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河南省濮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 河南 濮陽 457000)
在當前的教學中,每一位學生對于錯題都有一種思想上的“恥辱感“,從而忽視了錯題的實際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不斷反思自己的錯誤,認識到錯題的重要性以及價值。而學生之間又是存在差異性的,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能夠在一個大的方面進行把握,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個性化的錯題進行思考、總結,從而不斷進步。當然了,如何利用錯題和接下來教學內容的結合,還是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探索的。在利用錯題的過程中,逐漸完善學生自己的思維能力以及解題能力,同時在班級中營造一種反思的氛圍,幫助學生不斷的進步。
在當前小學教學中,教師更加關注的是教學目標的完成,忽視了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需求,而對于錯題更多的是一種需要改正的題目,而未能重視在反思錯題中的價值。教師思想上的忽視,導致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一些錯題的講解上,僅僅是幫助學生改正答案。其次,便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在此期間未能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而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能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利用錯題的價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的參與到教學課堂中,便是另一種實現學生主人翁地位的方式,也是適應教學改革的需求。
2.1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錯題”的價值。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俗話說的好: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也說明了失敗的重要性,但是要想“失敗”正確的發揮作用,便是需要在出現錯誤之后,能夠對這些錯誤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首先,便是需要教師自身認識到錯題背后的價值,在教學過程中配合教學目標不斷地進行改進。其次,便是向學生宣導“錯題”的重要性,讓學生在自身的學習的過程中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從中找到科學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善于發現隱藏于錯誤背后的教育價值,敏捷捕捉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引領學生認真對待錯誤,從錯誤中求知,從錯誤中探究,真正了解了錯誤的價值,從根本上去正視學生的錯誤。
2.2 了解錯題成因。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錯題的印象僅僅是一個“X”,而“X”的出現對于學生心理上會有這一定影響。學生便直接改正結果,期間未進行任何的錯題的反思,而教師未能了解錯題形成的原因,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也無法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不斷提升學生的各項綜合能力。在錯題形成后,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審視錯誤題目,分析錯題成因,及時掌握這種題型的結構特征以及解題思路,有意識的探求錯題答案背后學生的思考,鼓勵同學說出自己錯題成因,引導同學了解自己的解題過程和思路,從而引導他們樹立自我反思的意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2.3 建立錯題集,從行動上重視“錯題”。錯題的形成,無非是馬虎,或者是某一個知識點未能掌握,直接反映出來便是錯題。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所形成的錯題內容也是具有差異性的。所以說,錯題集的建立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教師來說,都是相當有必要的。對于教師而言,將學生平時做錯的題摘抄下來分析原因,對于學生錯題形成的原因進行及時的總結,以及今后教學需要關注的點。而對于學生來說,錯題集不僅僅是將錯題摘錄下來改正,還應該進行成因的記錄,然后歸納總結以后注意點,了解其中的規律性的問題,方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改善自己。錯題集的形成,是對學生日常學習情況的一種總結,為教學改革以及學生改進提供方向。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錯題能夠反映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為教師接下來的教學改革提供必要的依據。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錯題的價值,加強學生反思習慣的培養,將修改錯題的過程,變成一個自我反思的過程,將錯題變成一種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利用錯題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檢測,培養學生良好的反思習慣。當然了,在實際的教學中,對于錯題資源的如何利用體現著教師的專業素養,也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目標不斷地調整,爭取為培養高質量的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