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芳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油墩街鎮沙洲小學 江西 鄱陽 333100)
在師生活動中,課堂教學是基本組織形式和中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的主要途徑。促進學生終身發展是高效課堂的指導教學理念,對具體化教學目標進行規范。農村小學的數學老師要積極采取高效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農村小學生的數學素質。
其實在農村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從農村學生的生活中搜集信息,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就會對學習數學消除畏懼感、神秘感,而產生親近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例如:講授 “三角形、圓、長方形的認識”時,先出示平時學校見到的紅領巾、扇子、扣子、書本等實物,然后通過電腦畫面,抽去實物,留下圓、三角形、長方形等幾何圖形,再列舉實際生活中與上述圖形有關的事物,例如自家的鍋蓋、盤子的面是圓形,自家的門、切菜的砧扳的面是長方形等,這樣既能結合實際情況引入新課,又能讓學生發現這些幾何圖形就隱藏在自己的周圍,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能過分的例題背景僵硬化,要重視農村學生已有的生活背景基礎,讓學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同時感受數學的無處不在。例如:我們在教學路程、時間和速度三者關系的應用題時,可以先離開課本設計的關于火車行駛的例題,根據現實情況設計這樣一道題:XX同學星期天早晨吃完飯,媽媽讓他給爺爺送一些東西,他騎車出發時正好是8:00整,騎車行完一段土路后,XX同學一看表正好是8:30,騎車在土路上行駛時每分鐘行120米,接下來在柏油路上行駛,當他到達爺爺家時正好8:50,騎車在柏油路上行駛時每分鐘行180米,問題:(1)他騎車在土路上行了多少米?(2)他騎車在柏油路上行了多少米?(3)他家離爺爺家有多遠? 這是一道利用本班學生一次日常行為結合教學內容的題,當我把這道題板書在黑板上時,全班學生嘩然,課堂氛圍異常活躍,很快有好多學生都舉起了小手要求解答,我故意抽了幾名平時學習一般的學生上黑板板書,沒想到他們竟然做的完全正確,這道題的亮點就在于利用了本班學生的名字,更重要的是題意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身邊最貼切的生活背景,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數學與自己生活的密切聯系,讓他們感到數學問題就在身邊,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這自然對學生記憶影響是持久的,對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也起到顯著的效果。
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于實踐,在獲得對現實數學認識并總結到數學原理或規律后,還必須回到現實生活中去,這也符合數學應用的過程,并且是保持數學生氣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后,可以讓學生算一算家中鍋蓋的面積;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后,請同學通過測量求自家蓋房子每塊方磚的體積;教學簡單的統計后,問學生統計表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能解決哪些問題?并讓學生制作一張本校各年級人數的統計表;在教學平均數后,請同學求本組同學的平均身高、平均體重等,通過這些實際生活中的現象和事例,使他們知道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培養了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還做到了學以致用。
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達標情況,彌補缺欠。課堂作業要典型,難易程度和作業量適中,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一節課用15分鐘左右課堂作業,老師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榮譽感和歸屬感,對學習的興趣非常容易受學習后的成果所影響,如果學生在取得好成績后得到贊賞和鼓勵,會對其正面影響,促使學生繼續努力;假如學生在獲得好成績后沒有得到及時的肯定,會對其學習興趣造成影響。為此,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及時肯定和表揚學生。比如在提問學生時,老師要注視學生,并以肯定鼓勵的眼神示意其大膽發言,不管學生回答的對還是錯,都要肯定學生發言的勇氣,從而構建勇于發言的良好課堂環境。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時期,尤其是數學教學對今后的學習有較大的影響。農村小學在教學改革中要通過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加強數學教學和生活的聯系等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的效果,為學生之后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