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霖娜
(福建省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學 福建 泉州 362000)
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出是針對良好數學教育這一基本課程理念,依據教育方針對學生提出具有基礎性、整合性以及前瞻性的數學教學教育要求,同時更是體現對小學義務教育階段教學效果的本質要求。在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工作中要求教師深度把握數學核心素養基本內涵并將其具體落實到小學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當中,通過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日積月累的鍛煉和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養成。
一般來說,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載體是學生個體,是通過教師進行系統的教學,實現學生對數學學科知識的融匯貫通,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具體到小學數學教學工作,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學生具備較強的抽象想象能力、直觀的數學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以及數學分析運算能力等等。除此之外,小學數學核心素養還包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實踐能力,總體來說就是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主要表現在學生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能夠運用數學思維去理解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能夠運用自身數學技能去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2.1 課堂教學結合問題式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意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問題教學,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的具有創新性的問題與數學見解給予教師積極的鼓勵。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帶領學生解決問題,在逐步深入的過程中引發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與交流。例如,在進行“加法交換律”這一章節內容的教學時,首先要求教師確定好教學目標,即引導學生發現和探究交換律的規律,然后在新知識探究學習環節采用兩組輪流競賽的形式開展,確定好競賽的內容以及規則后開始為兩組出示題目:21+35、35+21,42+15、15+42,54+35、35+54...兩組在輪流回答的過程中就會提出問題:“報告老師,兩組的問題答案結果是一樣的,不公平!”此時教師進一步的引導:“那你來說一下為什么結果一樣?”此時學生很自然的就會聯想到問題的本質原因:“雖然兩組數的加數位置不一樣,但是數字是相同的,所以計算的結果是一樣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進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本質這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帶動學生數學學習綜合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意識養成。
2.2 積極構建探究型課堂教學環境,促進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中的滲透。新課程教育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將課堂教學的重點從以教師講授為主逐步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方向轉變。因此,在實際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求教師積極為學生構建探究學習的環境,通過具體的探究性問題以及解決過程引導點撥,幫助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運用適當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的提升與解決數學問題能力的提升。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課時時,傳統教學一般會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與哪些因素相關?以及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系等等,然后通過猜想設計驗證方案,最終得到數學結論。這樣探究學習看似增加了學生猜想以及驗證的過程,實質上并沒有給學生預留出質疑的空間:為什么要探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驗證過程中存在的數據誤差原因在哪里?等等。數學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探究型課堂教學應該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質疑空間與時間不斷反思探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例如:如何有效保障測量數據的精準度?造成誤差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減少誤差?等等。
2.3 多元化教學,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工作中,核心素養的培養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在進行課堂授課時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效果。數學學習是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過積極聯系生活實際,用數學的思維去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例如,在圓柱體、圓錐體章節教學與復習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用紙牌“自轉”的方式來獲得一個圓柱體,或者為學生提供三角形的紙牌,通過“自轉”獲得一個圓錐體,通過學生實踐操作來加深圓柱體以及圓錐體體積變化與半徑之間的關系。最后在經過教師統一講授,強化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程度,同時又能在多元化的教學過程中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強化學生數學思維意識,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系統的教育工作,同時,通過數學核心素養可以直接反映出小學數學的教育本質以及教育價值所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不斷總結晚上教學方法方式,在滿足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積極引導參與學生核心素養建立與提升的過程,從而有效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