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倩茹 馬曉奕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秋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旨在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經過6年的發展,“一帶一路”踏實地向前邁步,但由于各國市場準入、文化習俗等各不相同,尤其是語言溝通上的障礙,這都變成了建設“一帶一路”的阻礙因素。因此,“語言先行”①是“一帶一路”能正常運行的重要手段及環節,加強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漢語教學,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現預定目標打開語言通道。
目前,我國已經將漢語推廣和文化傳播納入到國家戰略發展的層面。因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開展,需要以語言文化的交流互通為前提。因此,“一帶一路”建設,需要語言鋪路,文化先行,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將沿線國家的文化“請進來”。在此契機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與“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相輔相成,相互依存。意義如下:
綜合國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基本國情和資源的重要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政治、經濟、軍事、技術實力的綜合性指標。迄今我國已經在全球118個國際建立了358所孔子學院,孔子學院舉辦的各種文化課程和交流活動,增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人民對中國的了解,推動了中外教育的交流與合作,這直接為提升國家的綜合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幾年,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漢語國際推廣事業實現了雙贏的兩性互動局面,綜合國力的提升使世界各國孔子學院 數量不斷增加,而孔子學院數量的增加又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語言是提高國際地位的有效手段之一,英國在提高國際地位上所使用的手段就是語言。除了有堅強的政治、經濟、軍事后盾外,英國政府以其文化政策有效地推動英語成為了全球通用語言,以英語為載體刺激了英國文化、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繁榮,提高了英 國的國際地位。我國實行漢語推廣政策,不僅可以使中國的文化傳播到海外,更要通過文化的傳播帶來經濟上的發展,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大國,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一些國家難免擔心中國的發展會對他們產生威脅,“中國威脅論”不絕于耳。通過漢語推廣戰略,我國能夠有效地剔除其他國家對中國的偏見。“漢語橋”、“外國中小學校長訪華之旅”等國際交流活動,讓“一帶一路”沿線更多的國家、以及全世界更多漢語愛好者了解中國文化和習俗。有助于展現我國文明、民主、開放和友善的形象。用語言來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剔除偏見,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
孔子學院的章程中,指出學院是為適應各國各地區民眾學習漢語的需求,增加各國各地區對我國語言文化的認識和了解,為強化中國同世界教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并推動中國和外國友好的關系,推動世界文化的多元發展,建立和諧新世界而努力。強化中國同世界其它國家的教育文化進行交流與合作,發展我國同外國友好的關系成為孔子學院的一個根本宗旨。漢語國際推廣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通過國家語言的溝通促進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愿意與我國交流和合作,要與我國進行很好的交流學習漢語就成為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由此可見,孔子學院通過漢語的推廣和傳播,為我國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提升了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有 助于我國展現文明、民主、開放、進步的形象,有助于加強人文交流,擴大中國文化在國際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5月21日定為“世界文化多樣化日”,內容之一就是“提倡在尊重語言的環境下,在所有可能的地方實現各級教育中的語言多樣化,鼓勵自由學習各種語言”。②語言多樣化是文化多樣化的重要體現。在世界經濟、政治向著多元化發展的今天,世界文化也朝著多樣化發展,因此,漢語國際推廣是在世界文化多樣化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是推動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
“軟實力”這一概念是由美國學者約瑟夫·奈于20世紀80年代提出來的。約瑟夫·奈認為,“軟實力”是相對于“硬實力”而存在于國家整體實力中的“力量的另一面”。③軟實力與硬實力相對,實際上就是講文化實力。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主題,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影響上升,日益成為國際競爭的重要表現形式。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有利于傳播中國文化,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
為了更好的推廣漢語,我國啟動了系列中外基礎教育合作與交流項目,包括“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國外中小學校長訪華之旅、“漢語橋”高中生夏令營等。通過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中小學漢語國際推廣基地,使更多的中小學參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當中,推動了基礎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發展。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的大力深入,對國際漢語推廣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我國相繼開設了對外漢語教學學科,設立了對外漢語教育碩士點、博士點。總之,漢語國際推廣事業不僅增加了我國高校數量,也使我國高校的學科體系更加完善,從而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漢語國際推廣人才,更好的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
首先,漢語的國際推廣具有現實的經濟價值主要體現于漢語教學作為一種語言文化的有關產業,可直接推動教育和文化產業發展。現在國家漢辦已在全球11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358所孔子學院和500多個孔子課堂,有八千多名漢語教師和志愿者任教和志愿服務;有118個國家的5000多名學生來華交流和研修學習。在全球掀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現在日本用各類方式進行漢語學習的人高達120余萬;而韓國進行漢語學習的人數量也達到了30余萬等等。由于參與漢語學習的人數量持續增加,漢語的價值越來越被認可,在培養漢語教師和志愿者的過程中對師資、教材和教學設備的需求必然會帶動相關產業的進步,推動中國的經濟建設與發展。第二,漢語的國際推廣事業還為中國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國際漢語教師的選 拔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與對外漢語教育事業相關的教材的印 刷、交通運輸等為我國各類人才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漢語國際推廣事業除了直接的經濟效益外,還具有長遠的經濟價值。隨著漢語推廣活動的開展,增加了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對話,提高了國家之間交往的效率和信息交換的效益,降低了教育成本。同時,我國在國際上有更多的參與權和話語權,這在無形中降低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成本,增加了貿易機會,為我國長遠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注 釋
①張亞蓉.“一帶一路”新形勢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改革與發展模式構想[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108
②呂金薇.中國漢語國際推廣戰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
③[美]約瑟夫·奈.美國定能領導世界嗎[M].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