們閱讀的興趣,就成了我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究的問題。我認為做到以下幾點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教師應該幫孩子選讀最好的書。我們老師應該根據自己所教學生的年齡特點,還有知識水平等方面幫他們選讀最好的書,引導自己的學生讀適合他們的最好優秀的作品。教師所選的讀物一定要積極健康,語言一定要生動樸實,內容一定要精彩,使學生讀起來就能迷在其中。第二,保證孩子們有充分的閱讀時間。筆者認為,教師至少要做到每周給學生安排一節課進行閱讀訓練,筆者任教的學校每周四下午都要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半小時的課外閱讀,同時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閱讀。教師應少布置一些機械性無效的作業,讓學生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課余時間,從而保證他們根據自己的意愿、興趣進行自由閱讀。第三,我們教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定期的舉行一些諸如讀書比賽,詩歌朗誦會,以及寫讀書心得讀書體會等方法,來培養學生們閱讀的興趣,從而盡最大可能的去實現調動學生自主閱讀的目的。
我們的孩子平時自主閱讀的大多是自己喜歡的雜志、小說等,很多孩子的閱讀都是相對膚淺的,他們在閱讀中,大多都是走馬觀花的進行選擇性的跳讀,只讀那些他們喜歡的情節,這樣的閱讀,雖然閱讀的數量較多,但閱讀的質量不高。所以,我們老師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其形成良好的閱讀品質,因此,我們一定先要培養孩子們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講究方法很重要,如果沒有正確的讀書方法,只是亂讀一氣就等于白讀,甚至還不如不讀,我們教師一定要教給學生們正確的閱讀方法,這樣才會讓閱讀深入孩子的心靈。我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以及孩子的課外閱讀上是這樣要求學生的:首先,我要求每位學生要有一本讀書筆記,讓他們養成摘抄的好習慣。同時在具體的閱讀中,我要求學生,每閱讀一本書,一定先要了解并掌握書的作者,然后認真的細讀作品的序或言,因為一本書的序文往往交代了作者寫書的意圖。因此,讀書先要讀序。比如說有的書我們只需要粗讀即可,不必要去做深入的精研,只求概覽作品的大意的即可,古人陶淵明也曾說過不求甚解。但是對于一些思想博大精深有價值的書,我們一定要做到通讀,從頭到尾地讀,并做出摘抄或批注,要做到不厭其煩的多讀幾遍,反復的去琢磨書中韻味,同時在閱讀時要一定做好讀書筆記,更要在閱讀完作品后認真的寫出讀后感悟,想一想作者的寫作意圖,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思考閱讀這本書給自己帶來了什么樣的啟示,讓自己有了什么樣的收獲,然后用文字把自己的想法與作品帶給自己的啟發、感悟及時的記錄下來,讓自己的思想得以升華,這才算是真正的讀書。
我們教師要組織好學生在閱讀完一本書后及時的展現自己閱讀的效果。所以,我們可以在自己的平時的教學中專門抽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分享自己讀完一本書后的心得體會。如分享自己對所讀作品的評價(寫作手法,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作品的主題等等);分享閱讀之后的感想和看法,并在讀書過程中所記錄的筆記等等。從而實現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愛上閱讀!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教師首先一定要指導學生從心理上克服閱讀障礙,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實現自主閱讀,從靈魂深處喜歡上閱讀。其次,作為教師我們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并提高他們閱讀的能力,讓他們在真正意義上學會閱讀。最后,教師一定要在學生閱讀完一本書后及時的組織學生分享閱讀的心得,從而實現閱讀帶來的成就感,讓閱讀真正的成為學生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