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廣 岑 楓 呂 葉
《杰克·倫敦傳——馬背上的水手》是美國作家歐文·斯通為其同鄉文學家杰克·倫敦精心創作的一部傳記作品。歐文·斯通和杰克·倫敦有過很多共同的生活經驗,他不僅閱讀了杰克·倫敦的全部著作,訪問了在杰克·倫敦生活中扮演過重要角色的每一個人,還參閱了杰克·倫敦全部手寫的筆記、通信以及各種證件和商業文書。因此,他的作品是迄今為止一部最全面的杰克·倫敦傳。
杰克·倫敦(1876-1916)在其四十年的有限生命里,創作了19部長篇小說、150多篇短篇小說和故事、3部劇本等。當然,這些成就為杰克·倫敦帶來了驚人的財富。遺憾的是,杰克·倫敦在現代美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中占據崇高地位,可謂文壇巨人,但他在財富管理方面卻的確是一個侏儒甚至白癡。眼見他起高樓,眼見那樓塌了,巨量財富在他散漫、無序、輕率地支配下煙消云散。有財經專家指出:“財富管理直接關系到家庭的幸福指數。社會上有這樣的現象,曾經有錢的人很多,但能夠做到一輩子有錢的人卻很少。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在于人們在財富積累階段擁有了大量的財富,然而大多數擁有財富的人卻沒有駕馭這些財富的能力。駕馭財富的能力就是我們所說的財富管理之道。由此可見,財富管理對于家庭財富的興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因此,我們在欣賞杰克·倫敦文學才能的同時理應警惕重蹈他的財富管理覆轍。杰克·倫敦在財富管理方面至少存在以下致命弱點:
身份尷尬(私生子)、年幼貧寒的杰克·倫敦,飽嘗饑餓、寒冷、顛沛流離之苦,11歲起就擔負起為全家提供食物的重任,把做報童、打零工的收入全部交給媽媽,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5歲時他開始在標明“財務收支”的筆記本上記賬,此后堅持了一段時間。那時他手里的私房錢只有一角五分(美元,以下同),從一月到四月,他花了五分錢買酸橙,一角錢買牛奶和面包,直到領到新的工資,上交之后有新的“截留”,如此細微的開支他都記得清清楚楚。這本是一個極好的財務管理習慣,但在成人尤其是名揚天下、財源滾滾之后卻沒有不折不扣堅持下來,尤其是他沒有通過賬目進行有效的成本核算與收支管理。他曾委托尼內塔·埃姆斯做他的代理人與經營經理,但她給自己規定了每月10元的工資,后又提高到每月20元,外加杰克·倫敦住她的房子應付的40元房租,盡管他并沒有住她的房子。歐文·斯通不無諷刺地但又極富同情心地描述杰克·倫敦山窮水盡時的窘況:“自從《野性的呼喚》大獲成功以來,還只有四年半,在這期間他所得的稿費已花在史耐克號40000元,希爾農莊11000元,10000元維持貝西的家用,8000元維持弗洛拉的家用,大約35000元花在他越來越多的隨行人員身上。這趟航海每月要花費他3000元,而現在他擱淺在塔希提,身上統共只有66元!”[2]P222杰克·倫敦怎么也不會想到,歐文·斯通為其撰寫傳記,通過閱讀他的商業文書總結出來的“賬單”,比他自己掌握得要清楚百倍。
杰克·倫敦的一生,從寫作中所得在100萬以上,這在一百多年前的美國簡直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只可惜杰克·倫敦對于自己的財富沒有絲毫的規劃,只要錢一來,那就不屬于他了。他總是一有錢就花,然后絞盡腦汁去盤算從什么地方可以搞到錢。他總是性急魯莽地做出決定,絲毫不計后果。本來他要花四五年的時間在農莊里建一座房子、弄一座果園等等,但一旦被環球航海的誘惑俘虜住,便決定設計一條全新的航船。為了這艘命名為“史耐克”的雙桅船,他從四面八方湊集來10000元,工程還只進行了一半。最后他投資30000元,這艘船依然不堪使用。當然,這艘代價昂貴(花費總計4萬元)的航船經過一段令人提心吊膽的航行,最后僅只賣了3000法郎,被用來在所羅門群島間運送奴隸勞工。1913年,杰克倫敦的農場事業達到了高峰,他每月要付的工資高達嚇人的數字:3000元。他雇傭的農工有53人,建筑工35人,需要提供幾近容納500人的住處。他的開支如此巨大,每年從寫作中收入75000元,但花費卻要10萬元。“他所有的東西都在抵押之中,包括他自己的未來。”[2]P257他自己也感嘆說:“那種花錢的習慣——啊,上帝——它害死了我!”[2]P195與其說杰克·倫敦進行的是不可持續的投資,不如說他是在花錢買自殺。
