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平忠
(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鳳凰鄉中心小學 廣西 河池 547511)
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也獲得迅猛的發展并且在教育領域掀起一場改革浪潮。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是如今很多教育工作者采取的教育措施之一。信息技術具有很多的優勢,比如可以拓寬課堂教學容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對信息技術的優勢進行挖掘,在這個基礎上構建高效的課堂。基于此,本文展開具體的論述。
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結合這兩種認知特征來整合知識。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以形象和情境的方式展示數學知識,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形成和互動。例如,當我們教圖形變換時,傳統的教學不僅是口頭說教,還讓學生看到課本上的插圖。這不僅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極大的限制了學生的認知發展。在多媒體的幫助下,我們可以向孩子們展示更多的圖像,如戰國時期的美麗銅鏡、唐代花鳥織錦和青花瓷。動畫也可以用來顯示學生的一些圖片、旋轉和對稱效果。這種形象和靈活性的認知方式可以有效地捕捉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參與課堂。另外,在“圖形的運動”中,可以鼓勵孩子制作圖形,然后以多媒體的形式逐一展示,不僅滿足學生的形象認知,而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值得借鑒。可以看出,多媒體演示知識的手段更為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認知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仍然是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學習知識和掌握知識的重要環節,因此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決定學生學習有效性的基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不僅僅能夠使學生更直觀的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的教學效率,同時還能夠進行良好的知識鞏固練習,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如,在學習鐘表時刻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技術將鐘表的形式和運動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具體操作上可以運用定格、慢放、重復等手段來加深學生對鐘表時刻的認知和理解。學生通過動畫的形式能夠直觀的感受時鐘上時針、分針、秒針的變化來加深對幾點幾分、過了幾時幾分和小時與分鐘的換算規律。又如,在不斷倡導德育教育的今天,數學教師在講解“圓周率”相關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講述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讓學生知道“圓周率”得來不易,同時也被祖沖之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所感動。總而言之,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以此開闊學生的視界,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課后練習對于學生鞏固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傳統教學中,課后練習大都是書上課本后習題,練習方式有教師讀題,學生直接做,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做題走神,達不到練習的效果;還有需要教師把題抄到黑板上,這樣容易浪費時間。采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節省抄題的時間,增加課堂容量,提高練習質量。同時使用多媒體還可以幫助學生開闊思維,提供信息資源,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幫助學生的知識掌握的更牢更好。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能幫助學生更靈活的運用知識,通過各種變式練習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以致用。如在教授《三角形》時,為方便學生抓住計算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特點,采用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演示計算方法的關鍵點在哪里,抓住關鍵信息,就能準確完成面積計算,通過本節課的練習學生掌握了計算技巧并能熟練運用。
小學數學教學除了課堂教學以外還有一部分課外練習。傳統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給學生布置課后習題,學生在練習過程中不會不懂的知識只能是留到第二天課上再解決。而課堂時間只有短短的40幾分鐘不能對學生的問題一一解決,導致了有些問題就會在學生之間堆積。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讓我們給學生搭建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探討的平臺,讓學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有問題及時提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都可以互相探討,互相交流。例如,教師可以建立一個學習的公眾平臺像微信群、QQ群之類,在學習過程中,有什么問題及時提出,讓學生們在群里互相探討。教師要及時發現學生的認知偏差,糾正學生在學習中的錯誤;對學生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及時給予指導。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錄制成微視頻的形式上傳到教學平臺,讓學生們共享。在學生課后鞏固練習中有不懂的不明白的知識點,也可以翻來覆去的觀看,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信息技術的利用,讓教師走到哪里都是課堂,讓學生隨時隨地學習,大大提高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使用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的便捷是顯而易見的,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代信息技術將會成為未來教學的基礎,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