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娜
(福建省泉州市臺商投資區第一民族幼兒園 福建 泉州 3620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了“以人為本”的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確立幼兒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孩子的興趣和需要,保證孩子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我們應不斷地調整育人行為,多給幼兒一些耐心,多一些尊重,盡量多地讓孩子們自己去適應周圍的環境,也就是說給幼兒一塊自主發展的空間,那么幼兒的主體性表現在哪些方面?又將如何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呢?
幼兒是一個社會的人,他生來就具有人的尊嚴和價值,具有一切基本的人權。正因如此,保護兒童權利是社會的責任。幼兒是在社會中成長的,社會環境的好與壞時刻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那些無視幼兒發展需要,把幼兒教育視為可有可無的、任意污染幼兒發展環境的做法實際上是對幼兒主體性地位的辟意踐踏,為此全社會要積極合作,優化幼兒成長的環境。例如,近一時期的抗洪救災、支援災區的事件,通過報紙、電視等新聞媒體的不斷報道,孩子們看到了解放軍叔叔英勇無畏的高大形象,知道了災區小朋友無家可歸等情況,也看到了全社會積極行動起來為災區捐款捐物獻愛心的動人場面,并在這一環境中深受感染,于是有的孩子也向大人一樣自發自主地拿出自己的壓歲錢來交給老師,要求送給災區的小朋友,部分小明友的這一行動帶動了全體小朋友,有的送衣服,有的送糖果,有的送玩具,還有的送畫畫等等。孩子們的這一行動得到了老師、家長、社會的贊許和支持,孩子們為此也感到驕和自豪,他們助人為樂的心得到了滿足,他們的自主性也得到了發展。
另一方面,家庭和學校是保障兒童權利實施的重要途徑。家長和老師要尊重、理解幼兒,為他們提供寬松、理解、平等的相處方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使幼兒的精神健康成長、人格和諧發展。那種無視幼兒的愿望,以自己認定的準則規范來壓制幼兒,時常訓斥、懲罰幼兒的做法其實就是無視幼兒的主體性表現。幼兒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們雖然涉世未深,但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他們需要成人的尊重和理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極力創造良好的氣氛常常主動地去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鼓勵他們的自主活動,而不是單純地擺老師和成人的架子,要注意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
幼兒是發展、能動的個體,不是被動的接受者,他總是以主體的身份在與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各種活動中發展自己。幼兒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教育過程中兒童的主觀能動性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幼兒絕不是簡單的容器,而是一所加工廠,他們在接受“原料”的同時也在進行著適合自已的加工處理,使成人的教育變為自身的需要。大班的陳楚楚小朋友是個聰明的孩子,在一次剪紙活動中,她剪小豬的嘴巴時遇到了難題,她左思右想還是沒想出解決的辦法,于是就耷拉著腦袋嘟嚷著:“真難,我不想剪了。”這時,我看見了,就走過去用和藹的語言啟發她將紙對折來剪出豬嘴巴,看到一只可愛的小豬剪出來了。她開心極了,大聲囔囔道:“我會了,會了!”她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在此基礎上,老師鼓勵她再用類似的方法剪幾只別的動物,他高興地答應了,并通過自已的勞動剪出了小兔、小貓等等。這樣她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發揮,并獲得了成功的體驗,促進了幼兒主體的自主發展。
讓幼兒獲得成功體驗能較好地發揮幼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成功體驗是幼兒在活動中的一種心理體驗,獲得成功體驗是人們的共同心理需要,一旦這種心理需要獲得滿足,就會產生一種愉快、自信的情感,并增強繼續活動更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欲望,幼兒由于年齡特點的制約,參與活動能力低,依賴性大,而希望獲得成功的欲望卻很強,因此,在活中讓幼兒獲得成功體驗,就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再一次去獲得成功體驗,如此循環反復就能形成良好的心理機制,使教育成為幼兒的自身需要。
幼兒是小孩子而不是小大人,幼兒發展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要將幼兒作為一個獨立的人來對待,幼兒具有好奇、好動、好問等特點,他們是在活動中感知周圍世界,獲得直接經驗并形成豐富的內心世界的,只有讓幼兒通過自身積極主動的活動,才能獲得必要經驗,培養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幼兒主動活動有兩個方面:(1)幼兒的活動是與需要、興趣相聯系的,這是主動活動的特質;(2)幼兒主動活動的主動性應是貫串于活動的發起、進行和結束的全過程。教師要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主動活動、自主探索。幼兒園的角色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主動活動,娃娃家、商店、麥當勞等等都是孩子們感興趣的內容,都有孩子樂于扮演的角色,孩子能自始至終開心地游戲,孩子們在模仿成人的勞動中表現出一定的自主性、獨立性。例如:曉鑫扮演爸爸,就有“爸爸”的感覺,一改平時膽小、害怕、不說話的毛病。當“爸爸”的曉鑫說話聲音比平時響亮了許多,還會當好“一家之主”,一會兒讓奶奶上街買菜,一會兒讓媽媽送孩子上幼兒園,一會兒全家一起逛公園,內容豐富極了。老師問他為什么今天與往常不一樣,他說:“今天我當爸爸!”由此可見,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引導幼兒主動活動,使幼兒的主體性得以發揮,培養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
總之,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立足于未來,為孩子今后的發展著想,要給孩子一塊自主發展的空間,讓他們發揮主體性,使孩子逐步具有主動適應和主動發展的能力,以符合時代的要求。