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明剛
(廣西河池市南丹縣六寨鎮中心小學 廣西 南丹 547217)
小學數學教學主要是展開數和圖形的學習,這兩大模塊逐漸延伸拓展為小學數學的整體學習體系。以數字的學習為例,其首先是數的認識,分別是對數量的大小比較,其中涉及的內容有數的加減,對數的相關關系以及數學邏輯思維進行學習,如學習退位相減法,找到數字之間的規律關系,最后是賦予數字一些數學語言,要求學生能夠從數學語言中找到數字之間的關系,實現現實的數學問題的解決。
由此可知,小學數學教學看似混亂龐雜,其本質只有兩個基礎內知識內容,但是這兩個基礎知識內容是環環相扣的,一旦學生喪失哪一個環節,必然對下一環節的學習表現吃力。而不同的是擁有數學思維和數學學習興趣的學生而言,其會自發展開數學知識內容的拓展性思考,即走在教師教學的前面。在教師仍舊在將10以內的數字時,其就掌握好了數字加減之間的規律性,并且能夠自行展開20以內的數學的加減運算。當前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數學思維支持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深化發展。數學學科作為基礎性知識內容,學好數學基礎知識,不僅僅有利于數學學科的學習,還能夠支持計算機學科、物理學科發展。因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并不是單純的實現從教材上的數的性質、圖形的性質的教學,還會展開數字和圖形的實際運用,繼而對數字以及圖形在其他學科中的探究中的應用分析。這都需要學生能夠擁有數學思維能力,即其能夠發現小學數學教學之間的關系和規律,實現數學教學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數學興趣支持學生積極自主展開數學學習。數學興趣是數學學習中的一個態度問題,數學思維則是數學教學中的能力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為了保證班級內所有不同數學基礎的學生都能實現普及化數學知識的學習,因而數學教學活動的節奏較慢,如在小學三年級分數的教學中,其性質主要是分子和分母的關系,實現不同分母的大小比較、不同分子之間的大小比較,并且實現“1”同分數之間的關系的教學,但是歸根結底知識內容不多,難點不多,但是教師會利用一個甚至是兩個課時展開這些內容的教學。而這時候個別對數學的學習是出于考試要求的學生表現為學習積極性不高,屬于被動的學習。而擁有數學興趣的學生,對于教師提出的新問題、新例題永遠具有積極性、主動性,并且會同教師互動。
小學數學教學中擁有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的教學,將會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而數學思維以及數學興趣并不是憑空而生的,而是在教師課堂的教學指導下,潛意識的展開培育形成的。當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育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興趣要求能夠從以下幾個角度入手:
2.1 對于數學興趣的培養。學生只有從陌生的事物中獲得成就感才會對該事件產生興趣。對于數學興趣同樣如此。第一要求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小學一年級初接觸數學時,營造出奇妙的數學世界,讓小學生對于數學產生好奇心,從而才能夠形成數學興趣。如采用游戲法的方式,實現數學數字的認識規律以及數字的加減運算學習。第二展開小學數學教學全過程的數學興趣鞏固培養。中年段的小學數學逐漸呈現出難、枯燥無味的特點,這時候小學生在低年級所積累的數學知識體系已經不能成為優勢,要求學生能夠繼續從較難的數學知識中獲得成就感和好奇心。以數學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圖形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連接生活化的案例,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會遇到的數學問題入手,在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展開數學知識教學,從而拉近學生同小學數學的距離,被數學的魅力所吸引,從而能夠產生數學興趣。第三是在高年級中,數學學習的興趣往往會被復習課程或是其他的學科所消逝,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特點,執行符合學生心理的需求的學習方式,如展開數學例題學習中,盡量不實現評分,并且采用過程性評價活動,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的態度被肯定,而非是以分數來論學生的成敗,這容易降低的數學學習興趣。
2.2 對于數學思維的培養。數學思維涉及到多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如數學逆向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等。這些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實現的。而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等多個方面中共同推動其形成的。第一是要求能夠充分調動小學數學課堂中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如要求學生能夠掌握逆向思維能力,如6=2*3,那么3=6/2。這種練習題的鍛煉,其難度不大,但是重點在于學生能夠在大量的練習中潛移默化形成這種思維能力;第二是要求能夠小學數學教材內容進行數學語言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材中,低年級中的數學課本內出現大量的圖片。完全沒有數學公式,而逐漸在中年級段中,數學教材中出現一些數學公式,此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展開公式的推理,從而能夠對公式中所包含著的數學語言進行交流,最終當這一公式出現在復雜的語言環境中時,學生都能夠很好的看出其中的邏輯關系,完成數學解題;第三是要求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實現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拓展和鞏固。小學生數學課堂教學中所蘊含的數學思維較少,并且在減壓解負的現今,小學生能夠接觸到的數學題型較少,而采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尋找各種符合小學生發展的數學例題,進行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挖掘。另外是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能夠協助教師展開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在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能夠更加輕易的發展其中的數學規律,并且自行展開探究,對深藏著的數學思維進行學習。從而發出“哦,原來是這樣的”感慨。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活動具有的枯燥性特點是制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主要因素,因而要求學生能夠擁有濃郁的數學學習興趣,即對于數字與數字之間的關系規律充滿興趣,使其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的思考中,進行舉一反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表現為輕松性、積極性。而在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其涉及到大量抽象的數學語言和數學邏輯知識,即實現兩個數之間的乘除加減,并不會簡單的提問,而是將這些數字導入到生活實際中,如工程建造來實現工作效率的求知,而具有較高數學思維的學生則可以很輕松的進行該問題的抽絲剝繭,找出其中的本質規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