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宏
(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四十七校 山西 大同 037000)
作文評改是作文教學中的重要環節、點睛之筆。但是長期以來,我們教師都重習作前的指導,而輕習作后的評改,且評價方式與評價主體都過于單一。教師的著力點是放在“寫什么”、“如何寫”的指導上,對于評改則缺乏足夠的重視。一堂作文講評課往往成了“新聞發布會”,成了教師的“一言堂”。
那么,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認為,作文講評應走出教師唱獨角戲的誤區,重視培養學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能力。葉老早就說過:“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所以,教師一定要更新教育理念,將習作教學的重心由作前指導向作后評改轉移,把評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評改的主體,變“一言堂”為“群言堂”,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從而提高習作評改能力,提升寫作能力,以期達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
教學中,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葉圣陶先生說過:“改的優先權應該屬于作文的本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因此,我們必須將作文評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每次習作后,應首先讓學生自改自評。所謂自改自評,并非老師放任自流,完全由學生自己評改,而是把閱讀課中學到的寫作方法提煉總結,遷移到習作及評改中。同時老師要結合每次習作的不同要求,給學生提出操作性強的具體自改要求和評改標準,然后再讓學生依據標準自評自改。剛開始學習自改時,要求不宜提得過多,標準不宜提得過高,以免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等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了一定的自改經驗之后,再適當增加自改的要求。這樣做,不僅很好地體現讀寫結合、以讀促寫、循序漸進的原則,而且能將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習作評改能力提高一個層面。
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伴的建議比教師的評語更直觀、更易接受。當學生自己的作品被朋友賞識、分享時,才會真真切切地體會到習作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學生習作的成就感,樹立寫作的自信心。小組合作,互改互評,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平臺和互相賞識的機會,而且真正做到了把作文評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關注了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提高。通過互改互評,學生既增進了了解,又加強了合作;既學會了推敲語言,又體驗了“斟酌之樂”。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評改欣賞的能力,學生之間進行了充分的交流與合作,作文整體水平會得到的很大提高。
當然,在學生互改互評時,教師應積極參與學生的討論,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不可放棄自己的主導之責。
在評改作文時,教師一定要發揮自己的示范引領作用。在學生自改自評、互改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再認真評改批閱,要眉批、總批相結合。要用一雙慧眼去捕捉學生的閃光點:大到審題、立意、構思,小到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要有針對性地搜集一些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新穎的開頭、精妙的結尾等,并不失時機地將這些閃光點在講評時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盡情地去欣賞,去品味,去體會其妙處,去借鑒,為自己的習作錦上添花。
評講時,將批改時選取的優秀習作、精彩的語段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讓同學讀,或讓作者自己讀。要求大聲地讀,聲情并茂地讀。如果是自己的作文,通過教師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加上自己的朗讀,學生會發現自己作文中的成功與進步,為此而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在這樣的朗讀之后,教師再相機作些直觀具體的講評,學生不僅會在選材立意、遣詞造句等多方面、多層次有所領悟,而且會產生新的寫作沖動。“我要寫得更好”,這樣的念頭將促使學生不斷地閱讀。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好詞佳句,感悟更多的寫作技巧,同時也滋養他們的靈魂,陶冶他們的情操。“我會寫得更好”,如此的信心則會驅使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練筆,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在寫作中放飛充滿童真的心靈,涂抹多彩的世界。讓每一位同學都有“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的機會,通過精彩片斷的講評使學生領略到成功的愉悅感,并激起寫作的興趣。同時,也要讓學生認真想一想,教師為什么要做這樣的修改,這樣的修改是不是好。讀完了,想好了,再同桌、前后交換閱讀,這樣的講評有很大的實效性。同時,也為培養孩子自改和互改能力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另外,作文講評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客觀公正,一分為二。既不能一味否定,當眾指責,使學生無所適從,失去作文興趣,也不能輕描淡寫,養成學生不良文風。要用中肯的語言,學生易于接受的態度開展講評。即使是很差的作文,也要肯定其點滴成功之處,適時適度地進行表揚鼓勵。這樣,就會樹起后進生的信心,學生對作文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隨著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學生一定會寫出好作文來。
俗話說:“文不厭改。”千斟萬酌,才能臻于完美;博采眾長,方能成就佳作。“再度評改”,即學生在自改自評、互改互評、老師評改的基礎上,依據評價方法,運用修改符號,再度修改自己的習作,使之趨于完美。
多年來的作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作文批改不是一次作文的結束,而是本次作文高潮來臨時的前奏。而這“高潮”就是作文評改,也是下次作文的開啟環節。這樣,一篇習作至少經歷了“自改自評——互改互評——教師評改——再度自改”四個環節。但這四個環節絕非簡單的次數疊加,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是一個寫作能力悄然提升的過程。經過這樣的“雕琢打磨”,何愁成就不了一篇篇佳作呢?長此以往,葉老所說的“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的理想境界便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