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爽
(吉林省雙遼市第三小學 吉林 雙遼 136400)
小組合作學習是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式,尤其在新的教育形式背景下,小組合作形式在語文教學上顯得越來越重要,已經受到廣大語文老師的喜愛。但由于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所以會有很多不確定性,在具體操作時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進而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總體提高。因此教師調整合作學習內容時機,努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性并設法取得課堂教學實效。
1.1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導致語文教學缺乏實效性。語文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中,教師不僅是以一個導師身份存在,還充當著協作者角色,如今的合作教學已經不僅僅是生生之間的合作,更多體現為師生之間的合作。語文課堂合作學習中大多數合作教學中老師就是以一個旁觀者的形式存在,并沒有參與到其中。當老師提的問題沒人解答出來時,他們便會要求學生之間互相討論。很多學生并沒有真正的討論問題,有的互相說些閑話,有的就是看熱鬧,這讓合作學習失去了它本身意義。
1.2 合作學習參與面不均衡影響語文學習質量整體提高。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應該互相幫助,進行互動。但在合作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認真傾聽,不發表意見,不分享信息等現象。大多困難學生沒有養成良好預習新課的習慣,獨立思考能力也較弱,探討新知識進行合作學習的時候往往不能主動參與進來。優等生的基礎較好,反應速度較快,為了能讓小組得更高的分,往往不顧學困生是否已經理解,很快地結束了小組合作學習,共同學習的目標就無法達到。
1.3 重視知識結論忽視探究過程學生能力培養體現不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的教師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目的只是為了解決問題,他們的關注點只是問題能否被解決,并不關注解決這些這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出現了那些問題,也不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動進行的怎么樣,是不是所有人都參與了。很多教師單純認為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們解決學習中的某些問題,使他們更好發展自己的認知,這就使得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問題,雖然經過了很多討論,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將目標落實。
2.1 構建具有探究意義的合作學習小組。在組建合作學習小組時,應該注意結構知否合理,充分考慮他們在語文知識學習中的具體表現。最好使每個小組的學習具有不同的特色,這樣既能夠互相幫助也能夠取長補短,也就是說小組內的成員最好是可以互補。這樣在小組內就可以互相交換信息更容易激發出不同的觀點,使小組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在分組時既要考慮組內成員的性別也要考慮他們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還可以把家庭經濟、社會背景、學生的性格、視力好壞等因素考慮進去。比如在組建《新型玻璃》一課關于新型玻璃種類及性質功能的合作研究小組時,教師就要根據學生對科技知識了解情況和社會生活體驗情況,進行合理小組合作學習分工,從而實現理想的合作交流效果,促進探究問題的高效解決。
2.2 結合成員特點建立小組合作制度。有了目標才能夠確定小組共同努力方向,建立目標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可以建立一個目標依賴機制,這樣小組內的學生就會為完成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幫助。可以規定小組分段朗讀課文,當每個成員朗讀流利并且錯字不超過五個時,就算達到了順利朗讀課文的目標,小組才能得到更高的朗讀分數。比如在《去年的樹》一課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在合作開始前出示了三個需要達成任務目標,讓每個小組自主選擇,這樣就使小組合作學習的目標更明確,避免了學習流于形式。
2.3 積極營造和諧民主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形成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十分重要,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充分的尊重學生,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要想辦法融入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去,對每個成員進行引導和鼓勵,爭取讓每位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聽說讀寫能力都會得到發展提高。比如,在學習《狼和小羊》時,教師讓小組內的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分別就狼、小羊的性格特點進行分析,并回答“這個寓言故事中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但是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這個問題的探究存在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就積極參與到各小組中參與里面進行角色扮演,從而在活躍合作學習氣氛的同時,促進了問題的有效解決。
小組合作學習能促進學生更全面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大增加,也促進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提高,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教師采取有效方式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讓他們對學習內容都有非常深刻的印象,進而促進學習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