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倩
(廣東省珠海高新區唐家小學 廣東 珠海 519000)
某一天,我應科學老師的請求,用一節心理課的時間來進行科學考試。當我進教室的一瞬間,幾乎所有學生都發出了抗議,大聲喊著不要考試。我稍微安撫后發下了試卷,這個過程中還是有些同學堅持的喊著“為什么要占用心理課”、“不要考試”。試卷發下后,大部分同學面色不虞的做起了試卷,但是有兩個組的同學給我送回了兩張試卷,說是試卷多了。我很詫異的去查看,發現有兩個同學根本沒拿試卷,去問他們,他們表示要拒考。我心知他們對心理課的喜愛,于是表示僅此一次,以后不會再占用心理課做其它的事情,讓他們拿試卷下去考試,但是他們仍然很堅持的表示就不考試。這個時候我有點生氣了,因為這兩個學生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壞”學生,兩個都是心理課堂小組的組長,平時在課上的表現非常積極踴躍,組織小組活動表現也非常好。這次的事很多同學都不愉快,但最終都能接受,可是他們的對抗讓我既詫異又擔憂。最后我把他們叫出教室,聊了很久,兩個人回去后拿了試卷開始寫起來。
事情看似結束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學生不順心時的表現。此前我在這個班上過一個關于老師的主題,在課堂中同學們對各科老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經由小組討論選出了喜歡的老師的特點。在這個主題教學中,就有學生表示過不喜歡某些老師會對抗那些老師的課堂,當時我僅僅是點到為止,并沒多說。結合這次的事,我發現很有必要趁熱打鐵對學生進行一次挫折教育。當天下午,我就設計了一節課“當事情不如人意時”去給學生上課。
這節課以活動“成長三部曲”開場,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模擬小雞的成長——小雞(蹲)、中雞(半蹲)、大雞(站),相同階段的“雞”采用石頭剪刀布進行PK,贏的人晉級,輸的人退回一級,最后“大雞”相互PK贏了則勝利。學生非常投入的參與了活動,激烈的競爭后場上剩下“小雞”、“中雞”、“大雞”各一只。這個時候我請大家回到座位,提出了兩個問題:(1)三次就順利長成的同學感覺怎么樣;(2)歷經反復磨難最后終于成長的同學有什么感受。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順利成長的同學一共五個,四個表示很開心,一個表示結束太早,還沒玩好;歷經反復的同學舉手更多,有些表示有挫敗感,有些說心累,更多的說贏的時候非常激動。接著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大家是不是很羨慕順利成長的同學,除了兩個同學舉手外,其他人都表示不羨慕,問到原因,說因為他們太早就不能玩游戲了,只能看著大家玩。
就同學們的答案我做出小結:(1)大多數人成長的過程都不是一帆風順的;(2)如果成長太順利反而失去了某些樂趣。最后我問到,這個游戲和上午的事情之間有沒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舉手起來發言說上午的事情就像小雞成長過程中遇到的挫折一樣,不如意的事情是在所難免的。
接下來我出示了一張圖片,上面是三個放在火上的碗,里面分別煮著胡蘿卜、雞蛋和咖啡豆,對此我提出問題,三樣物品煮十五分鐘后,會有什么變化呢?學生回答胡蘿卜會變軟,雞蛋會變硬,咖啡豆會將水變成一碗咖啡。我又提問:對于胡蘿卜、雞蛋和咖啡來說,被強硬的改變自己原本的狀態就是它們遇到的挫折,它們的變化分別代表著面對挫折怎樣的反應呢?學生在經過思考和討論后回答說胡蘿卜變軟代表著放棄自己,雞蛋變硬表示把憤怒都憋在心里,咖啡豆變成了咖啡代表它積極的改變了挫折。學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回答正好是我希望他們能理解的。這個時候我提出了上午的事情,心理課考科學對大家來說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的事,那每個人對這件事的反應像是這個實驗中的誰呢?所有同學都陷入了思考,上午拒考的同學在我鼓勵的眼光中舉起了手,說自己拒絕考試就像是實驗中的胡蘿卜放棄了自己。我很高興他能夠自己意識到這個問題,對他進行了肯定。
回答結束后我又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是否喜歡心理課,為什么?所有人大聲高呼喜歡,有的人說喜歡老師,有的人說心理課上的很輕松,有的人說心理課可以說說心里話。我首先感謝同學們的喜歡,同時表示輕松的事物大家都喜歡,但是輕松是否得來容易呢?這個時候我給學生講了蝴蝶破繭的故事,蝴蝶只有歷經辛苦破繭才能擁有在花間飛舞的自由,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在三個層層遞進的活動后,我提出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也會遇到不喜歡的人,當事情不盡如人意的時候我們究竟該怎么辦呢?此時學生們已經從最初活動的喧鬧進入了更深的思考,我也沒有立即追問,而是將這個問題作為作業布置了下去。雖然我沒有詢問答案,但是我相信學生們內心已經有了答案。
在這節課下課后,一個拒考的同學跑出來找到我,跟我說:“老師,對不起,我上午不應該發脾氣”,我笑著說了聲:“沒事,老師上這節課不是為了批評你,而是希望你們以后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能夠更好的面對”。
這件事情對我來說也是一件“不如意”,給我感受很深刻,學生拒考讓我既生氣又憂慮,生氣他們的對抗,又憂慮他們不懂得應對挫折。我在其中經歷了憤怒,也曾想狠狠批評他們拒考的行為,但是冷靜下來后決定趁熱打鐵,積極面對,最終才收獲了雙贏的局面。學生有所思考有所得,而我也更加清楚,心理課應靈活多變,根據學生當前的狀態設計相應的主題,讓學生在情境中思考和成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