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林
(青海省大通縣良教鄉白崖完全小學 青海 大通 810100)
學生的品德不良是指學生經常違反道德準則,有的已處于犯罪邊緣和有一定的犯罪水平。雖然品德不良時違反犯罪的前奏與信號,但會不會有品德不良發展到犯罪犯法,就要取決于學生本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由于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和法紀觀正處于初步形成階段,所以學校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在二十幾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摸索到矯正品德不良必須遵循下面幾個基本原則。
滿腔熱情,真心誠意的去幫助品德不良的學生,這是對教育者的起碼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就要求我們首先在思想上正確對待他們的缺點和錯誤。做到不嫌棄部分老障,消除師生之間的隔閡,其次,應當充分體現對他們的信任和希望,鼓勵他們的每一點進步。第三,教育者應當在生活上關心和幫助他們確實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
應當看到,這些學生同樣具有一般人的心理因素,同樣期望在犯錯誤時得到人們的諒解。同樣希望做一個好學生,同樣希望得到他的尊重,這正是我們工作的入手點。因此,絕不能認為他們是無法幫助和教育的,即使抱有試試看的僥幸態度,也是不對的,應當相信他們是能夠教育好的,下決心誠心誠意的去幫助他們。發現他們的積極因素再壞的學生也有優點,只要加以引導,矯正其不良品德是完全可能的。
消除不良學生的疑懼心理與對立情緒,尊重這些學生的人格是取得他們的信任而團結他們的主要途徑。由于品德不良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家長的責罵和批評以及他人的嫌棄,歧視,使其心靈受到很大的損害,往往心虛而敏感,對老師和同學也充滿了戒心和敵意。要想矯正他們的錯誤,就必須首先使他們消除心理上的疑懼和對立情緒,如直接了當的告訴他們部分老丈,一切從頭開始。教師帶頭尊重,關心和他幫助他們,并教育同學們正確對待和關心幫助他們,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確實感到自己沒有被老師和同學們所拋棄。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逐步培養和激發他們的自尊心,啟發他們積極的進行思想斗爭,自己教育自己。
在堅持對這些學生嚴格要求,不姑息遷就的同時,也要堅持多引導,多鼓勵,充分說明說理,尊重他們的自尊心,這樣才能使他們的在嚴格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培養良好習慣的同時,不感到自己是不得已被迫這樣做的,從而認識的教師,學校對自己如此嚴格要求的一片苦心,進而逐步養成守紀律,聽指揮的好習慣。
在對品德不良學生進行幫助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必須認識到他們的轉化總要有一個過程,要求過高,過快或是他們一下子達不到要求而產生厭煩,抵觸和消極悲觀的情緒與速不達。但在另一方面,這一轉化過程又有許多教育時機不容我們錯過。
在品德不良學生的轉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反復的現象,比如在轉化初期,當以前的小伙伴進行引誘或威脅時,當轉化后偶爾又犯錯誤時,當聽到一些人的諷刺挖苦時,當他們個人想法和要求沒有實現時,當他們受到批評時,甚至當他們受到夸獎時,反復都可能出現。我們應當看到出現反復是正常的,不足為怪,因為他們的不良品德并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而是長期發展的結果,因而對他們不良品德的矯正也不能一蹴而就,特別是在轉變初期,他們往往很難抵制多年形成的惡習,但是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所出現的反復,因為它真實地表現了他們的認識水平,思想方法和性格特點。反映了他們頭腦中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的斗爭,從而使我們能夠更好地從實際出發,提高教育水平。相反,如果出現的反復沒有受到重視,將使他們很快恢復了原有的錯誤水平,出現大的倒退。
教育者應當看到矯正品德不良學生工作的復雜性,看到他們既有很多共性的東西,也存在著許多差異,這樣在對他們的不良品德進行矯正時,就應當考慮他們的個別差異,分析他們的失足原因及道德品質諸方面不良心理的特點,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有的放矢的教育他們,比如首先弄清他們的失誤原因,失足類型失足歷史,失足程度及他們的活動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征,性格習慣和家庭影響等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尚未形成不同行為習慣的學生,立足于拉,創造條件讓其不良習慣不能得到強化,以把落水已久的學生挽救上來。
要想真正徹底地糾正學生的不良品德,光靠外部的力量是不行的,而且即使他們膚淺的認識了自己的問題,也是不夠的我們知道,在人的心理過程中,知、情、意,行是統一的,其中知——即對事物的認識,看法是最基本的東西,也就是說,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決定了它的相應的情感以及他為達到目的而采取的行動。同樣,對于不良品德來說也是這樣,錯誤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動,最終都源于錯誤的道德認識。因此,矯正學生的不良品德必須從糾正他們的道德認識入手,提高他們的認識,幫助他們認識錯在哪里,是什么思想支配的。另外,學生的不良品德是在實際生活中形成的,而且多數已經養成了習慣,糾正了他們的錯誤認識,進而還應當讓他們加強實際鍛煉,吸收他們參加各種有益的活動,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并及時對他們參加的實踐活動給予總結評定。
品德不良問題的原因,如前面所分析,不單是來自學生本人的主觀因素,客觀環境中的不良影響因素也不容忽視。因此,對學生不良品德的糾正也必須依靠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方面的密切配合,一環扣一環,不推卸,不脫節,才能創造出有利于他們改正錯誤和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