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德秀
(貴州省羅甸縣第一中學 貴州 羅甸 550100)
素質教育的口號早已打響,核心價值觀的內容也幾乎已經涂鴉到祖國的每一面墻上。但是,在高考依然成為大學選擇人才的當下,在考分仍然成為許多老師和家長衡量學生能力的今天,素質教育的實踐到底進行得怎樣?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又如何呢?
每當我們看到學生寫作業到深夜,看到教師不厭其煩的給學生講解題目,看到家長“蹲守”在各種補習班的門口等待孩子學有所歸,看到家長為了學生沒有考出好成績而懊惱,看到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而與我們斗志斗勇時,難道我們不該深思:我們教育為了什么?現在正在經歷什么?它將去往何方?
高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最重要時期,對他們的培養,不僅關系到他們的未來,也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未來。我曾經不止一次問自己的學生:“同學們,你們讀書為了什么”?很多學生的回答是:“賺更多的錢”、“有好的工作”、“讓父母過上更好的日子”“.......”。也許,許多老師也像我一樣問過同樣的問題吧!可是我們想要的答案究竟是什么?難道學生回答:“為家庭、為國家、為社會多做貢獻”,我們的教育教學目標就實現了嗎?當然不是,我們培養學生,不僅是要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更要增強家國情懷,幫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我曾對我的學生做過調查,五年前,對核心價值觀知道的同學少之又少,五年后的今天,部分學生能對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做出概述,但對其內涵的理解和把握能力還有待于提高,更談不上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踐行了。這說明了什么?是我們沒有教會他們?還是我們跟本還是沒有教過他們?要讓他們真正認識和把握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并且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踐行核心價值觀,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為民族和國家的未來勇當大任?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該如何做呢?現在就簡單談談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1.1 認識學生,了解學生,研究學生。認識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研究學生心理動態,關注學生的行為變化,積極給予學生正確的價值引導。
1.2 研讀教材,解讀社會,形成有特點、有內涵、有核心價值觀目標的教學設計、導學案等。
1.3 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必要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利用教材的內容,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家正在通過一些相關的政策來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如:在政治課的教學中,利用《經濟生活》第二、三單元涉及“再分配”知識點時,引導學生了解國家相關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國家的富強、和諧;利用《政治生活》中涉及各種政治制度,引導學在學習各種政治制度,并讓學生認識這就是國家在倡導和踐行民主、文明;利用《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強國的建設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富強而正在努力奮斗著。通過對國家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教育教學,引導學生從理論認識個人層面的核心價值觀(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通過課堂教學滲透、主題班會、師生談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對學生產生影響,提升他們的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如:通過開展愛國教育、理想教育的主題班會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擔當意識。
3.利用網絡等信息資源多方面收集正能量的案例,通過教育教學,形成示范作用,逐步感染學生,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如李素麗、雷鋒等老一輩的榜樣和我們身邊的典型人物對學生進行正面感染,培養他們健康的道德情操。
4.通過平時的學習、生活、社團活動、其他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學生踐行核心價值的踐行能力觀,學會踐行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