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君
(浙江省杭州市澎博幼兒園 浙江 杭州 310000)
“6s”管理法來源自日本企業的一種方法。它包括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ecurity)六個部分,全方位地提高一個組織的管理水平。
6s管理法不僅適用于企業,也適用于幼兒園的管理。如果只是單純地運用6s管理提出一些指標,還不夠系統化,容易顧此失彼,忽略某幾項內容。因此,編制一份幼兒園班級6S管理檢查表就可以幫助教師全方位、系統地統計班級6S管理實施情況,也能讓6s管理更加固定化、規范化。
根據6s管理法,我們可以制定每項工作的檢查表,這能讓人清晰地確定每項任務的標準和規范。并且檢查表可以防止大家遺漏某些工作項目,讓人系統地從6個方面來管理幼兒園的教學活動日程。并且,定期檢查可以幫助幼兒園的所有員工形成標準化習慣,讓日常教學活動更加制度化和流程化。[1]
對于幼兒而言,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學校、家庭生活。“6s管理法”所提倡的從簡單到復雜、從分散到系統的行為規范,可以內化兒童的行為模式,促進兒童學習系統化的思考方式。同時,在規則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會有許多抽象符號,幼兒可以逐漸學習符號的意義,促進前運算階段的兒童的社會化。
制定《班級6S管理檢查表》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編制《班級整體環境檢查表》;第二,編制《幼兒行為評估表》。《班級整體環境檢查表》主要針對幼兒活動的整體環境進行評價,包含教師辦公區、幼兒游戲區、幼兒寢室區等場所。《幼兒行為評估表》主要針對單個或一小組為單位的幼兒進行評價,考察幼兒在一日活動中是否遵守規則、完成了當日物品的擺放、分類等。
編制《班級環境檢查表》時要注意,整個表是由教師辦公區、幼兒游戲區、幼兒寢室區三部分組成。其中,幼兒游戲區是由教師引導、幼兒負責。還因不同年級幼兒的能力大小不同,制定不同程度的內容。編制《幼兒行為評估表》時要注意,評價表針對的是幼兒個體,因此要考慮不同年齡幼兒的能力范圍,既不能遠遠超出幼兒的理解范圍,也不能沒有絲毫挑戰。如果某一幼兒行為評價得分明顯低于其他人,則要依據得分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輔導。此外,這個評價表的題目基于《班級環境檢查表》中幼兒負責的部分,將幼兒需要完成的環節分解為不同的行為表現。
4.1 《班級整體環境檢查表》。班級整體環境由教師、幼兒、保育員三者共同維持,班級總體衛生清潔由保育員負責,其中教師辦公區是由教師負責,幼兒游戲區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布置,設置規則后,幼兒在日常活動中負責維護。編制的步驟分為六步:
編制的步驟分為以下六步:①現狀調查:由教師、保育員一起,將班級整體環境中每日需要整理的項目聚集起來;②分析情況:教師和保育員一起,制定教師辦公區、幼兒寢室區的日常物品擺放與分類整理條目。同時,根據年齡的不同,針對不同班級的幼兒游戲區制定日常物品擺放、分類細則,針對幼兒的年齡發展特征來劃分其所能達到的自理活動范圍,幼兒能力范圍外的部分由教師或保育員完成;③細則討論:制定好三大班級活動區域的指標后,組織骨干教師、保育員進行討論。基于“6s管理法”,整理制作成檢查表,以指標達成得分的方法評價每一個指標的完成程度,最低為1分,最高為5分,評分后所有細則得分總和即為檢查表的最終得分;④初次試驗:對已形成的檢查表進行初次試測,記錄是否存在缺漏情況,并考察不同年級幼兒是否能夠完成相應的目標;⑤修改評價表:針對初次試驗的結果,對評價表中存在偏差的項目進行修改;⑥正式完成:完成評價表后,將評價表的使用、規范下發給所有教師與保育員使用,并張貼一定的圖片指示,輔助所有人記住所需整理的區域。
4.2 《幼兒行為評估表》。幼兒園需要對幼兒行為進行規范,因此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教師日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基于“6s管理法”,我們已經得到了幼兒游戲區所要完成的一些日常整理工作,那依據這些工作,劃分不同年齡幼兒所能完成的任務范圍,將日常工作轉化為行為標準。
編制的步驟分為以下五步:①現狀調查:由教師、保育員一起,觀察每個年級幼兒的能力范圍;②劃分任務:依據不同年段幼兒的能力,將《環境檢查表》中的幼兒任務部分進行劃分,并編寫幼兒行為能力指標。其中,幼兒行為以“5點計分”方式進行打分,最低為1分,最高為5分,評分后所有指標得分總和即為評價表的最終得分;③初次試驗:完成評價表后,由教師進行初步試測,考察該表是否符合幼兒能力范圍;④修改檢查表:針對初次試驗的結果,修改相應偏差項目,形成正式的表格;⑤正式完成:完成檢查表后,將檢查表的內容以班級規范的形式教給幼兒,并根據年齡采用不同的標記形式,提醒幼兒完成每日活動,以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級整體環境檢查表》使用過程中,教師和保育員要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模范作用,給班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幼兒行為評估表》的使用過程中,老師要注意引導幼兒的方式。因為不同年紀的幼兒主動性、自我管理能力存在很大差異,需要采用不同的引導手段。[2]
《班級6S管理檢查表》的編制與實施有助于規范幼兒園的總體教學環境,同時幫助教師、保育員明確任務范圍,促進幼兒的行為規范建立。對教師而言,基于《幼兒行為評估表》可以更好地布置班級環境、針對性提高幼兒能力,在引導幼兒遵守規范的前提下,還可以減輕教師負擔,讓幼兒和教師一起管理好班級活動。
完成《班級6S管理檢查表》后,我們需要試行一段時間,聽取教師、保育員的意見,考察這個檢查表是否真的提高了幼兒園的總體教學質量。并組織教師討論“6s管理法”的實踐經驗,把這個方法更好地嵌入日常教學活動中,促進幼兒的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