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蘭蘭
(江西省撫州市第一中學 江西 撫州 344000)
無論哪一節課程在上課之前,都需要課題導入階段,通過趣味性的導入環節,把這節課要講解的知識點和原理,讓學生做初步的了解,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探究欲望。在物理教學環節中,課堂導入環節十分重要,這不僅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質量,更直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聽課的效率。所以,教師在課前應該設計趣味性的導入話題,為學生打開物理學習之門,讓學生拓展物理學科的認識,精彩的課前開場白會迅速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種熱情恰恰是決定了學生日后學習效率的高低,是否能夠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在《相互作用》課題中,采用趣味小游戲實行課題導入,如:教師在課堂上分別讓兩個學生站在教師內外推門,再讓其他同學觀察門的狀態,門由于受到學生手的力量不斷的推開和關閉,那么教師向同學們提問:為什么門受到力之后會出現位置變化?學生們紛紛陷入思考當中,這時教師可以把這節課將要涉及到的力的相互作用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分析出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原理,總之,通過圍繞這節課“力的相互作用”主題,充分讓學生認識到“力”充斥在我們周圍的生活當中,提高學生的實用意識,拓展他們對物理學科的認識,借助課堂游戲導入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為學生打開高中物理學習之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物理是高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其中課本內容中不僅具有較為豐富的理論知識和現象,還有著較強實踐性的物理實驗,具有典型的理科性質。為此,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該重視物理學科中理論與實驗結合,既要傳授學生相關知識點,講解概念的原理和形成過程,還要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否通過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如高中物理課本中“摩擦力”知識點中,教師既要講解摩擦力的定義如:當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進行相對運動,且物體相互之間受到阻礙作用,這種物體運動之間所產生的力叫做摩擦力,而其摩擦力的產生條件是指:必須保證接觸面較粗糙、相互接觸的物體間有足夠的彈力、接觸面之間具有相對運動關系,三種條件缺一不可。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的傳授其知識點的概念,學生當然不能有效理解,所以還要組織學生進行“摩擦力”的實驗探究,如:在毛毯和光滑的木板上分別放置同等質量的物體,在同等高度下滑落,通過測量出物體經過毛毯和木板之后,物體滑落的距離,再根據摩擦力的分解和求解過程,從而得出摩擦力的大小是由三種條件組成的。通過實驗探究能夠更好的讓學生理解知識點內容,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另外,為了豐富學生的物理認識,拓展學生實驗技能,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進行創設演示實驗活動,如:在“大氣壓強”知識點的講授中,可進行以下實驗課題:常溫下將煮熟并且剝了皮的雞蛋放置在玻璃杯的杯口出,可發現雞蛋無法穿過玻璃杯口,但是將酒精棉絮在杯子內燃燒后,再將雞蛋放置在杯口出,雞蛋反而瞬間就掉進了杯子里,這產生的“奇跡”現象,學生很快被激發出了探究興趣,這時教師應該做出進一步的解釋,雞蛋為什么之前掉不進杯子里,而經過酒精燃燒之后雞蛋反而掉進杯里了,這是因為,酒精燃燒了杯子里的空氣,而雞蛋在杯口處由杯子外的大氣壓強的存在,使得雞蛋被擠進了杯子內,所以該實驗能夠很好的解釋大氣壓強的存在,不僅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還拓展了學生的物理學科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技術被許多學科教學廣泛應用,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拓展教學技術和內容,使得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PPT課題制作等技術,把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圖片和實驗模型呈現在學生面前,使得學生對物理知識有更直觀的印象,利于學生掌握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僅僅只依靠教師的口頭傳授是無法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的,而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制作物理相關的實驗模型,模擬實驗步驟和現象,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維方法,例如:“動能定理”課題中,通過實驗模擬物體之間動能大小和運動變化,讓學生有更直觀的體驗,從而更好的理解物體動能相關的知識點,通過多媒體設備模擬物理實驗,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總之,物理作為高中重要的學科之一,在課本內容中不僅具有較豐富的物理知識點和概念,還有實踐性強的物理實驗課題,因此在學習中需要學生掌握動手實踐能力。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物理學科有更直觀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