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凡霞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91)
合作是幼兒步入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質。對于幼兒來說,在游戲、學習、生活中,能主動配合,分工合作,協調解決問題,協調關系,從而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同時每個人都從相互配合中實現了目標,這就是合作。因此培養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是迫在眉捷的,也是幼兒將來“生存”于社會的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呢?
教師在幼兒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師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幼兒。教師要注意自身行為,為幼兒樹立正面的榜樣。同時,當幼兒做出合作行為,能較好地與同伴一同合作學習或游戲時,教師要及時地給予肯定、鼓勵,教師贊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面容,對孩子親切地點頭、翹起大拇指等,能使幼兒受到極大的鼓勵,因而進一步強化合作的動機,愿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合作行為。所以教師要對幼兒合作后的結果給予恰當的肯定和激勵。對合作不好的幼兒給予肯定和鼓勵。以免對合作對方產生抱怨情緒,從而打消繼續合作的積極性。在教師積極的鼓勵和適宜的引導下,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會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養。
在日常生活中,幼兒一同游戲、學習的機會是很多的,如一起畫畫、搭積木、戶外游戲等。作為教師,不要放過每一次讓幼兒合作的機會,同時還要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提供合作的機會,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合作。為了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與能力,我們常創造幼兒合作的機會。如:共同搭積木完成一個建筑,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或采取兩人合作或幾人一組的體育游戲等。孩子們在玩中體驗到合作的愉快,合作行為逐漸由被動型轉為主動型。
在游戲活動中,幼兒大多遇到糾紛時不會很好的解決,不是告狀就是吵鬧。這就需要教師教給幼兒合作的方法,指導幼兒怎樣進行合作。比如,搭積木或玩商店游戲前,應大家一起商量,分工合作;遇到矛盾時,要協商解決問題;當玩具或游戲材料不夠用時,可相互謙讓、輪流或共同使用;當同伴遇到困難時,要主動用動作、語言去幫助他;當自己遇到困難、一人無法解決時,可以主動找小朋友協助等等。通過這些具體的合作情景,幫助幼兒逐漸懂得合作的方法策略,在合作中學會合作。
幼兒之間的合作常常會帶來積極愉快的結果:活動成功,事情做成,增進友誼。對合作伙伴情感和需要的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于幼兒增強彼此間的理解,從而表現出適合他人需要的合作行為。因此,教師要通過引導幼兒體驗合作成功的快樂、滿足等的情感等方式使幼兒童伙伴產生情感共鳴。這對提高幼兒合作認知,增強幼兒合作意識,同時對幼兒鞏固、強化合作行為進而產生更多的合作行為是極為重要的。
研究表明,在不同情境下幼兒合作認知的發展水平不同。所以幼兒在集體的游戲活動中可能會表現出較好的合作行為,但是在家庭環境中就不一定有較好的合作意識。因此,家長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礎上建立友好的親子關系,同時從以下三方面入手,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能力:
5.1 家長要給幼兒提供盡可能多的合作經驗,使幼兒產生樂于合作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例如,家長可以與幼兒一起進行親子閱讀,在讀書的過程中,請幼兒幫助翻書,或是在故事講讀完以后,請幼兒給家長講講故事的內容。在親子之間協調合作的良好氛圍中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學習合作的本領。
5.2 利用生活小事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例如吃飯的時候,讓孩子幫忙擺餐具,洗衣服時幫忙把水擰干等等;同時父母要時時刻刻以身作則,進行分工合作,從而為幼兒示范各種有意義的合作行為??傊層變罕M可能多地參與需要合作的事情。
5.3 父母盡可能引導幼兒了解世界,尤其要了解社會生活等需要人們的合作。例如帶孩子去購物,讓孩子把在幼兒園中的角色游戲中獲得的合作意識及合作技能遷移到現實生活中,提高合作能力。
總之,幼兒合作能力是一種品德培養,對幼兒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基地——幼兒園,應當抓住這個關鍵期,在幼兒集體當中采用適宜的方法,同時重視與家庭的配合,指導家長及其家庭成員注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及能力。使幼兒在合作中促進智力的發展,適應未來社會經濟發展、全球化發展的需要和溝通合作的時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