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美紅
(哈爾濱理工大學幼兒園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幼兒園環境創設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據幼兒園教育的要求和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兒生活環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創設幼兒與環境積極相互作用活動情景,把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促進幼兒身心主動發展的過程。
為了更好的落實《綱要》我園各班教師在對孩子們的活動環境和學習環境的創設方面以幼兒為本,依據幼兒心理和生理發展規律,根據幼兒的需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多思考,充分利用現有空間、墻面,結合本園客觀存在的條件,從色彩、資料、空間、密度等角度進行研究和創設,并將教育有效地滲透到這些環境之中,使之更有效地配合教師的教育活動。幼兒通過主動參于及教師的支持、合作、引導,與創設的環境進行互動,從而獲得相應的發展。
幼兒是幼兒園的主角,因此,環境的創設從幼兒的興趣的出發,以幼兒為中心,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熱愛的環境,這樣才可以調動幼兒的積極情感,激發幼兒的興趣,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學習。如老師可引導幼兒到設置的生態環境中親自培育、栽種植物、喂養小動物,孩子們每天去看看它們,喂養它們,看著它們慢慢長大,使幼兒了解到他們的成長過程。在參與種植的過程中,幼兒認識了蔬菜,同時既懂得了種植的艱辛也體會到了樂趣。在教室環境布置中,可讓幼兒一起利用各種材料參與制作,添加孩子們自己的繪畫作品在環境布置中,這樣,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也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又如我園大班創設的《小超市》活動區,就是來源于與幼兒生活密不可分的“超市”。在活動區中幼兒自主選擇、自發組織、再通過教師引領開展“參觀超市、看看超市里有什么”、“怎樣將物品分類”、“超市中的人是怎么分工的”、“如何在超市買東西”、“咱們班的小超市”等一系列活動,把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領域的相關知識滲透進去,特別是“超市游戲”中的“我是小小采購員”這一游戲,教師發給幼兒一定數量的仿真人民幣,幼兒進入“超市”中通過操作、游戲活動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有不同面值(元、角),了解人民幣的換算關系及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幼兒以適合他們學習特點的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學習方式獲得相關的知識,積累經驗,進而獲得相應的發展。
幼兒的學習特點決定了旨在促進其發展的教育活動必須與幼兒的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教育契機進行環境創設。因此,環境創設要源于幼兒的生活,要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要使用色彩豐富、簡單易懂的圖案,要圖文并茂,以畫為主,并且運用各種材料,特別是廢舊材料,讓幼兒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并具有教育價值。幼兒通過直接的看、摸、操作就能夠學到一些知識。
如在主題墻創設時,就用了掛歷紙、廢棄的一次性紙杯、紙盤、舊牙刷……等多種材料。創設環保教育內容應該以幼兒熟悉的小草、小花和喜聞樂見的動物為主,這樣容易使幼兒產生親切感,達到宣傳教育的目的。在洗手池旁邊粘貼洗手步驟的照片,幼兒通過看照片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又如布置主題墻“家鄉的橋”版面,老師把版面分為三塊,一塊是粘貼建在水路上的橋、一塊是粘貼建在公路上的橋、一塊是粘貼建在鐵路上的橋,孩子們要把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到的相關圖片、照片及幼兒自己為家鄉設計的”橋”帶來幼兒園,分類粘貼在正確的版面上。孩子在粘貼的過程中學會了思考、鍛煉了分類的能力,更培養了幼兒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從而達到“既尊重幼兒已有學習經驗,又促進其應有發展”的雙重目的。
幼兒園教育《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了能力。
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就對幼兒園、教師抱著殷切的希望。我的孩子在幼兒園學到了什么?孩子在幼兒園生活的快不快樂?教師對這么小的孩子照顧的是不是很周到、很細心?是怎樣教這么小的孩子的?這種種的疑問與困惑都是家長們希望了解的。因此,教師在創設環境的時候,要注重與幼兒和幼兒及家長之間的互動性。
首先,幼兒在學習相關主題后,會有表達表現的欲望,他迫切的想要把自己知道的東西講給他人聽,因此,教師要尊重幼兒的這一特點,幫助幼兒創設一個表達表現的空間,讓幼兒充分的發揮這種表現的潛能,幫助幼兒有一個良好的自我認識,和對他人的認識,增加幼兒的自信。其次,就是讓我們的家長知道幼兒園里給幼兒提供了哪些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實施與開展豐富了幼兒哪些經驗與技能,家長可以通過教師對主題墻和互動墻的環境創設,了解我們的教學進度和內容,回家后幫助孩子鞏固知識、豐富經驗。
如在小班教師創設的主題墻“智慧寶寶樂園”中,家長利用早晚來園接送孩子時,通過與孩子一起或看著孩子操作教師投放在“智慧寶寶樂園”中的若干個寬窄相同、顏色、高矮不同的“彩色棒”;大小相同顏色不同的“星星寶寶”;各種顏色、形狀的“圖形寶寶”;大小、顏色不同的“泡泡寶寶”;“超市游戲”中的“蔬菜類、水果類、餐具類…..”等材料,幼兒邊操作邊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有探索、有感受、有交流既鞏固了對高矮、大小、對應、排序、分類、點數等相關知識的理解,又能在與父母的合作下提升經驗,既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這些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
又如“家園共育”專欄,教師將它分為“健康保健、知識庫、家長配合、每月話題”等板塊。教師與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資料創建“家園共育”專欄,定期更換、豐富其中內容,并從中收獲更多相關知識、經驗,共同進步。
總之,幼兒是環境的主人,在幼兒園環境的創設中,我們要以力求以幼兒發展為本,時刻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挖掘自身的潛能,不斷創造一切的可能,使我園的環境溫馨、典雅、自然、和諧,成為有效的教育環境,成為幼兒舒適、喜愛、健康成長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