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毛才讓
(青海省澤庫縣第二民族中學 青海 澤庫 811400)
學習語文,首先要知道語文是什么?語文,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門重要學科,是人們相互交流思想的漢文及漢語工具。它既是語言文字規范的實用工具,又是文化藝術,同時也是用來積累和開拓精神財富的一門學問。語文是進行表述、記錄、傳遞口頭或書面信息的文字言詞的物質存在形式;語文是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表達意志、抒發情懷、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的一種意識存在內容。語文之“語”,義為“公正的言論”,“文”意為“文字”、“書面言論”,語文是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簡稱。
情感的傾注對于語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能夠促進學生在相應的教學活動中發生一定的情感變化,這也是衡量社會文明水平的標志之一。情感教育能夠為科學教育提供很好的途徑,為道德教育開辟道路,對于感情因素很強的語文教學是很實用的。
1.1 在散文中領悟情感。缺少了感情的認識將不利于我們對文章的理解,人的思想需要有濃厚的感情滲透才能夠具有力量。在散文閱讀中要注重加強對文本蘊含的感情的理解,沒有領悟到其中的感情,就是一個失敗的閱讀,只能獲得膚淺的認知。從作者當時的社會背景、身世、經歷和動機去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觀念,周圍的生活環境等也都是作者散文創作的根源。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寫的是對父親的懷念,學生需要將自己融入到朱自清的生活中去對他和父親之間那種無言的愛進行理解,文中對于父親的背影的描寫才會打動人。“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寫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這些細節都是作者對父親深深懷念的表達,抓住作者的思維才能夠體會其中的情感。
1.2 在詩文誦讀中體驗情感。詩文誦讀是一個很好的抒發感情的載體,對于增強學生的感情和身臨其境之感具有很好的作用。如在朗誦時配以音樂,讓學生更快更好地進入詩文中的意境,這樣的感情體驗更深刻。教學《春江花月夜》時,播放與春光三月相關的樂曲,能夠將學生帶到早春三月的江南,一邊朗誦詩文,一邊感受美妙的音樂,美妙的景色仿佛出現在眼前,更好地體會到了作者的思鄉之切,體會到了詩文傳達的感情。
某地學校有一位語文老師,大學畢業出來工作才兩年。有老師說她上課不講規矩,跟一般的老師上法不一樣,學校領導聽了她的課后也有同感。最近,安排其上教研課,上的是《胡同文化》,她講的時間較多,但也有提問,也有學生討論。聽課的老師和領導幾乎都認為,課堂氣氛熱烈,但是教法單一、傳統。再從她的教學效果看,挺不錯的。兩年來上了兩個年級,無論是平時考試還是期末考試,兩個班成績在其所教年級的十多個班中,總是名列前茅,這又讓有的老師困惑。但是老師們對那位老師教法的否定,又讓那位老師沒有信心,書該怎么教?
古人云:“不依規矩,不成方圓”,然而這“規矩”決不是僵化的教學模式,它指的是教學規律和原則,只要是遵循它的教學方法就應當是可行的,反之,就是不好的,無論這種教學方法被標榜得多么“先進”。教學方法沒有新舊之分,因為,每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和缺點,當一種教學方法被合適的人用于合適的地方并產生合適的效果時,它就有效,反之就無效。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被指為不講規矩,跟一般老師講法不一樣,其實那位老師的教學方法就是傳統一點而已。她的這種上法可能不對有的領導和老師的口味。在她的課堂上,沒有花里胡哨的形式,沒有為了追求好看追求熱鬧,然而卻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樸素、本真,教學目的清楚,教學重點難點明確。她的課堂氣氛并不冷清,相反,倒是“熱烈”的,這說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因而那位老師的教學效果不錯。
在傳統初中語文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往往對閱讀缺乏應有的重視,認為閱讀教學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沒有太大的幫助,這樣的認識顯然是不正確的。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好閱讀教學對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大有?益。要開展好閱讀教學,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閱讀的實際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科學的指導,以此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經典閱讀上教師要盡可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以大量的閱讀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這是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徑。
應該說,學生的文字功底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目前初中生的文字功底并不盡如人意。這樣的狀況,對于初中語文整體教學效率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獨立的寫作訓練,學生寫作文大多都是參照網絡材料,很少有自己的東西,這對學生文字功底的培養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要改變這樣的狀況,就需要教師加強學生寫作方法的指導,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進行獨立的文字訓練,引導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來寫作文,這是培養學生文字能力的重要手段。
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研究對促進初中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目前針對相關問題的研究還存在著諸多的不足,因此,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提升研究極具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