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信柏
(江西省上猶縣第二中學 江西 上猶 341200)
自2003年課改以來,至今已有十多年,現在又迎來新一輪課改就是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筆者從事生物教學也十多年,明白生物是副科的想法在很早以前就已經在學生的頭腦里根深蒂固了,如何讓學生能把生物學科當成正科認真來上呢?那么面對新課改的挑戰,如何讓我們的初中生物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呢?是我們所有生物教師面臨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歷,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做起:
初中生物是以陳述概念為主的一門學科,它主要選取了比較淺顯易懂學生能夠接受的生物學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往往是回答"是什么"這些簡單的陳述性知識。因此,初中生物的教學效果對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依賴性很強,那些缺乏必要的感性認知能力的學生,在學習初中生物時會遇到很大困難,往往導致機械學習。所以教師就更要有針對性的備好課,教師在備課時應該分析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好預期準備工作,每個探究實驗盡量制定好符合學情、特別是要符合本地實情的目標。只有這樣,你的課備好了,內容充實了,又切合生活實際了,自然而然會略勝一籌,然后就是讓學生對你的這節課感興趣。可以配合一些肢體語言,添加一些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加上一些小笑話,有條件也可以搞一些小活動來緩解課堂氣氛。這樣,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脫離了那些枯燥乏味的課本,興趣自然會提起來,有了興趣再讓他們學習就輕松多了。
如何讓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人的能力并不是靠"聽"會的,而是靠"做"會的,在新課導入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只有動手操作和積極思考才能出真知。因此,我們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聽客"和"看客"。因此要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該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活動空間,盡量地把時間還給學生。要強調凡能由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由教師提出;凡能由學生解答的例題,不要由教師解答;凡能由學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師寫出。差的教師只教生物知識,好一點的生物教師教生物學習方法,最好的教師提供學習資源。
發揮其主體地位,必須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要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活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離不開寬松的課堂氣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過今年的研修培訓,使我深刻體會到:學生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下學習積極性高、創造力強、思想活躍;相反在沉悶、壓抑的環境下則受到束縛。因此創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環境是上好每一節課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對待學生應是用鼓勵、友善、真誠的目光,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易于溝通,易于互動、易于激發其創新精神的思維。前蘇聯教育家斯維洛夫認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與教材有關的游戲、成語、詩詞、順口溜、民間諺語、俗語、當地方言、群眾口語、歇后語、術語等引入課堂,創造氣氛,讓學生感到課堂新奇多趣,知識易于理解,從而吸引學生認真聽課,才能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曾經有人說過:"教育沒有感情,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所以教師首先要愛學生,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友誼的深淺,感情的好壞,對交流思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表揚應多于批評,即使批評也應力求含蓄,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熱情。這種愛是多方位的,既有生活上關懷學生的冷暖、喜惡之愛,更有學習上了解學習情況,填補知識缺陷,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鼓勵,而不輕易否定,恰當指引,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感到老師既是良師,更是益友。
有些知識內容繁多,不易記住,更難形成長期意識。在教學時可以編成瑯瑯上口的口訣,增添課堂氣氛,優化知識結構,幫助學生記憶。當然口訣的運用不能太多、太繁,要做到少而精,否則這種趣味教學語言就會失去它應有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巧妙運用雙關、借代、比喻、反語等修辭手法,來創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以達到預設的教學效果。要提高探究學習的有效性,要備好課,合理安排探究實驗的時間,及時、科學地啟發指導學生,經常體會和反思探究教學。總而言之初中生物課堂不再是封閉的知識集中訓練營,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堂上我們的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我們的課堂越加變得春光燦爛,精彩紛呈。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我有很多不足,我還需要不斷的磨練,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物教師,為此,我將不斷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早日達到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