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勝 馬曉紅
(酒泉市第一中學,甘肅 酒泉 735000)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擔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神圣職責。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學校全面發展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歷史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可利用豐富的歷史素材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1.利用歷史史實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部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資本主義列強侵華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從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來看,西方列強對中國野蠻侵略和無情掠奪,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生命財產損失,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通過中國近代史教學,教師要引領學生認識到中國之所以屢屢被欺壓、被剝削、被侵略,根本原因在于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國家富強了,民族強大了,人民富裕了,才能共同御侮,維護國家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
2.利用近代鮮活的歷史人物及故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偉大歷史人物的故事對學生具有吸引力。歷史教師以課堂為主陣地,以課本知識為依托,借助故事來展開教學,是一條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的可行路徑。如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上課前老師事先安排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做好準備,課堂上讓學生繪聲繪色地講述虎門銷煙的故事,講林則徐禁煙決心之堅定。林則徐虎門銷煙體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勇氣和決心。此外,魏源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主階級洋務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掀起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企業;資產階級維新派人士康有為、梁啟超發動的戊戌變法,起到了啟蒙作用;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從這些歷史人物的“故事”中,學生感受到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艱難歷程。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歷史人物故事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比如,講述商鞅徙木為信的故事,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思想性。
3.利用近代史明晰的歷史線索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國近代史,還是一部中國人民追求富強、民主、文明、自由、平等、法治的愛國史。近代以來,中國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的探索都失敗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從此,領導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正確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贏得了民族獨立。人民當家做主,成為新社會的主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人民生活實現了由溫飽到總體小康的跨越,綜合國力上了一個大臺階。這一切向世人昭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發展中國的唯一正確道路。通過歷史課堂學習,學生深深地領悟到,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只要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起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實現。
民主和法治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我國在進行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中,這方面有著慘痛的教訓。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國的民主法制遭到嚴重破壞。造反派“全面奪權”,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空前踐踏及對社會發展造成嚴重危害。這段歷史對學生認識民主與法治教育的必要性提供了很好的歷史鏡鑒。在全面總結歷史教訓的基礎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1982年制定的新憲法進一步發展了社會主義民主,完善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國家領導體制。黨的十五大提出,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此依法治國成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中國的民主法制建設達到了新高度,這成為中國法制建設的里程碑。回顧這段歷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民主法制建設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發展完善。新時代的中學生理應把民主和法治作為自覺追求的價值目標,并為這個目標的實現奉獻自己的智慧,貢獻自己的力量。
總之,只要用心挖掘,歷史學科完全可以變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寶貴素材庫,歷史教學必定能夠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揮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