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華
(江蘇省啟東市東海小學 江蘇 啟東 226200)
核心素養概念引入小學課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培養目標和教學方式,促進了教學方式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精神品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分層教學模式為不同知識層次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了適合的學習策略,讓學生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育改革,從素質教育發展為核心素養培養教育,更加體現了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聚焦性,教師將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實到實際教學當中,探究核心素養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聯系,數學核心素養主要由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組成,必備品格中涉及到聯系、語言、量化、綜合、反思,而關鍵能力主要指學生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以及推理能力。
2.1 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在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下,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學校圍繞教學目標展開教學活動,小學數學課堂由一向多,多元化發展,探究教學結構的合理性和層次性,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綜合水平。
2.2 提高了教學體系的完整性。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小學數學教學體系更加完整,教學環節更加豐富,課前進行課程引入、課后加強鞏固反思,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層次不同進行適當調整,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提高課堂的整體質量。在豐富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提高數學素養,進而實現能力與品格并重。
2.3 提升分層教學法的可操作性。小學數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傳授不同難度的解決策略,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和積極性,進而實現全體學生數學成績和核心素養的提升。
3.1 根據學生水平進行分層。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由于性格特點和掌握知識的能力存在差距,所以學生的數學水平也存在差異,所以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水平,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分層,相應的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避免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在課堂上自暴自棄,也能為成績較好的學生提供有挑戰性的授課內容,有效的改善學生在完成作業后無所事事,讓學生們都能在課堂學習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提升,從而增強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水平,將學生分為A、B、C三個組,有一定數學基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A組,有一定數學基礎但是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B組,數學基礎和學習能力均有待提高的學生分為C組。對于A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多講解一些較難的知識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而對于B組的學生教師則要注重在鞏固基礎、掌握課堂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適當擴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活學活用提高數學學習能力,對于C組的學生,教師應當多講解基礎知識,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點并及時加以鼓勵,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樣將學生進行分層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學習任務,能夠有限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在一個輕松的環境中學習數學,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針對問題難度進行分層。從一定程度上來看小學數學的學習能夠培養小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分層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把握所提出的問題,保證問題的難度與學生所處的層次相匹配。
例如在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學期學到“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講解圓的周長和面積相關知識點后,教師可以請C組的同學分別說出圓的周長、面積公式是什么,并引導學生到黑板上寫下公式。此后請B組同學計算“圓的面積為10平方米,π取 3.14,圓的周長是多少?”并要求學生說出分析和計算步驟。之后增加問題的難度,給出半圓的面積為10平方米,由A組的同學計算出半圓的周長。在同學們解答完上述問題后可在殼塘山各地而出半圓的面積及周長公式,通過分層設計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在激發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升數學的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聯系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
3.3 根據評價對象進行分層。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學習工程中需要來自教師的鼓勵和幫助,所以教師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自身特點、近期學習情況進行指導和鼓勵,教師在進行評價時不論對于哪一層次的學生都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例如對于C組的同學應當關注他們的進步,以“你進步了”“加油”等語言為他們鼓勁,對于A組和B組的學生教師應當在肯定他們學習成績的同時提升對他們的評價標準,督促學生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引導學生滿懷信心積極的學習數學,知識水平和品格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