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琴
(遼寧省莊河市徐嶺鎮中心小學 遼寧 莊河 116400)
有這么一個例子:美國的教師教小學生畫蘋果時,提上一袋蘋果,一個人分一個,讓小學生看、摸、聞甚至咬上幾口,然后開始畫蘋果。結果,大多數小學生第一次畫出來的像西瓜,第二次畫出來的像梨,第三、四次畫出來的才像蘋果;而中國的教師教小學生畫蘋果時,只帶一支粉筆,先對全班小學生講畫蘋果的注意事項,然后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示范,小學生照著老師的樣板畫出來。結果,所有的小學生第一次畫出來的就像蘋果。
外國的靜物畫和風景畫,是以視覺真實為前提,強調在鮮明的視覺真實基礎上揭示客觀對象的美感。因而著重發展了描繪對象形體、量感、質感、色彩感、光影變化等。美術欣賞課上,小學生面對外國的靜物畫和風景畫,要么無話可說,感覺沒意思;要么用“喜歡、好看、真像、漂亮”幾個詞來概括各種復雜的感受。欣賞能力和水平如何可想而知,長此下去,小學生的思想素質、文化素質、科技素質、審美素質、心理素質等整體素質的提高必然受到影響,這一問題需要引起美術教師的高度重視。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鮮明對比,我們身為小學美術教師不得不反思,而我反思的結果就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有效教學問題必須被重視。要真正做到有效美術教學必須要做到以下幾點。
美術課不要只注意到結果,而應重視過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我們要學生畫蘋果,不光要看蘋果畫的像不像,更要看畫有沒有畫出蘋果的味道。一節欣賞課中,課堂上的每個學生在欣賞課中能會心地笑一次,你的課就是成功的。因為這說明學生真的做到多角度欣賞和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
外國的靜物畫和風景畫所表現的內容多是以自然生活為素材,我們應該要引導小學生在欣賞中感覺到這種自然的、有生命的美。如《向日葵》,作為一副靜物畫,從它色調,布局,瓶花的特定形成構成,以及筆觸的運用,油彩技法上的處理,都是顯示出畫家對自然,生命,人生的獨特情感的體驗,傳達出一種既熱烈又悲傷,既騷動又孤寂的心理情緒。小學生只有在充分了解凡高的基礎上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盤俯仰張弛掙扎的向日葵的內在涵義,充溢著張力的新生命在凋殘痛苦的舊生命種誕生。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制訂,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學習活動方式劃分美術學習領域,加強學習活動的綜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術課程與小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使小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藝術離不開生活,你給小學生的是“生活中的蘋果”,他畫出的就是“生活中的蘋果”,那畫中就透出了他吃的蘋果的酸甜苦辣。你給他的是“黑板上的蘋果”,他畫的只能是沒有味道的“黑板上的蘋果”、“老師的蘋果”。美術課的重點是教會小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與丑,而不應該是生活的刻錄機。
在教學中,應當遵循審美的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教師不要急于用簡單的講解代替學生的感悟和認識,而應當通過比較、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鑒別、判斷,努力提高他們的審美情趣。要提高欣賞課的實效性要注意以下方面。
3.1 要認真觀察。大多數美術教師和美術教科書的作者們忠告初學者“改變你們看事物的方法”以及“學習如何看事物?!眴栴}是這種看事物的不同方法很難解釋。結果,教師經常會以此作為結束:“看著那些范例并不斷嘗試。如果你練習很多次,最終你有可能學會?!睖蚀_地說,大多數人永遠也沒學會更好地看事物,以至于不能繪畫。
3.2 對生活要充滿感情?,F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需要人的豐富而高尚的情感與之平衡。因為情感性是美術的一個基本品質,也是美術學習活動的一個基本特征,所以美術課程能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審美能力,增強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并培養他們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態度以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與能力。羅克韋爾·肯特曾說過:“藝術的最高目的,就是使人們更深地懂得生活,進而更加熱愛生活。”例如16世紀的尼德蘭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畫的《雪中獵人》中,畫家表現的是那一片銀裝素裹的冬日美景,就表達出當時那種天寒地凍的感覺。
3.3 要重新認識、感受你周圍的世界。19世紀英國著名畫家透納在他的作品中,將彌漫在倫敦城上空的大霧畫成了紫色,結果引起了許多人的不解甚至是非議。因為人們總是認為,霧就應該是白色的。可是人們看過畫家的作品后,再去仔細觀察那飄忽不定的霧氣,這才發現,原來霧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所呈現的顏色是千變萬化的。這就使風景畫和靜物畫不僅具有審美的功能,同時也有了認知的功能。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是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重視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性問題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