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波
(廣東省江門市蓬江幼兒園 廣東 江門 529000)
大班的時候,我班來了一位插班的小男孩——軒軒,但自從他來了以后,班上整天有小朋友哭,整天有小朋友來告狀:“軒軒又打我了”; “軒軒又搶了我的東西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軒軒特別好動,當小朋友們都安靜地聽老師講,他卻總是坐不住,一會兒脫鞋來玩,一會兒跪在地上,一會兒摸摸鄰座的同伴,一會兒舞弄著手腳,嘴巴還不停地發出“嘶嘶”“啪啪”等怪聲。當自由活動時,他更來勁,橫沖直撞,飛腿打拳。軒軒還常常會出其不意的攻擊同伴,有時他從小朋友身邊走過,突然打小朋友一下;有時排隊走著走著,他突然雙掌一推,前面的小朋友一個撞一個摔倒了。對于軒軒的這種行為,小朋友們真是防不勝防。
好動是幼兒的天性,但由于軒軒太好動,以致他無法專心參與活動,同時也影響了班級正常活動的開展。為了找到教育的切入口,我通過家訪、電話訪問以及早接晚送與家長的交流,了解了軒軒形成這種好動行為的原因。
原因一:家庭教育的失誤
軒軒是家中的獨苗苗,孫子要什么爺爺奶奶就給什么,還整天指揮爺爺奶奶做這做那。軒軒的爸爸是做生意的,整天見不到兒子,覺得很內疚,偶爾有空陪陪兒子,就很想補償對兒子的關愛,兒子想怎樣就怎樣,總順著他。軒軒的媽媽是一名中學教師,本來是最會教育孩子的,但她認為,孩子還小,應給他自由,讓他快快樂樂地享受他的童年,再加上她當班主任,早出晚歸,工作很忙,把所有的教育權交給了孩子的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又管不住孫子,于是軒軒漸漸養成了任性的、我行我素的好動性格。
原因二:對“超人”的崇拜
在幼兒園階段,普遍的男孩子都喜歡超人,但軒軒喜歡過了頭。每天從軒軒身上可以找到很多“超人”,書包、上衣、褲子、鞋子、襪子上都有“超人”的圖案,就連帶回幼兒園看的書也全是有關“超人”的。據家長反映,軒軒在家里整天看有關“超人”的動畫片,就連早上上幼兒園之前也要看看,一邊看一邊模仿“超人”出拳、踢腿、發射、變身等動作,嘴里還不時配以“噼——”“噓——”等伴音。有時還要爺爺奶奶當怪獸,他當“超人”來對付“怪獸”呢。軒軒在這種環境中,得不到家人的正確引導,造成對“超人”過分崇拜,有意識地、無意識地模仿“超人”的動作、愛攻擊他人。
3.1 總目標。
(2)讓軒軒能專心地參與活動,做個守紀律的孩子。
3.2 實施方案的時間:三個月。
3.3 實施方案的人員:本班的三位老師、軒軒的父母和爺爺奶奶。
3.4 實施方案的步驟和措施:
第一階段:
目標:淡化軒軒對“超人”的崇拜,減少模仿“超人”的動作。
1.批準使用:市政道路、公園、綠地、廣場等屬于公共用地,辦理批準使用手續,即批準用于建設市政道路等,可以發建設用地批準書,但不用發劃撥決定書或出讓合同等。這些用地在土地登記時也是只登記不發證。需要注意區分建設單位、管理單位與土地使用權人的不同;2.國有土地劃撥,即行政方式;3.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4.國有土地租賃;5.國有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或入股;
時間:一個月
由于軒軒對“超人”的喜愛已到了入迷的境界,他不分好壞,總是模仿其中的打斗動作,以致出現好動、愛攻擊他人的不良行為。我們首先從適當限制軒軒接觸“超人”入手,逐漸淡化其對“超人”的崇拜。具體做法如下:
(1)給予正確引導。屬話說“疏勝于堵”,我們在幼兒園給軒軒也講“超人”的故事,讓他知道超人是很勇敢的,為了拯救全人類,不惜犧牲自己,打敗破壞地球的怪獸,這種大無畏精神及他和隊友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班上的小朋友是自己的好朋友,應該關心、愛護好朋友。但我們也要讓軒軒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武力來解決的,要學會遇到沖突應多和同伴講道理,互相謙讓。
(2)轉移興趣。軒軒由于好動,愛舞弄拳腳,愛跑愛跳,所以他的動作發展非常靈敏、協調。利用他這一特點,建議家長給軒軒去學直排輪。軒軒一學就會,每天晚上都吵著家人陪他到東湖廣場玩。有空在家的時候,父母多陪孩子玩一些親子游戲,如一起玩飛行棋、斗獸棋、數碼暴龍棋等,一起看迷宮書,一起玩玩具,以增加軒軒對這些活動的興趣。這樣,軒軒的活動多了,興趣廣了,看“超人”的時間也少了。
(3)把有關“超人”的光盤和圖書藏起來。我們與家長共商,暫時把有關“超人”的光盤和圖書藏起來,告訴軒軒說是借給媽媽的同事的兒子看了。一開始,軒軒還漫不在乎的,過了幾天,到星期六、日了,軒軒有空了,他又想起看“超人”動畫片,媽媽就說:“那個小哥哥還沒看完呢,軒軒真關心人,就讓他多看幾天吧!來,媽媽和你一起玩斗獸棋。”軒軒又被好玩的斗獸棋吸引住了,也不再吵著看“超人”的動畫片了。
第一階段反思:
經過家園的配合教育,軒軒的活動內容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整天看有關“超人”的動畫片、圖書,現在爺爺、奶奶常帶他到外面玩直排輪、逛公園等,爸爸、媽媽也盡量抽時間陪兒子玩,及時給予教育。軒軒的活動豐富了,興趣廣了,喜歡做的事情多了,有時也會看看“超人”的動畫片,但已沒有以前那么著迷。平時與同伴的談話中,也少談論“超人”了,也少模仿那些“發射、變身”的動作。家長也有意識不再購買與“超人”有關的物品,軒軒漸漸淡化對“超人”的狂熱崇拜。第一階段基本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二階段:
目標:讓軒軒能漸漸靜下心來,專心地做事。
時間:一個月
