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麥克里蘭認為成就動機是個體的人格中一種穩定的特質,是腦海中存留關于愉快經歷的記憶,當個體所處的情境與腦海中的愉快經歷相碰撞時,個體的成就動機欲望就會被激發。而阿特金森認為個體追求成功的動機受三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成就需要(Ms),即個體追求成功的強度;二是成功完成某項任務可能性的大小(Ps);三是成功誘因值(Is),即達到期望后的滿足感的程度。個體持有與成就有關的目標傾向(Ts)是由這三個因素綜合影響而決定的。
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動機理論的心理學家有亨利·默里(H.A.Murry)、麥克利蘭(David.C.Mcclelland)和阿特金森(J.W.Atkinson)等人。默里提出成就需要并將其定義為:克服所面臨的障礙,施展自身才能,力求高速度高質量地解決解決所面臨的難題。麥克里蘭在這一概念的基礎上提出了社會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在總結前人關于成就動機的觀點上,進一步提出了期望-價值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水平是指學生在完成具有挑戰性、創造性的任務以及在學習信念等方面能做到的程度,即學生的成就動機水平越高,學生的挑戰性越強、創造能力越高、學習信念越堅定。
1.高中生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不高,學習動機普遍偏弱
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它是學生的一種內部心理因素,通常通過學生的外在行為表現出來。例如學生在思想政治課上是否積極回答問題、課堂參與學習的程度、課下是否按時完成作業并復習所學過的知識等,這些學習行為都反映了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學習的動機。現今,高中生在思想政治課上花費的時間普遍偏少,只有少數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的學生會在課下學習思想政治課;大多數學生參與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不高,課上更多的是被動學習且課下不會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復習,缺乏學習的自主性。
2.教師采用單一的授課方式,教學效果不高
教師授課方式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作用,不僅影響著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也會影響學生智能和個性的發展。現階段大多數的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還是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授課方式,課堂中缺少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課堂氛圍沉悶。教師忽視了授課方式的科學性,難以使學生形成科學的頭腦和發散思維,不能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在課堂中的感受不到學習所帶給他們的成就感,學習積極性明顯不足,教學效果不顯著。
3.學習評價方式單一,缺乏多元化的評價理念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方式多采用以考試為主的終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在學完某門課程或某個重要部分之后進行的旨在評價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要求的概括性水平較高的測試和成績評定。教師僅僅通過分數來評定一個學生的發展狀況不免過于片面,忽略了學生不僅是評價的對象,也是評價的主體,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缺乏建立以學生發展為主的課程評價機制的意識,沒有意識到評價對于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重要性。
1.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
從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認識來看,多數學生意識不到學習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價值,體驗不到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快樂。學生只看重學習思想政治課的工具價值,只是借用思想政治課的知識去通過考試,而忽略知識本身的重要性。
2.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
現階段多數教師的教學觀念都指向了考試成績,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動機,因此,學生內部的學習動機受到了壓制。隨著新課標的實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從注重分數的教學轉變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要將知識生活化、興趣化、綜合化,以充分完成思想政治課立德樹人的任務。
成就動機是一種有價值的內在動力,對學生而言,動機就是學習動力,成就動機就是學生取得學習成功的動力,是決定其能夠繼續努力的前提。它不僅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和自主性,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能夠激發學生終身學習的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成就動機是個體在成就需求的推動下努力完成任務的內部動因,同時也是個體完成具有價值的目標的一種內部推力。若要學生正視思想政治課提高成就動機,就要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本課程的價值,方能激發學生求知欲。
以《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這一課的導入環節為例:課件展示人才市場上各崗位的招聘情況及各自的單位性質,要求學生介紹家人的工作并分析所屬何種經濟成分。從分析可知我國的市場經濟有多種經濟成分,以此為基點共同探究《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導入環節以學生家人工作單位所屬的經濟成分來導入,可以快速將知識與學生生活相聯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意識到將來自己也會成為一名勞動者,學會本課的知識,將有助于他們對未來工作的選擇,使他們深刻感受到思想政治課的價值。當學生意識到這種學習價值后,自然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高成就動機水平,促使學生有效的學習思想政治課知識。
思想政治課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備知識還要備學情,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特點和理解能力等,從而分析學生的層次水平。底子偏弱的學生需要在基礎知識上多下功夫,底子較好的學生適合更深層次的學習,以拓展更多的知識。
以《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公有制經濟內容的新課講授環節為例:
教師:課前老師把同學們分成3 個小組并請同學們在任務超市選好各自的任務,之后要求大家對公有制經濟的構成進行充分的研究,那么現在老師來檢驗一下大家完成任務的情況,準備好的小組請派代表發言。
第一小組代表A:我們組負責國有經濟。國有經濟是指由社會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以國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較高的生產水平相適應,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代表B補充:2016年世界五百強中的“中國企業”上榜數有110家,大部分都是國有企業,這是我們搜集到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國有經濟在一些重點行業和關鍵領域所占的比重非常大。由此說國有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掌握著國家經濟命脈,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第二組代表A:我們組負責集體經濟。集體經濟是由部分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的一種公有制經濟。它是我國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代表B補充:我們組搜集到了“中國第一村”華西村的照片,村民都可入股華西集團,參與盈利分紅,同時村里為村民統一建造別墅、分配福利。2006年全村實現銷售300億元,2010年超500億元,每戶村民的存款有600萬-2000萬元,他們都很富裕。我們和第一小組國有經濟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是全體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而我們是部分勞動者占有生產資料,比如華西村的福利不是它的村民就不能享受。
第三組代表A:我們組負責的是混合所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比如一個股份制公司,同時有國家參股,有集體參股,也有個人參股,其中國家參股的那部分就是國有成分,集體參股的那部分就是集體成分。
代表B:中國建材凈資產為620億元,其中國有資本200億元,超過2/3是社會資本,國有資產這部分就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如果這家企業當地有村集體經濟入股,那么村集體經濟這部分就是集體成分。
上述教學環節中學習任務的設置是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的。代表A同學們選擇的是概念型任務,而代表B同學們選擇的是應用型的任務。根據學生的層次水平設置與之相對應的學習任務,學生在進行學習任務時才能具有成就感與自信心。
成就動機水平低的學生會選擇最易或最難的學習任務,這是“避免失敗者”的選擇,他們害怕失敗。因此這類學生不會去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不會積極地主動地去學習。面對這類學生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理性的面對失敗,正確的分析失敗的原因。教師需要在分析影響學生失敗因素的基礎采取相應的措施,注重課堂分析和適當的任務布置,積極促進學生有效學習,激發學生的成功值,讓害怕失敗的學生能夠敢于選擇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
習題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可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又可在反饋的過程中間接影響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習題與學習信心之間的雙向觸動能力。以課堂解析習題為例,針對解題可從解題思路、解題技巧和知識層面入手教會學會如何解題,如做此類選擇題時應懂的判斷所給選項歸屬于哪類錯誤(事實相符、說法錯誤、與題不符、主體混亂等),在此基礎上能快速排除錯誤選項以減少做題阻力,進而重拾學習信心。
教學過程中不合理的評價方式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看重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發展特點,抹殺了學生的天賦,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課要以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為核心,建立能夠激勵學生持久進步的發展性評價機制。要關注學生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通過采用多種的評價方式,綜合地評價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等素養,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學生思想政治課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