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丹 劉春先
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時代,教育的對象和任務決定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且貫穿于教育發展全過程,也對校園文化發展的提出了立德樹人的要求。在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背景下,校園文化體系構建作為促進高職院校內涵發展的重要因素,其研究尤為重要。
1.職業性
高職教育其顯著特征是強調職業能力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學習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開展了對應專業的實訓鍛煉和高年級的校外單位實習,強調了高職院校教育的職業性,凸顯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職業性特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以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強調職業精神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越來越形式多樣和交流層次越來越來的校企合作也凸顯了高職院校的職業性特征。
2.地域性
中科院院士賀賢士指出,高職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服務地方經濟,解決一線的實際問題。高職教育的使命決定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地域性特征。高職院校服務于地方經濟發展,其發展融入地方經濟,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形成于發展根植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環境。高職院校招生的比例中,絕大部分生源來自于本地區中學;高職院校畢業生優先考慮在當地就業,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3.整體性
校園文化發展涉及校園發展的各個方面,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校園文化的內容大體可以分為硬件文化和軟件文化兩個部分。硬件文化主要體現在校園建筑設計風格、基礎設施建設、校園景觀設計、環境綠化美化等方面;軟件文化主要表現在教材選擇、課程設計、校風學風、師生關系、生生關系、集體輿論、心理氛圍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當前,高職院校文化發展的深度和高職院校的發展速度極為不平衡,很多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單方注重技能養成和實踐鍛煉,從而忽略了以德育為統領的人文素質培養,使校園文化失去了本該有的重視和關注,沒有獲得應有的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1.認識不全面
有些高職院校認為搞些綠化、貼些名言名句,樹幾座名人雕像就是校園文化建設;認為開展一些文體活動就是校園文化建設;認為校園文化建設只是幾個部門的事情,與其他部門沒有關系。這樣導致部分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定位不準,資源整合不合理,將低水平的文娛活動作為努力方向,缺乏高雅氣息;各部門開展校園沒有整體協調好各自的職能,在共建校園文化的認識方面缺乏統一理解,這極大的阻礙了校園文化發揮自身的教育及引導功能。
2.建設不重視
鑒于校園文化的教育功能相比于日常的教學工作和管理工作,顯得不那么“顯性”,導致有些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投入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資金投入不足;二是高職院校精力和時間等方面投入不足。很多學生活動考慮到平時的學習時間,將很多活動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邀請校領導和教師參加需要占用其個人時間,故而沒有受到領導和教師的足夠重視。
3.特色不突出
職業性是高職院校的根本屬性,校園文化是高職院校的文化屬性。實現高職院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突出特色發展,打造職業教育品牌,是高職院校持續高速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貴州健康職業學院是一所醫護類專業特色非常明顯的院校,必須抓住這一特征,打好特色這張牌,突顯校園文化發展獨特性。
隨著新時代的到來,對于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發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擬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體系。
1.專業課改革。專業課的專業性雖然很強,但是其中也蘊含著德育內容。對當前培養方案的專業課程進行科學分析,梳理各門專業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納入專業課教材講義內容,挖掘專業教學的過程中展現其中含有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道德規范,實現專業課程的德育滲透。
2.德育課程改革。首先,增加德育課程的課時量。德育課程相比專業課程,看起來沒那么“實用”,學生會自然的選擇花更多的精力學習專業知識,因而要適當增加德育課程的課時量,增加學生的德育學習時間,提高德育課程的學習和效率。其次,變革德育課程的教學手段。德育課程是偏理論的課程,像往常那樣理論內容式授課,學生容易感到乏味;最后,適當變革課程教學方式,通過視頻和圖片材料的展示,分組討論的學習模式,突破傳統的學生被動學習狀況。
教育部部陳寶生強調:優秀傳統文化要覆蓋教育的各個學段,從小學到大學,是一個項固本工程。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蘊含中國精神和中國智慧,。貴州健康職業學院是一所傳醫學類院校,設有藥學、康復治療技術、健康管理、護理等專業,傳統文化的如中醫藥等知識可以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加強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在遵循了“創新性發展、創造性繼承”原則的基礎上,增強校園文化的底蘊,為立德樹人背景下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展提供基本遵循奠定校園文化發展的基礎。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地域性特征,決定其可以而且應該挖掘本地區的各類資源優勢,突出特色發展。地區文化可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背景文化,為校園文化發展提供一定的互動基礎。學??梢蚤_展諸如地方文化講座、民族文化論壇方式增強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同感,也可以讓學生走出去,到當地的博物館、文化館等更深一步進行接觸。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是一所集醫、護、藥和大健康管理與服務為一體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可以全面的對接地方醫療衛生行業。學院堅持產教深度融合,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道路。銅仁是生態資源優渥、環境優美的城市,貴州健康職業學院可以根據銅仁的城市特點及銅仁醫療發展現狀與需求,加強與地方醫療機構合作,打造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當前的大學生大多是“00”后左右,基本上成長于網絡時代。網絡是校園文化發展的重要載體。加強校園文化網絡化建設,貼近學生生活學習實際。創新網絡思政教育工作發展方式,加強學生網絡平臺的互動方式,牢牢抓住網絡陣地,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貴州健康職業學院立足貴州,扎根武陵山區,面向全國,有自己獨特的專業和文化優勢,正在以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構建,為銅仁、貴州乃至全國培養更多的大健康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