軒軒逐漸少接觸“超人”,少模仿“超人”的動作了,但仍然很好動,老師上課時總是不能集中精神,愛搞小動作,做什么事情都是三分鐘熱度,虎頭蛇尾的。為了讓軒軒能靜下心來,認真地做好一件事情,我們多安排他做些安靜的活動。如:畫畫、拼圖、手工制作、聽故事、看圖書等。在活動中多關注軒軒,培養他專心作畫;餐前餐后多給幼兒講故事,讓同伴們專心聽講的行為帶動他;多組織幼兒進行拼圖活動,安排一個對拼圖感興趣的、有耐性的小朋友和軒軒一起拼。拼圖是需要耐性的,拼圖的時間長短可先根據軒軒的興趣定,然后再漸漸延長時間,當軒軒中途對拼圖失去興趣時,老師要及時給予引導或參與到活動中,讓他能堅持把圖拼完。
在家里,家長首先要為軒軒創造一個安心學習、生活的環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軒軒認真看圖書、繪畫、做事情的時候,家長不宜把電視或音響的聲響放大,更不宜大吵大鬧或發出其他噪音,以免分散軒軒的注意力。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軒軒做事要專心,有始有終。再次要多買一些有關美工方面的書籍,為軒軒準備蠟筆、水彩筆、剪刀、膠水、彩色紙等工具,準備一些拼圖、圖書、棋類玩具等,讓軒軒在進行這些安靜的活動中,漸漸地靜下心來。最后還要注意動靜結合,適當帶軒軒進行戶外活動,讓他過剩的精力得到發泄。
第二階段反思:
本階段,家園一致開展了多種安靜的活動。我發現軒軒對繪畫有一定的興趣,所以他能較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去畫。但軒軒一開始對拼圖、手工制作、看書是沒耐性的,而且很多時候不愿動腦筋,被動地接受,很快便又想著去做其它的事情,要老師或家長陪在身邊才能完成。但經過一個月的不斷引導及反復訓練,軒軒逐漸能靜下心來拼拼圖、看看書了。上課、吃飯等也比以前專心了,但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仍不長。我想是本階段實施的時間不夠長,軒軒還沒形成專心做事的習慣,下一階段還要在日常生活中堅持繼續加強訓練、鞏固。
第三階段:
目標:讓軒軒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做個不打人、守紀律的乖孩子。
時間:一個月
針對軒軒在班上常攻擊同伴、不守紀律的行為,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1)多發現軒軒的閃光點。由于軒軒好動,愛跑愛跳,他的動作發展特別靈活、協調,我便在做操時請他做“小老師”帶領小朋友們做操,在上體育課時,請他做“小老師”示范一些跑、跳、鉆、爬、攀登等等的動作,通過“小老師”這一角色,教育軒軒要做小朋友們的好榜樣,從他律逐漸轉為自律。一般愛攻擊同伴的小朋友是不受班上小朋友歡迎的,通過發現軒軒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讓小朋友們覺得軒軒還是有很多優點的,有很多小朋友們可以學習的地方,進而漸漸接受軒軒,愿意和他一起玩。
(2)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處于良好師幼關系中的幼兒對同伴更友善,更易為同伴接受,因此我對軒軒關愛有加,不隨意給他扣上“好動”的帽子,對待他就象對待其他的幼兒一樣。當他做得好,我及時進行表揚;當他做了錯事,我心靜氣和地蹲下來跟他講道理,讓他覺得老師是喜歡他的,同伴們也喜歡他。在這種和諧、友善的氛圍下,軒軒的行為也得到良性的熏陶,漸漸地也能與同伴融洽相處。
第三階段反思:
多動的孩子都喜歡表現自己,當他們表現好的時候就很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揚,因為在這些孩子的心目中,好像感覺自己總會犯錯誤。所以我平時細心地觀察軒軒,多發現他的優點,及時進行表揚,并與軒軒之間建立良好的師幼兒關系,讓他樂意親近我,愿意聽我的教導。雖然軒軒有時還會控制不住自己,但攻擊性行為漸漸減少,還常常幫助小朋友疊被子、墊毛巾、扣鈕扣等,當他看見有小朋友哭泣時,還會主動上前去安慰,用紙巾幫小朋友擦眼淚。軒軒的父母也反映:軒軒在家也能主動幫家人倒水、捶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坐公共汽車時,他還主動給老人讓座。軒軒在一天天轉變,漸漸能關心他人,能與同伴友好相處。
盡管孩子年幼,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尤其是好動幼兒,教師更要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他們,堅持正面教育,盡量找出其閃光點鼓勵他們進步。本案例,通過從家庭入手,了解軒軒的不良行為成因,采取有針對性的對策,有的放矢,在經過三個月的家園配合教育后,軒軒由一個好動的、愛攻擊同伴的孩子,漸漸轉變成一個能與同伴友好相處,做事漸漸專心的乖孩子。雖然軒軒有時還會控制不住自己,但攻擊性行為明顯減少。要知道,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當然也不會在短時間內消失,有時情況有了好轉,過一段時間又會出現反復。因此,對待調皮的孩子,我們要有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一時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積極引導,要相信只要堅持下去,孩子總有變好的一天,而暫時改變了的要注意鞏固,不斷強化。只要我們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恒心,最終總會收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