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亞年
(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 江蘇 昆山 215300)
閱讀理解在中學的課文中是非常重要的,在近年的課程標準中,閱讀理解是改革最大的。但是教師們的教學并沒有充分發揮出因材施教的目的。課程標準的改動,會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向,同時也影響著學生們的閱讀情感。
現階段的閱讀理解中,教學的方法不合理,程序化都是導致學生們無法帶入閱讀的根本原因。一些教學方法的錯誤和教學過程的缺失,讓學生們沒辦法走進閱讀,沒辦法對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也就沒辦法提高閱讀理解的分數,從而讓學生們失去對語文的興趣。比如,老師在一篇閱讀的講解中,一般都是直奔主題對文章進行分析。沒有引導學生們對作者的感情進行分析。這種分析的方法,會讓學生們對語文感到枯燥提不起興趣。這種日復一日的教學沒辦法讓學生們的閱讀水平提高。所以從基本的閱讀興趣開始抓起,培養學生們帶入作者情感的方向,從而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配合生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閱讀理解。
社會是不斷發展向前進步的,同樣的老師的教學也應該隨著發展向前推進。在曾經,教學的方式是黑板寫板書,現代社會的教學可以說是多種多樣,有多媒體教學,也有課堂的小實驗。其中多媒體的教書改變了課上教學的方法,也讓學生們在課上更加活躍。運用活躍的同時也學到了更多的知識,有調查顯示,在活躍的氣氛中學到的知識,學生們是不易忘記,而且接觸程度比較高的。所以,適當的運用媒體教學更能培養學生們的閱讀興趣,從而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的時候,可以運用多媒體,把朱自清的春活靈活現的展現在同學們面前。學生們觀看著視頻,對春的形象更加深入了解,不單純的局限于字面,而是觀看圖片,傾聽聲音,讓春走進了學生們的心中,這就加深了對春的認識。但是,我們也不能一味的使用多媒體,我們應該讓多媒體變成我們課堂上學習的工具,有些老師使用多媒體之后就會放棄板書,完全是多媒體教學,這種極端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這樣使用多媒體,反而不利于學生的教學工作,失去了教學的目的。初中的語文更加顯得枯燥沒意思,我們應該把課本的東西形象的展示,才能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成績,而不是單純的考多媒體的教學和多媒體的那幾張圖片。進而失去了教學的目的。
在中學的閱讀理解之中,很多老師為了讓教學更加完美,過多的參考教案中的書寫,從而讓教學更加完美,其實教學是很完美了,但是學生們未必聽得懂。真正的現場教書,是很復雜的,老師們不能預料其中的情況,也不能預料學生們問的問題。這就成為了我們今天要說的,課改很多年了,教育部也很重視,但是我們的老師卻仍然在用老辦法,其實使用老辦法這無可厚非,畢竟這都是經驗得來的,但是我們也要用老辦法和新辦法結合,讓學生們學到新的東西。
每一種閱讀的考察點也就那么幾點,無非就是換一種方法進行詢問,這就要求老師和學生們共同總結一些答題方法,在每次做閱讀之前,一定要對舊的知識進行回顧,再來看如何解答的。這樣的學習方法是最容易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們更好的抓住答題點。比如在李白的詩中《贈汪倫》,這其中就可以聯系其他送別詩進行分析,尋找共同的知識點,分析題所表達的感情,這樣不僅僅讓學生們復習了知識,還找到了相同點,對新的知識也一并掌握了。
課堂是學生們學習的地方,也是師生交流的地方,所以,老師應該拋棄舊的觀念,讓學生們做主題,充分發揮老師的特長,鍛煉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尤其在閱讀理解的教學中,應該讓學生的學習變得主動,老師負責旁邊講解。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氛圍,真正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比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的時候,老師可以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去學習,讓他們自己去思考。老師可以多加引導,給學生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如,春天有哪些特征?為什么說春天像健壯的青年?這些問題可以讓學生從中去總結和概括,把春天的特征概括出來,這樣,學生對朱自清的春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明白這篇文章不單純的是寫春天的美景,更是借景抒情,把濃濃的情融入到優美的景色之中,讓景色更加的美。
總的來說,在中學的語文閱讀理解的教學之中,要讓老師和學生相互配合,從而激發學生們的閱讀興趣。老師也應該在教學中起到引導、輔助的作用,找到適合初中學生的教學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們主動關注閱讀,進而實現獨立完成閱讀的目的,打開興趣的窗口,走進閱讀空間,了解作者的想法,從而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快樂。這樣,學生們才能大膽的創新,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