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文倩
(山東省東營市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00)
1.1 家園共育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首先,家園共育能夠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兒童心理學知識表明,兒童的人格健全發展來自于男性和女性兩性教育力量。在幼兒教師中,可以說百分之九十的幼兒教師都是女性,所以,特別容易弱化男孩的陽剛之氣,實現家園共育,有了男性家長的參與之后,男性家長可以來到幼兒園與孩子一起活動玩耍,正式此原因,我園前段時間也特開展了“爸爸進課堂”的活動。
1.2 家園共育能增強家長教育幼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家園共育能增強家政教育幼兒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實,家庭是孩子們成長的第一個環境,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是最直接的,孩子越小對父母的依賴就越大,家園共育的存在能讓家長明白,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兒園的事情,家長自己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孩子們只有在這種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家的充滿愛的環境中熏陶,那將極大的促進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1.3 家園共育能增進家庭和幼兒的教育互信。再次,家園共育嫩增進家庭和幼兒的教育互信,在幼兒園內有專業和全面的幼兒教師來照顧孩子,為孩子們身心健康發展量身制定的課程。幼兒園在孩子們的成長發展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家園共育強調幼兒園和家庭之間要有著相同的教育理念,通過家園共育的開展,家長和幼兒園之間互相交流,能讓幼兒園知道孩子們在家里的表現,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形成互相信任,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1.4 家園共育能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的水平。最后,家園共育能幫助家長提高科學育兒水平,現在的孩子們的童年越來越的“變質”,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們要參加各種各種的興趣班,而這一群享受著“童年變質”的孩子們和“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他們并不知道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學的,當然這也與家長自身的文化水平,個人素養有關,這個時候就需要幼兒園在與家長做工作時發揮其主導作用,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雙方促進幼兒的發展幫助家長慢慢的提高科學的育兒水平,做一個高質量的家長。
2.1 家園共育中幼兒園處于領導地位,家長都是被動服從。在現在的家園共育中,有的幼兒園直接處于領導地位,以通知或者告知的方式向家長下任務。很多時候都在給家長留作業,所以導致家長們都被動接受,積極性不高。導致了家園共育失去了原本的作用。
2.2 家園共育的層次水平低。大部分幼兒園的家園共育只是停留在了溝通了解水平,大部分還是網絡平臺進行交流,日常接送孩子的交流,以及利用家園小報、今天學什么等宣傳欄或報紙等形勢,相對于開放日,家長協助幼兒園進行義務勞動、參與決策還是太少。
2.3 家園共育成為應付,流于形式。其實這個弊端的存在多半在于老師,老師在入職前如果能夠掌握家園溝通的相關知識,會相對于好一些。譬如:很多老師對于要放到網站上供家長看的照片都在做表面工作。為了拍出來效果好,甚至可以抓著幼兒“擺拍”。這些情況的出現絕大多是老師的問題,教師在于家長溝通、合作方面的欠缺,直接影響了家園共育的開展。
2.4 家園共育機制不健全。很多幼兒園都將家園共育的家長老師溝通集中在了如入園和離園兩個時間段。可是很多家長在送完孩子之后要匆匆趕去上班,在離園時,往往教師又要下班,所以沒有辦法充分進行溝通。在入園時,很多家長想要和老師溝通,可是接孩子的老師卻非常的忙綠,要接待每一個孩子的入園,還要組織班級活動,保證每個孩子的安全,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這樣,分給每個家長的時間就少之又少了。
3.1 教師方面:提高幼兒教師家園溝通能力和整體素質。在學前教育專業中增加家庭教育、人際溝通相關的課程,在入園培訓中增加此類培訓。只有教師在溝通方面提高了,才能和各行各業、文化水平不同的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更好的實現家園共育。避免讓家園共育成為形式。
3.2 幼兒園方面:幼兒園要明確職責,重視家園共育。幼兒園要不段豐富家園共育的形式和方法,家園共育是幼兒園和家長雙方的事情,是平等的,幼兒園要調整家長的定位,互相溝通,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幼兒園和家長各自的智慧和優勢,朝著幼兒健康快樂的發展目標邁進。
3.3 國家方面:國家政策上提供支持,保證家園共育。國家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號召家長重視參與家園共育,并建立相關的制度,保證家園共育在每個地區,不同幼兒園,同層次的開展。通過社會的大力宣傳,來讓人們重視家園共育的重要性,讓家長對于家園共育有一個十分清醒和明確的認識。
其實,從哲學方面來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事情都存在兩面性,我們要做的就是用辯證的思維來看待這個事物,積極發展優勢,縮小弊端才是我們要做的。
家園共育在現今的社會中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研究和討論,這也意味著,學前教育的關注度在逐日上升,這就更加需要幼兒教師用自己較高的專業素質,縮小家園共育的弊端,發揮其最大的優勢,實現幼兒園和家庭教育的真正統一,努力做到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