杰克·倫敦樂于結交各種朋友,在他剛剛成名時,他的住宅就成了朋友們經常會面的場所。寫作的時候,常有三兩個人坐在床上抽煙、聊天,杰克不讓自己的客人餓肚子,只要收到微薄的稿費,他就買來一堆肉食和排骨儲存在冰柜里。他自己也認識到:“我有結交朋友的天生本領,就是缺少擺脫朋友的該死的品質。”[2]P126在他事業的鼎盛時期,他家里吃飯的客人很少少于10人的,經常有20位以上。“此后五年內,有過數千位作家、藝術家、政治家、歐洲的政治家與哲學家、牧師、服過刑的人、企業闊老、工程師、家庭主婦等等都做過他的客人。”[2]P243他收到過數千封來向他要錢的信,大多數他照辦了。完全不認識的作家寫了一篇小說,寫信來要求資助出版,他就每月寄支票去。有一個懷有身孕的女子帶著四個孩子來到他家中,一住就是半年,直到那女人生下第五個孩子。他還資助過罷工運動和社會團體的活動。杰克·倫敦以如此方式幫助過的人不計其數,這極大透支了他的錢袋子。
除了樂善好施,杰克·倫敦還極度忽視債權。在1904年那年,他的報社同事諾埃爾失業了,杰克授權他把《海狼》改編成劇本,給他三分之二的版權,而諾埃爾把劇本版權賣給另一個人,獨吞了3500元版權費。杰克同其他人簽訂合同提供劇本拍攝成電影,還得懇求出版商拿出3500元來購回版權。有一次為了籌集區區300元,他向借過他錢的數百名男人女人(借出的錢累計超過5萬元)發出信函,要他們還賬,結果只收回50元。他頭一次懷疑,他的朋友們是不是在背地笑話他是冤大頭、是個孱頭、一個花起錢來像喝醉水手的粗野愛爾蘭人?杰克·倫敦體驗到莎士比亞筆下“雅典的泰門”一樣的悲哀。他的慷慨大方與熱誠待人并沒有換來朋友的真正關心,他花費8萬多元建造的豪華住宅“狼舍”卻在落成之時莫名其妙被一把火燒成灰燼。“他相信‘狼舍’是某個他作為朋友對待過的人放的火,心中十分難過,不僅僅是房子的被毀擊倒了他,而是對人的愛與信任被毀擊倒了他,而這正是支配他的生命、支配他的性格的東西。”[2]]P272
修建“史耐克”航船與建造“狼舍”的大房子算得上杰克·倫敦一生中最失敗的兩筆投資。他既沒有條目清晰、步驟嚴密的項目預算,以便對總成本進行有效控制;也沒有選擇專業能力過硬、品質端正的人負責施工、建設。他的用人不當造成了很大的浪費。他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史耐克”航船的建造中,可造船的工人卻不把這當真。他認識到雇傭羅斯科·埃思姆是一個災難性的錯誤,此公好同人吵架,手下人不出活,效率極低,而且還喋喋不休,頭腦糊涂,買齒輪比人家貴兩倍,買的一些材料派不上用場,買設備付了支票,卻無人送貨。盡管杰克知道羅斯科·埃思姆不能勝任,卻未解雇他,也沒有找一個有經驗的船長來指揮他這條船。有這樣松散的管理那就別怪手下人從中漁利了。“史耐克”船身的桁條該是橡木的,每根花費了他七元五角錢,結果他發現全是松木的,每根只值兩元五角。買來的特制船殼板松開了,甲板滲漏嚴重,以致海水流進了船艙,泡壞了引擎室的工具及櫥柜內的食物。船的兩側滲水,船底滲水,后身昂貴的密封小艙也開始互相滲水。鐵制品拿到手里就斷了,尤其是用來搞裝配的那些部件。浴室中每一個小零件用了不到20小時都出了毛病。食物與蔬菜腐爛,水果凍壞,煤與腐爛的土豆裝在一起,擺在排水孔旁邊,任由海水不斷沖刷。……他的航海旅程就這樣開始了。除了杰克,沒有一個人懂得怎樣去縮帆,怎樣去起錨。他就帶著一個不懂航海的駕駛員,不懂輪機的大管輪,不會做飯的廚子,把“史耐克”一瘸一拐的下到了港灣,駛向大洋。這真是一次徹頭徹尾的燒錢航行。當然,真正懂得財富管理并值得信賴的人在杰克·倫敦的時代可遇不可求,在21世紀的當今依然不易尋找,“人才荒成為財富管理行業的新常態。銷售單一產品的營銷員舉目皆是,如能幫助客戶進行資產組合安排,這在業內已可稱為職業理財師,但能將產品功能和和底層邏輯拆解清晰并能夠錨定客戶需求的理財師卻是稀缺人才。”[3]
有人說,財富并不是生命的目的,它只是生活的工具。只要花費得當,合理使用,無論花費多少都無可厚非。作為富裕起來的一代中國人應盡力從杰克·倫敦在財富管理方面所犯的錯誤中吸取教訓。故而有專家說:“財富管理便成了每個人都應學習的技藝,不僅要學習如何獲取財富,還要學會與財富相處,在一生中將財富妥善分配,幫助自己、家庭與生活變得更美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