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金昌
提高語文課堂效率是一個老話題,也是一個常說常新的話題。關于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理論方法有很多,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從教經歷,從課堂講授內容的準備、課堂教學語言的設計、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及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等方面,針對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筆者認為,教師備好課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重要環節:1.在“備教材”上下功夫。教師在“備教材”過程中要著重解決好這樣幾個問題:確定教學目的、任務和要求;明確教材內容的主次,突出重點、抓住關鍵;注重研究和解決教材中的難點,在突破難點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2.在“備學生”方面做大文章。教師在“備學生”的過程中應突出地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二是必須做到最大限度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和能力。3.在“備教法”上努力尋求自己的特色。每個教師在選擇教法時切忌生搬硬套,只有從教學內容出發、從學生實際出發,才能真正體現出每個教師自身的教學特色。4.在“備作業”上要做到精心挑選,適量適度。教師在“備作業”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內容上要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在形式上做到由模仿到獨創,充分體現循序漸進的原則;二是注意適量。作業的布置要少而精,作業的重點應針對學生易混淆、易忽視的教學重點內容;三是要注意適度。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層次性,要做到難易適度,要體現出梯度,并提倡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
課堂教學語言是傳授知識的載體,是教師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工具。課堂教學語言主要包括:教師的口頭語言、板書語言和教師在課堂的體態語言。教師課堂教學語言用得好,學生就喜歡聽,教師的教學就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恰當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錘煉自己的語言,少講或不講多余的話,重復的話,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重復哆嗦,講得過多,但觀點、概念又不鮮明,這樣講課,必然失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語言必須生動有趣。教師不應該扳著面孔上課,滿口嚴肅的話,如果這樣,學生就會如芒刺在背,學習起來七折八扣。如學生抄襲作業怎么教育呢?指責、批評,肯定會把事情搞砸,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而一兩句風趣的、富于幽默感的話,是安慰劑,定心丸,能消除學生的窘態,幫助他們跳出困境。例如學生回答偏離題意,教師如果說:“你全錯了。”那無疑是往他頭上澆一盆冷水,使他在同學面前難堪。如果這樣說:“真可惜,目標偏離了幾厘米,如果校正一下,目標一瞄準,必然百發百中。”風趣、幽默的語言可催化感情,達到教育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應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讓學生成為主體,就要真正地解放學生,而不要用考試、作業壓學生,逼得學生在教師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來。課堂內活而不亂,活而有序。有時看起來很亂,但那是在討論問題,而不是打鬧。有時很安靜,那是在聽講,是在做題。教師管理井井有條,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該活的時候活得起來,該靜的時候控制得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真正成為獲取知識的主體地位,就必須讓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讓學生真正的從課堂上學到更多的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學習興趣。現在有些學生不但手懶,腦子也懶,有一點難題就想問,總想依賴別人,一看題目較難尚未好好琢磨就去問老師。這時候如果老師鼓鼓勁,學生自己一分析,可能就想出來了。如果鼓勁還不行。老師可以給學生指明思路,要根據學生所提問題交給他們學習方法。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變得有效。
多媒體課件其圖文聲并茂、形象直觀生動,存儲信息量大,既省去了教師的板書時間,又能彌補教師傳授的不足,而且能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更好的開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恰當的運用到課堂中去有效地幫助了學生理解所學的內容,能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然而,如果課件制作不夠充分,沒有提前演示好,就會導致課上出現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影響孩子的思維;另一方面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不能完成,教學效果更是無從談起。有時課件制作的過多,認為哪個都很重要,哪個都想讓孩子們了解,一節課下來的確是手忙腳亂,辛苦半天可是效果并不好。由此看來,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一定要考慮好,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是什么,要突破的難點是什么,文本的重點應該放在什么位置上,應該設置什么樣的情景等這些問題,而不要盲目的、隨意的去使用,有時不恰當地使用反而會適得其反。
總之,在教學這條道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用一顆敬業的心,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和一雙勤勞的手,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方法來服務于教學,一定能讓小學語文課堂綻放出絢麗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